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补硒(病毒心肌炎吃啥药)

硒宝 01-17 18:15 139次浏览

摘要:

背景: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随后的心肌细胞损伤,它的病理过程主要是与病毒对心脏的直接损伤和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慢性化及其扩张性心肌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病毒感染心脏后,可诱导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如干扰素家族、白细胞介素家族、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参与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其详尽机制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揭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可能的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有效治疗方案则成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热点。

第一部分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科萨奇B组3型病毒(CVB3)腹腔注射,接种BALB/c小鼠,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BALB/c4周龄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注射Eagle液0.3ml,10只),模型组予腹腔接种CVB30.3ml。在接种病毒后第0、3、5、7、14、28天分别处死小鼠,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肌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等炎症改变,而对照组心肌无任何炎性细胞浸润或心肌坏死。

结论:CVB3腹腔注射可诱导建立理想的心肌炎模型。

第二部分 TREM-1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TREM-1、MyD88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BALB/c4周龄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予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ELISA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或血清中TREM-1、MyD88、TNF-α和IL-1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用超声技术检测小鼠心功能,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等炎症改变,TREM-1、TNF、IL-1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MyD88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心功能指标EF、FS降低。

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TNF、IL-1和炎症放大介质TREM-1及其下游蛋白MyD88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都发生改变,伴随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TREM-1和下游蛋白MyD88蛋白变化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炎症放大作用有关。

第三部分 LP-17对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LP-17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4周龄雄性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17对照组(以上两组均予以不含病毒的Eagle's液腹腔注射)、模型组和LP-17治疗组和(以上两组予以柯萨奇病毒腹腔接种)。其中LP-17治疗组在病毒接种第3、5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LP-17200μg。接种后的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小鼠心脏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ELISA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中或血清中TNF-α、IL-1、TREM-1、MyD88在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心脏超声技术观察心功能变化,利用Tunel技术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肌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断裂等炎症改变;心功能指标EF和FS显著减低;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而LP-17治疗组炎症改变均有明显减轻;心功能指标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TNF-α、IL-1mRNA水平均较模型组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各个观察指标P值均结论:LP-17可以通过竞争性的抑制TREM-1,从而调节下游细胞因子的平衡,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炎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因此,TREM-1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