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与众不同(富硒产品厂家)
近日,第二届高原富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召开。因硒相聚,共话硒景,共谋硒业,通过展望富硒产业发展,思考富硒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探讨当前国内外富硒产业发展形势等,各代表为富硒产业良性发展作了精彩发言。
湖北省恩施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副局长魏凯:“X+硒”到“硒+X”的转变
近年来,恩施州抢抓发展机遇,将硒产业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确保硒产业发展推动力量的同步和同向。在省级层面上,硒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明确以恩施“世界硒都”为重点,打造全省千亿富硒产业集群。在州级层面上,将发展硒产业作为打造特色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抓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事项和全州七大产业链建设。在县市层面上,各县市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统筹协调机构,部分乡镇还成立了硒产业发展办公室。
与此同时,恩施州着力创新理念,打造“硒+X”全产业链,从“X+硒”到“硒+X”的理念转变,加速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全产业链的形成。一是“硒+X”为新型产业模式。即以硒为核心要素,而不是作为附加,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型产业与精准脱贫的战略产业。“硒+土豆”,售卖的产品就是硒元素,土豆只是载体,从价格上体现的是健康要素的权重。“硒+X”是推动恩施州硒产业链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是“硒+X”模糊三次产业边界。“硒+X”,是多产业的跨界与融合,三次产业的融合能够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档次、发挥综合叠加效应。“硒+X”是推动恩施州硒产业链发展的工作方法。三是“硒+X”可使行业特质化。硒产业是特殊的新型产业,“硒+X”恰恰将传统产业变化为新型产业。“硒+X”是推动恩施州硒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真知。近三年来,全州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从160家发展到600家,富硒产业年产值从83亿元发展到382亿元。
硒产业是新兴产业,既要靠市场配置资源,也要靠政府积极引导,创造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恩施州将硒产业发展纳入了州对部门和县市的目标考核;将硒产业发展支出保障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将硒产业发展纳入依法治州的工作范围;将硒人才培养纳入全州重点人才培养计划。
陕西省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张立君:让群众因硒而富裕
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近年来,安康生态富硒产业由点及面、由弱到强,正逐步成为安康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富民强市产业,“中国硒谷”、“生态富硒”正在成为提升安康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引擎。
近年来,安康市抓基础,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紧紧抓住生猪、茶叶、魔芋等特色富硒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抓好主产县、基地镇、专业村、种养大户,不断做大富硒产业基地。抓龙头,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抓住龙头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合作,发展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抓科研,搭建全国级富硒科研平台,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富硒食品现代产业体系。1989年,安康紫阳富硒茶成为全世界首个认定的富硒茶。2016年,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级富硒科研创新平台均落户安康,为安康市乃至全国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抓创新,探索富硒产业科技创新新路径,构建“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共同打造了一个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安康模式”。
“十三五”期间,安康市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发展总纲,让富硒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在安康“十三五”发展中发挥引领性、决定性、支撑性的作用,在增加群众生态福祉、致富增收中成为绝对优势。同时,推动全市富硒产业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安康建成全国著名的硒疗养生基地、全国最大的富硒产业聚集区和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安康经济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富硒农业向富硒工业的转变、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实现“以硒兴业”、“以硒富民”、“以硒兴城”,培育“世界硒源地”,打造“国际健康城”。
在市场竞争中,特色就是潜力,就是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就必须打好“生态牌”、做好“硒文章”,做大做强生态富硒产业,加快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面提升富硒产业发展水平,让群众因硒而富裕。
福建省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童章炎:开启硒产业新时代
连城县以发展富硒农业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着力生产“安全、天然、富硒”农产品,全力打造“中国客家硒都”地域品牌,富硒农业产业已成为连城最具优势的资源和最具潜力的产业。
近年来,连城县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体,开展硒知识科普宣传活动,着力打造“客家硒都·价值连城”地域品牌。着力主体培育,举办“众创连城富硒农业英雄会”和“富硒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班”,指导成立连城县富硒产业协会;制定出台《连城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等文件。夯实基础研究,开展“院县合作”,与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合作,在重点乡镇开展水稻、地瓜、红衣花生、雪薯、连城白鸭、福建黄兔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种、种养殖技术试验,为制定富硒农产品标准化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奠定基础。拓展产业融合,扶持建设富硒农产品体验馆、展示展销馆;完成中国客家硒都富硒农产品工厂店选址;完成11个连城富硒农产品的网店上架工作;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清新福建·欢乐龙岩”旅游推介会,促进富硒农业与连城特色旅游相结合。力促市场营销,组织、引导富硒产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湖北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广州国际富硒产品博览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两岸经贸洽谈会等活动;设立中国客家硒都富硒农产品展示展销厅,全力推介我县富硒农产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服务平台,成立福建省莲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现有资源,搭建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展示展销、投资融资、产业园区等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中国客家硒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积极对外交流,积极加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参与联盟举办的高峰论坛、招商引资洽谈会及产品推介活动;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营养学会、九三学社的合作,共商连城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大计;围绕打造安全富硒产业带、建立绿色循环产业链目标,积极策划招商方案。
平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严海英:打造“高原硒都”品牌
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培育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品牌”的工作思路。海东市也将“中国高原硒都”、“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养生区”等地域品牌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平安区提出了“壮大富硒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生”的富硒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原硒都·健康平安”,积极探索高原富硒生态农牧业发展新路子,全面提升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富硒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近年来,平安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富硒产业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引导、扶持富硒产业全面发展,为推动全区富硒产业发展,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在富硒产业发展工作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发展禽蛋、大蒜、马铃薯、燕麦、牛羊肉五大富硒产业链,通过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效支撑了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今后,平安区将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举全区之力,努力打造“高原硒都”区域品牌。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凸显区位优势。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城郊型富硒产业,并立足平安实际,确定和培育有利于富硒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的马铃薯、燕麦、大蒜、油菜及蛋鸡、生猪、羊等主打品种,以此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海东富硒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富硒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带动整个富硒产业的发展。二是坚持市场运作,强化企业主体。加快建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研发高、中、低档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拉开产品档次,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做到面向高档市场、中低档市场“两条腿”走路,形成富硒产品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富硒产业发展。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加大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富硒产品研发科技平台,支持富硒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增强富硒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富硒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四是坚持产业联动,抱团整合发展。加强对富硒产业的组织引导,建立富硒产业协会,尽可能多的把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到协会中来,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