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富硒农作物)

硒宝 01-19 18:09 176次浏览

一、《屏山县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2035)》解读(一)为什么要编制《屏山县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在关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指示。“十四五”新阶段,四川省围绕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紧补齐“10+3”现代农业体系短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做好乡村治理大文章;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并要求各市(州)和省级相关部门积极响应,高效落实。宜宾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6+3”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撑实现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

屏山县承接国家、省、市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屏山县现代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宜居乡村建设、乡村生态治理、深化农村改革等系列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乡村全面振兴的维度,有效落实县委“115”总体谋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屏山新篇章。

(二)屏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都有什么?

机遇:在全国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科技部定点帮扶、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利好政策叠加,屏山县将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科技协同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移民后扶等方面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为响应中央决策,省委、省政府着力谋划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高位引领产业突破。随着各级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农业农村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屏山作为川南地区的传统农业县,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将得到破解,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期。

挑战:屏山县境内多为山地,土地破碎化指数较高,土地分散,不利于农业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由于山脉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对农业发展限制较大,且生产难度较大,一般只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大环境下,如何突出自身特色,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错位发展,是屏山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现代农业“十四五”规划》产业方面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1、做稳基础产业,加强优质粮油蔬菜保障

到2025年,屏山县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标准化粮油基地达到5万亩,粮油总产量力争达到13万吨;良种良法高产配套(基地良种100%、绿色防控100%、配方施肥100%),基本建成适应县情粮情、具有屏山特色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成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乡镇1个。到2025年,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到年9.5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产值2.4亿元;蔬菜产业商品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冷链运输率达到60%。

2、做强特色产业,增创农业农村发展优势

到2025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1.8万吨(22万亩,亩产80公斤),其中名优茶占比50%,名优茶产量达7700吨,第一、二产值达到18亿元(亩均产值8200元),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亩综合产值20000元左右)。

到2025年,屏山县水果基地面积稳定在20万亩,水果良种率达到95%,水果总产量达到22万吨;水果产业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5%,冷链运输率达到70%。

到2025年,屏山县全县年出栏生猪50万头、黑山羊10万只、肉牛2万头、肉兔100万只、生态禽类220万羽(其中屏山白鹅50万羽)、水产1000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90%以上;打造优质蜂蜜、彝家黑猪、屏山黑山羊、特色肉兔、屏山白鹅、生态肉牛、富硒禽蛋养殖示范区共计20个;培育6个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到2025年,竹林资源面积达到33万亩。培育10万亩富硒笋用林基地、笋材两用林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富硒四季鲜笋生产基地。新建林道296公里,笋用竹面积8.88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03个,经营竹林面积14.06万亩。

到2025年,屏山县基本烟田稳定在2万亩以上。常年种烟面积1.25万亩,年产烟叶3.37万担,产值0.5亿元。上等烟比例达到40%,上中等烟比例达到90%以上,烟叶收购和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80%以上。

到2025年,全县白魔芋轮作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魔芋5万吨,产值4.4亿元。

3、做精富硒产业,打造区域产业特色品牌

到2025年,全面建成94个水稻、茶叶、竹笋、食用菌、畜禽、水产、蔬菜等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7个畜禽养殖场,扩大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到17万亩,实现富硒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两品一标”数量达到136个,全面提升“中国硒望之城”品牌知名度。

(四)《现代农业“十四五”规划》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哪些?

1、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25年,建设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规模养殖等现代农业园区16个,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

2、强化种业和科技支撑: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种子(苗)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设“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基地)1个,争创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2个,培育一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

3、配套提升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25年,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万亩,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6万亩。完成全县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到2025年,全县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屏山镇3万亩、大乘镇1万亩、龙华镇1万亩、中都镇2万亩、书楼镇1万亩、新安镇1万亩、新市镇1万亩)。实施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到2025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实施生产道路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设、提升农业生产道300公里,建设林竹产区道路296公里。

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富硒农作物)-硒宝网

4、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拓展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1。

5、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新建大乘、锦屏、中都、屏边+夏溪4个农产品交易流通(冷链物流)中心,新建、提升仓储保鲜冷藏冷冻库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静态库容量达10万吨,主要农产品冷链运输率达到80%。新建、提升县级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9个,新建、提升田头市场11个。

6、推动智慧农业与电商发展: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5g、大数据等“新基建”在农业中的应用,推进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特色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到2025年,市级以上现代园区全部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创建国省数字农业试点项目2个。

7、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水平: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7.7%以上,粮经作物主产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25年,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80个以上,培育省级、市级、县级区域公用品牌4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40个。

8、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5年,全县力争申请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80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7个、县级示范社15个;新培育家庭农场40个,其中创建省级示范场2家、市级示范场5家、县市级示范场11家。实现有新型职业农民的村民小组占比达80%以上,力争全县新型职业农民达到5000人以上,其中农业职业经理达500人以上。

9、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东部近郊休闲乡村旅游发展片、中部文旅富硒乡村旅游发展片、西部生态循环乡村旅游发展片差异化打造,以“做优三大特色片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以融合集聚为主线,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

10、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一是加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产业扶贫发展动力,推进脱贫地区产业振兴;二是优化调整产业振兴推进工作机制,继续实行“五联”发展模式,推行股权量化模式,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三是建设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1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市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和5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二、《屏山县农业产业空间规划(2020-2035)》解读

(一)为何制定《屏山县农业产业空间规划(2020-2035)》?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相关专项规划是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做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农业产业空间规划是基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潜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总体把控,也是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专项依据。

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富硒农作物)-硒宝网

屏山县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针,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屏山县情,按照现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特编制《屏山县农业产业空间规划(2020-2035)》,为屏山县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产业路线指明方向。

(二)《农业产业空间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农业产业空间规划》包括七部分内容,一是规划总则,包括规划背景、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范围与期限;二是现状基础分析包括区位关系、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三是产业空间研究分析,主要分析了整体的综合承载能力以及产业的适宜性评价;四是产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产业选择、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五是产业空间规划,包括重塑农业经济地理、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农业空间布局、三产融合空间布局、产业配套空间布局;六十用地空间管制,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整治;七是规划实施保障,包括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用地保障及资金保障。

(三)屏山县的整体产业空间结构是怎么样的?

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以农业现代化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全县“一核七带十六园”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核:按照“一核驱动”思路,以屏山镇、大乘镇生态茶叶产业为核心,联动周边适宜乡镇,调度优势资源,构建屏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核心。

七带:集中连片划定大乘“屏山炒青”生态茶叶产业带,以锦屏、书楼、新安、新市、清平等乡镇,布局金沙河谷特色水果产业带,布局5万亩龙华富硒茶笋产业带、5万亩中都现代粮油产业带、10万亩大乘—锦屏—书楼高山蔬菜产业带、10万亩龙华—新安现代林竹产业带、10万亩屏边—夏溪彝家特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带。

十六园:建设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的茶叶、水果、蔬菜、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高水平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市县级园区,储备认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创建省、市、县三级16个核心现代农业园区。

(四)屏山县的重要产业用地需求是怎么样的?

1、粮油产业:在现有粮油产业现状基础上,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耕地分布,调整即可恢复耕地及工程恢复耕地、四荒地等用地,满足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提高粮油产业复种指数,规划粮油种植基地总规模达32万亩。

2、蔬菜产业:在现有蔬菜产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市场情况,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蔬菜种植面积达9.5万亩。

3、茶产业:在现有茶园现状基础上,结合茶叶适宜性分析,适当调整园地、其他林地、四荒地,以满足茶叶产业的规模发展,规划茶业种植基地总规模达22万亩。

4、水果产业:在现有果园现状基础上,结合水果适宜性分布,适当调整其他园地、其他林地、四荒地等用地,以满足水果产业的规模发展,规划果园种植基地总规模达20万亩。

5、养殖业:规划新建畜禽水产养殖项目用地总需求约1284亩,其中畜禽养殖项目用地总需求为484亩,用地类型主要为设施农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水产养殖项目用地总需求为800亩,用地类型主要为养殖坑塘及水田用地。

6、竹产业:在竹产业现状基础上,结合竹产业适宜性分析以及屏山县竹产业规划内容,适当调整林业用地、四荒地,以满足竹产业的规模发展,规划竹产业种植基地总规模达33万亩。

7、烤烟产业:在烤烟产业现状基础上,结合各烤烟产业适宜性分析以及各乡镇烤烟预计发展规模,适当调整即可恢复耕地及工程恢复耕地、四荒地等用地,以满足烤烟产业的规模发展,规划烤烟种植基地总规模达2万亩。

8、魔芋产业:在魔芋产业现状基础上,结合魔芋产业适宜性分析以及各乡镇魔芋预计发展规模,采用林下套种等多种方式,高效利用旱地、园地、林地、其他林地等地类,规划魔芋种植基地总规模达10万亩。

三、《屏山县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与需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以国家级产业园为龙头、省级产业园为骨干、市县级产业园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体系工作部署,因此屏山县组织编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各级各类园区建设。

(二)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于通过“育种—种业—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空间整合,打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体系,破解产业发展“碎片”和“低值”难题,促进屏山县农业发展从数量增长导向到质量和价值提升导向的转变,以先进技术密集为重要特征,应用高新技术深度开发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创新产业形态,吸引相关企业加盟,延伸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以省级产业园为龙头、市级产业园为骨干、县级产业园为基础的“影响带动广、运转效率高、市场竞争强、投资效益好”的示范园区推进体系,助推屏山县成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四川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发展样板区、川南渝西山地智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县。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八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主要对中央、省、市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屏山县的区域概况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农业园区发展基础,对屏山县全域及各乡镇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梳理出了屏山县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到2025年,全县拥有2个在四川有影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建设标准为宜宾市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屏山县及宜宾市的农业产业化样板。

第四部分是园区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形成“两带延伸,十六园互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空间发展格局——“两带”是构建以屏山县岷江-五指山沿线的北部高山优质茶产业带和金沙江沿线的南部沿江优质果蔬产业带,16个园区分别是大乘生态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锦屏茵红李现代农业园区、屏山蒋坝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大乘屏山万亩桃李现代农业园区、书楼小水果现代农业园区、中都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都白茶现代农业园区、屏山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大乘高山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中都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新市高山烤烟现代农业园区、龙华富硒茶竹现代农业园区、新安枇杷现代农业园区、中都白魔芋现代农业园区、清屏生猪现代农业园区、屏夏茶畜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六大重点任务——高质量建设生产基地、促进加工流通发展、实现产业链条全景化打造、强化品牌培育、强化科技创新和持续改革创新。

第五部分是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综合参考四川省各地已建成园区建设投入强度及屏山县与周边区域基本情况进行估算,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整合资金、社会资金等。

第六部分是效益分析;

第七部分是保障措施,建立政府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业主参与、规划设计单位技术支持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

第八部分是生态保护。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