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补硒的原料(农业用硒元素)

硒宝 01-14 18:07 127次浏览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岩石、水、大气、生物多层圈的共同作用界面,土壤硒除了成土母质的直接影响外,还与表生环境中硒的迁移循环过程有关。

1、富硒成土母岩

高硒土壤主要继承于富硒岩石和煤层。岩石硒是土壤硒的库源。浙北、浙东、浙中三地区的泥岩、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灰岩、石灰性紫泥岩、石灰性紫砂岩、非石灰性紫砂岩、中深变质岩、浅变质岩、中酸性火山岩等相对富含硒,从而为富硒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育于不同母质的土壤,其全硒含量差异很大。由滨海堆积物形成的土壤,全硒含量一般低于0.120mg/kg;由残坡积物形成的土壤,全硒含量变化于0.122~0.172mg/kg之间,多大于0.14mg/kg。

2、大气沉降

前人研究认为,火山爆发、土壤微生物代谢、扬尘、煤油燃烧都可以向大气圈排放硒,再经干湿沉降进入土壤。

农作物补硒的原料(农业用硒元素)-硒宝网

土壤中硒的富集:

1、土壤剖面硒分布

土壤一般具有分层特征,不同土层的矿物及元素含量特征不同。

(1)硒多富集在表土层中,向深部迅速降低,至母岩层下降达一个数量级。

这是因为硒主要趋于富集在铁铝含量高、富含泥炭和腐殖质的表层土壤中。土壤溶液呈酸性反应时,硒易被结合或吸附于土壤腐殖质中,而不易溶解迁移而淋溶流失。

(2)表层土壤硒含量普遍高于成土母质。

一方面是成土过程中硒次生富集作用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外源硒输入的影响(如大气沉降)。计算表明表层土与母质层硒含量比值均大于1,甚至达3以上。

2、表层土壤硒富集程度。

表层土壤硒的富集程度以富集系数(k)表示,即:k=(表层土壤硒含量/表层土壤TiO2含量)/(成土母质硒含量/成土母质TiO2含量)以110≤k≤115,115≤k≤210和k≥210作为土壤硒弱富集、中富集和强富集的划分依据。

(1)强富集。

硒富集区部分对应于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为母质的富硒土壤区,一部分对应于以滨海洪冲积-海积物为母质的富硒土壤区。

(2)中富集。

中等富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滨海洪冲积-海积物堆积区(由此发育而成的主要为水稻土),以及部分粗骨土和红壤分布区。

(3)弱富集。

硒富集区主要对应于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为母质以及洪冲积物为母质的富硒土壤区,以水稻土为主。

优势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作用。土壤硒含量低于0.105mg/kg,植物性饲料硒含量低于0.105mg/kg,即可引发动物缺硒症。

研究发现,土壤水溶性硒与总硒量之间以及与农产品含硒量之间,没有规律性的关系。植物、农产品中硒含量不仅与土壤硒总量有关,更大程度受土壤硒存在形态以及影响植物、农作物对土壤硒吸收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富硒土壤是培育和种植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宝贵资源,发展富硒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国内安康、恩施、青海等地富硒土壤的开发利用非常成功,取得了空前的社会效应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作物补硒的原料(农业用硒元素)-硒宝网

保护

富硒土壤是开发出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只有其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才能把其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富硒土壤开发与保护建议:

1、合理区划,直接利用,种植培育天然富硒农产品。

富硒耕地的直接利用相对比较简单,按本地资源与环境的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业种植结构,比较经济效益,选择既易富硒又具市场前景且比较效益较高的农产品种类,直接在已知的富硒耕地上种植和培育富硒农产品。

在明确富硒土壤分布和富硒优势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种植区域,打造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益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

2、非农用土地富硒耕作土层异地利用。

富硒土层的异地利用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相对较为复杂。富硒耕作土壤应采用表土剥离、异地培肥等工程手段,快速改善新开发耕地的质量。还应当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对农田土壤性状了解和把握的优势。

3、开展富硒农产品种植的田间实验。

富硒土地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必须首先解决富硒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全硒高而水溶硒低(一高一低)问题。开展农田土壤改良与种植对比试验,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有条件时,可在富硒耕地上开展田间实验工作。基本技术思路是:通过农田土壤改良,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孔隙度和吸附性等),提高农田土壤中硒元素的可溶性和水溶硒含量,为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创造条件。

4、把富硒土地资源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