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伦补硒组委会(补硒可以补多长时间)

硒宝 01-14 18:07 128次浏览

让世界硒业看中国,中国硒业看恩施

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 王磊

“十三五”期间,恩施州硒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31.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37.17亿元,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速达13.97%。硒产业成为州域经济强大支撑,走在全国硒产业发展前列。恩施硒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重点建设富硒农业生产基地总面积1200万亩,5个州级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完成,硒食品精深加工企业达2864家。

二是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恩施州拥有国内数量最多、覆盖最齐全的硒研发创新平台,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已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三是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恩施州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硒标准体系,经农业农村部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460个,建立了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引导企业实现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

为聚集国内同行的智慧和力量,有效规划全国硒产业发展,实现硒产业发展区域间有序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硒产业汇聚,共同承担起把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建议编制发布“中国硒产业发展恩施指数”。

当前,我们正在制定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推进100个以上重点投资项目,确保到2025年恩施州硒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真正实现“让世界硒业看中国,中国硒业看恩施”。

破局解困 以“硒”作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赵其国

功能农业是农业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生态高值的新型农业。10多年的发展表明,功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是发展好时机,也是新风口。

硒产业是我国功能农业中最先发展、当前体量最大、影响面最宽的一个领域。目前,我国富硒土地面积已达1.21亿亩,各地政府十分希望能将宝贵的硒资源转化为硒产业,硒产业发展有着广阔前景。

作为功能农业提出者,10多年来,我与尹雪斌教授一直在观察、探索,与富硒区一道,深入探索我国硒产业的重点、难点和发展策略,希望努力破解标准制定与标准化、富硒降镉的绿色化发展和全过程溯源培植消费者信任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目前已初步形成解决方案和思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真诚希望我国功能农业和硒产业“十四五”期间能发展成为连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桥梁,成为连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桥梁。

对几个涉硒问题的讨论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程水源

为进一步推动硒产业高效、健康发展,有必要对硒资源和硒产业进行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涉硒重大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一是认清硒的重要性。相较其他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具有特殊性,可服务于多项国家战略需求,很少有元素像硒一样受到国家高层与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二是明确硒元素与重金属并不存在伴生问题。降低重金属含量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重金属含量更多取决于土壤或岩土本身或作物吸收选择性等影响,随着科学发展,降镉技术的运用,重金属超标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正确使用硒产品。硒的形态更多的是生物有机硒,其毒性小、利用率高,要辩证看待硒中毒问题。

四是拓宽对天然富硒的认知。天然富硒具有成本低、生态天然、吸收率高、毒性小的优势,要大力提倡生物有机硒的概念。

五是找准硒科研重点。多做创新性研究,少做验证性研究;多用有机硒做科研、少用无机硒作研究;多研究硒产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少在种类、品目中简单添加;多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硒产品,少在低端产品研发上作无序重复;多研究制定有技术含量的标准规程,少为纯粹制定标准而研究。

硒资源变硒产业的重点、难点和发展路径

国际硒研究学会副主席、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 尹雪斌

硒产业发展与功能农业发展密不可分,硒产业发展方向从生产更多产品逐步走向生产更好商品。

目前,全国有72%的地区缺硒,已发现的富硒土地只有1.21亿亩,仅占我国耕地面积的6.72%。要围绕“岩石-土壤-植物-动物-食品-人体”正向传输规律与逆向调控技术,打造功能农业创新链。

当下,发展功能农业恰逢好时机、新风口。功能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新趋势,过去12年,功能农业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即将进入从1到100的跨越发展,应加快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加快建设国家平台,组建“国家队”。

我国在实现硒资源变硒产业的过程中,面临“产品的标准与标准化缺失、产业链延伸不够导致品类单一、缺乏‘单品冠军’产品、创新链断链现象普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服务链尚未有效形成”六大难题。

为解决困难,硒产业发展应重点遵循“打造精品、做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从科技维度、品牌维度、市场维度上思考,实现从硒资源到硒产业的标准化、食品化、智慧化、循环化、品牌化和样板化。

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技术路径与进展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孙君茂

推进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法规标准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做到“两个坚持”、遵循“三个规律”、把握“五个着力推进”。

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理念。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促进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循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着力推进营养导向型技术创新和营养标准建设、着力推进食物营养和健康知识全面普及、着力推进食物营养监测工作有效落地、着力推进食养理念普及和食药同源产品开发、着力推进食物营养政策法规的健全实施。

新一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于2019年8月29日正式启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承担新纲要编制工作,愿积极与各单位、机构紧密合作,加强交流,在新纲要中进一步体现和阐述食物营养产业转型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关于硒与健康的五条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卫健委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 王治伦

硒产业要健康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卫生部门必须加强硒和健康研究工作。对此我有五点建议。

一是卫生部门应当与硒产业紧密联系。根据硒与地方病图集显示,硒元素含量与病症频率呈现一定的关联性,硒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

二是卫生部门要加大对涉硒疾病的系统研究。随着科研不断深入,已发现的与缺硒引发的病症数量正不断上升。若疾病和硒的关系没有系统完整的资料,对硒产品相关开发和应用有较大影响。

三是标准体系还要进一步细化。针对硒元素摄入的每一项指标,要明细到每一类疾病需要补多少,才有利于富硒产品的普及。

四是加快硒在人体内的安全范围研究。近年来,市面上硒片的硒含量变动不定;无机硒与有机硒存在很大差别,二者的安全范围又分别是多少?这些问题都亟待解答。

五是科普工作与科创工作要同等重视。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少真正懂科学的服务队伍,尽管硒产业蓬勃发展,硒产品层出不穷,市场反响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应当把科普当作经营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