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补硒有那些药(肝病补硒)
编者按
经历了新冠和甲流,不少家庭开始了备药和用药。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越发常见。西药、中药和保健品叠加服药,肝损伤案例屡见不鲜。在“全国爱肝日”系列活动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药物性肝病领域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名誉组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九〇五医院陈成伟教授以短视频的形式,为我们进行一期科普宣讲,相关视频和文字内容整理如下。让我们一起关注药物性肝损伤,呵护肝脏健康!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简称“药肝”)通常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药物直接损伤肝脏,与药物剂量有关,例如对乙酰氨基酚,1克以下不损伤肝脏,≥5克损伤肝脏,≥10克则引起肝功能衰竭。
第二种是特异质性肝损伤,这与药物本身无关,主要与机体特异质有关。大多数人用药后不出现肝损伤,少部分人会引起肝损伤,可能是机体药物代谢酶基因发生了改变或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药物代谢,使药物或药物中间产物积蓄,进而损伤肝脏。例如何首乌,我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肖小河团队发现何首乌可能与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35:01基因位相关。HLA-B*35:01基因发生变异的个体使用何首乌就很容易发生肝损伤。
第三种是间接型肝损伤,多见于接受靶向或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药物通过改变机体免疫功能而导致肝脏损伤。
总体而言,现在我们的药品审批非常严格,直接损伤肝脏的药物很难获批上市,临床上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为特异质性肝损伤。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有三种机制,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不代表医生用错药。
二、哪些常见药会引起肝损伤?
直接引起肝脏损伤的常用药,如“百服宁”、“白加黑”等,为成分中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特异质性肝损伤中较常见的有他汀类药物和抗结核药。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血脂,约有5%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这类肝脏损伤表现,通常症状比较轻。抗结核药异烟肼使用者中约有10%转氨酶会增高,但患者多能耐受,仅少部分出现严重肝损伤,主要发生在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时。
此外,特别要强调土三七与三七不是一类。民间搞不清楚,将土三七错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而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综合征,这类事件屡见不鲜。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化学物质,所以都有可能导致直接肝损伤或者是特异质性的肝损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乱用。
三、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第一,我们要清楚药物适应证,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大剂量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第二,该用的药一定要用,不该用的药一定不要用。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注意。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第三,千万不要滥用保健品。祖国医学认可的可以去用,但现在市场上很多保健品的功效被夸大。身体不适应该找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治,选择合适产品,不轻信广告宣传。
第四,药物治疗期间切忌饮酒。因为酒精可以诱导药物代谢酶发生变化,使正常剂量不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在饮酒患者中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这是西方国家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
四、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药肝?
用药过程中,特别是在用药两周内,甚至是两个月以内,出现了乏力、吃不下饭的情况,则需要去医院检查肝脏功能,看转氨酶水平是否增高。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了黄疸,例如小便呈浓茶色、眼白发黄、皮肤发黄,则说明发生了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可有4种表现形式(表型)。
第一种是肝细胞型,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轻度无症状,重一点则表现为乏力、吃不下饭等,需要到医院做检查明确诊断。
第二种是胆汁淤积型,转氨酶可能不高,但出现眼白变黄、全身发黄、瘙痒等黄疸表现,需要就医。
第三种是混合型,转氨酶高,表现为乏力、厌食等全身症状,同时又出现黄疸,这类比较重,需要就医。
第四种是肝血管损伤型。如土三七引起的肝窦阻塞综合征和一些抗癌药引起的肝小静脉闭塞症就是典型。
五、得了药肝,怎么办?
得了药肝之后,最重要的是马上停药。停药以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自行康复。如果药物性肝损伤比较重,达到3级,则需要住院治疗。出现黄疸或者转氨酶升高达到正常值的5倍或者更高,则需要用药治疗。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我国药监局批准的异甘草酸镁静脉滴。双环醇的Ⅱ期临床表现得非常好,正在做扩大Ⅲ期临床试验,未来也有望使用。此外,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保肝药也较常见。总之,用药后出现身体不适首选就医,医生会给出合理建议。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