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

硒宝 01-18 18:06 118次浏览

关于市富硒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工作安排,6月初,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XX市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进行农业地质调查时,发现丰城有524.7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董家、曲江、尚庄等10个乡镇,土壤中平均硒含量约0.538μg/g。为充分利用富硒资源,XX市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提出创建“中国生态硒谷”的战略目标,按照绿色、生态、科技的标准,以富硒种养产业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集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富硒产业集群,使富硒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抓开头、强基础,提升中国生态硒谷的爆发力。2007年初,XX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链接点,全面拉开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发展的序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XX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富硒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管理委员会,定编16人,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事业经费50万元和专项建设经费500万元。二是编制发展规划。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组高起点编制《XX市富硒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定位为打造“中国生态硒谷”,建成集富硒农产品开发和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生态富硒产业发展集聚区。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先后投入1.8亿元,高标准完成修建富硒大道10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造地增粮工程1280险加固中小型水库4座;进一步完善示范园区道路、供水、供电和通讯等网络,新建具备人员培训、产品检测、产品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富硒展示中心。四是争创品牌荣誉。200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授予XX市“中国生态硒谷”称号。2010年以来,XX市富硒产业示范园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示范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全国标准化示范区,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江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园暨省级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并荣获“江西省富硒低碳产业园”称号。“泉硒”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登记认定为集体商标。丰城富硒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认定,产品销往香港、澳门市场。2.抓龙头、壮主体,提升中国生态硒谷的承载力。依托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进行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了河南华英禽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和珠海农丰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总投资达135亿元。其中,上市公司1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公司3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

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有“世界鸭王”之称的河南华英禽业兴建了江南最大的种鸭场,年孵化种鸭能力2800万羽,年养殖加工商品鸭2000万只。中国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圣迪乐公司兴建的自动化养殖小区,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蛋鸡标准化示范场。中国最早从事有机水稻生产的企业之一珠海农丰,已建成万亩连片富硒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正在兴建年产20万吨的富硒大米加工厂。具有“中国现代花卉旗手”之称、在同行业中世界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的浙江森禾种业,已建成千亩特色果品基地和千万株花卉苗木基地。上海御润坊公司规划建设1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已连片种植高产油茶3国最大的连片高产油茶基地。江西恒衍禽业建有全国最大的鹌鹑原种养殖场,年产原种种苗1000万羽,年产扩繁种苗3亿羽,占全国市场的65%,并获得国家专利43.抓甜头、富农民,提升中国生态硒谷的带动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形成富硒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互动。2012年,XX市富硒产业覆盖9个乡镇,人口近20万人,总产值达20发企业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63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2.2亿元。华英禽业公司通过订单养殖2000万只樱桃谷鸭,带动丰城、樟树、高安和新余、新干等周边地区2000多农户,其中丰城本地1500多户,增收8000万元,户均年增收4万元。

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上海御润坊公司建设的高产油茶基地,带动农民亩平创收480倍。珠海农丰公司开发有机富硒水稻,每亩增收980元,比原来农户自种两季水稻增收3004.抓势头、添后劲,提升中国生态硒谷的生命力。突出抓好了三个重点:一是科技支撑。引进了“产学研推”为一体的南昌大学富硒低碳科技示范园,总投资5亿元,将建设“四个中心、一个示范体系、一个气象站”及其配套项目。目前,已设立中国生态硒谷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创业中心、食品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工作站、环境科学工程博士后工作站。示范园正在建设国际领先的恒温、恒湿、恒氧的2000平方米低碳节能建筑样板房,今年将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现代低碳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二是把握标准。2009年,由XX市起草的12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标准被江西省质监局评定为省级标准。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禽蛋、禽肉和大米三类富硒食品国家标准。三是文化创意。中国生态硒谷被授予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已形成10公里长的富硒文化旅游长廊。今年,上海御润坊公司投资建成中国第一个油茶文化博物馆,铁骑力士集团圣迪乐公司投资建成蛋鸡标准化生产展示馆,广东新中美公司投资开发的富硒温泉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科技、标准和文化三大要素投入,为中国生态硒谷的全面提升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1.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丰城在推进富硒产业发展方面作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富硒产业起步晚,富硒知识、富硒资源的开发价值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富硒产业发展的理念、文化、本能和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2.知名品牌不多。“中国生态硒谷”的荣誉,有效提升了丰城富硒产业的地位。但富硒品牌建设,尤其是拿得出手、叫得出名的知名品牌还非常缺乏,有待进一步统一规划和组织建设,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3.科技创新不足。受政策、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部分高新技术项目落地难、资金争取难、人才引进难,影响了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度。同时,因龙头带动企业少,产品生产、保鲜、储藏、加工、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基因和生物技术的专业技术匮乏。1.狠抓规划管理。一是尽快审定出台《XX市富硒产业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富硒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引导富硒产业科学发展。二是适时进行全市硒自然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完整的富硒资源档案,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开展富硒效果的系统研究及评价工作,通过富硒区与非富硒区人口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形成富硒产品的综合评价成果,作为宣传营销的有力资料。2.强化政策支持。

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由于富硒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值得借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建议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富硒资源,统筹考虑,充分发挥主导调控作用,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帮助,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尽快制定出台《XX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二是适当降低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列入重点项目调度的门槛;三是大力争取国家及省对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倾斜力度。3.加强园区建设。建议成立富硒产业项目及财政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利用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对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实施田、 土、山、林、水、路的综合治理,力争建成“渠相通、路相连、排灌自如、耕作方便、旱涝 保收、集约高效”的富硒产业生产示范区。 4.推动品牌建设。建议进一步强化“中国生态硒谷”品牌建设:一是建立“中国生态硒谷”网站。注册“中国生态硒谷”中文域名,并建立“中国生态硒谷”(安康富硒食品)网站, 通过网站集中展示、宣传、推介和营销富硒资源、企业、产品和项目。二是加强富硒食品商 标(包括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及地理标志的申报,带动富硒产品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的奖励制度,对品牌创建、项目申报、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

富硒产品市场统计(富硒农产品市场规模)-硒宝网

5.开展宣传推介。以增强富硒区群众对富硒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宣传意识和消费者对富硒产品的认可度为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富硒产业。一是借助 各种媒介大力宣传硒元素有益人体健康的科普知识。二是印制富硒及其产品的科普手册,并 通过参加大型的商品推介会、省内外大型超市、农产品流通市场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三 是在南昌、长沙、武汉等周边省会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及机场、公路两旁建设大型广告牌, 在公交车、广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专题宣传片,大力宣传富硒产品和富硒品牌。 6.提供人才保障。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富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富硒生产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富硒产业人才。二是建立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在政策和生活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 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富硒食品产业的开发和创业。三是建立专家库,充分利用人才 资源,搞好项目决策、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为宜春富硒产 业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四川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畅通非公经济组 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渠道调研的通知》(川职改办[20**]25 号)要求,20**年5 月下旬 月上旬,省职改办、住房城乡建设厅职改办对我省非公建筑企业职称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包括南充、遂宁、绵阳、德阳、广元5 市以及在省工商注册的28 家建筑类企业,它们 涵盖了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咨询(包括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招投标代表等)、勘察设计三 个建设领域的主要专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结合近年来非公企业职称申报实际 情况,报告如下: (一)非公企业量大面广,已成为申报职称的主体。从调研南充等5市的情况看,现 有行业企业总数约3698 家,其中非公企业约为3645 家,占98.6%,这5 市具有很强的代表 性。从全省来看,截止到今年5 月底,我省建筑行业共有各类企业(含房地产企业)33326 余家,其中公有制企业仅为783 家(基本都是省直属企业),而非公有制企业为32543 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7.7%。到2013年底,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突破500 万人,其中非公企 业从业人员占85%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南充等5市行业职称总人数约12000 人,而非公建筑企业职称人数达 7800 人左右,约占这几个地区行业职称总人数的65%。从省直属非公企业来看,职称申报 人数一直占据主要比重。近五年(从2009—2013 年),省属单位初、中级职称和全省高级职 称(除成都以外)申报总人数分别为初级1348 人、中级11878 人、高级3454 人,其中非公 企业申报人数分别为初级1267 人、中级10597 人、高级2410 人,分别占申报总人数的94%、 89%和 70%。

由此可见,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主 力军,研究制定有关职称政策必须面对非公企业的实际。 (二)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来源多元化。非公企业招聘从业人员完全自主,招人渠道多种多样,通过公开招考、转岗、跳槽、中介等渠道进入非公企业的人员都存在。专业人 员中有学历与无学历、本专业与非本专业、长期从事本专业与中途改行等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人员构成成份相当复杂。从调研情况来年,这5 个市的被调查企业直接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占 50%,公有制单位改制“下海”到企业占 15%,其他非公企业跳槽占 15%,经他人介绍、推 20%。由于来源渠道多元化,职称申报的背景、条件、标准不一,面临的困难问题相应增多,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统筹研究解决。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