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富硒农产品(中国农科院富硒产品)
尹雪斌,一位年轻但在中国硒研究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日前针对兰州的富硒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说,兰州处于富硒带,在发展兰州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应重点开发名特优富硒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只有快速提升特色品牌价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益,才能为推进兰州特色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硒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尹雪斌告诉记者,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2/3的国土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区,涉及22个省市、区,其中苏、浙、皖等地区为严重缺硒区全国约7亿人硒摄入量长期严重不足。我国人均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天,明显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推荐值每日50微克和60微克,不到日本、美国的1/3,营养专家于若木呼吁“要像抓补碘一样抓好全民补硒工作”。
研究证明,人类的克山病、大骨节病是缺硒引起的,心血管、肝脏、肿瘤等疾病也与缺硒密切相关。硒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特性,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人体的垃圾清道夫”等。
尹雪斌向记者介绍道,硒元素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只有通过植物吸收利用或食草动物食用富硒牧草后转化为硒蛋白,才能为人体所吸收利用。在国内,硒健康产业最初是以药品的形式干预市场的,现在基本上定位为药食同源的一种微量元素,已逐步形成以北大富硒康为代表的保健品,同时进一步延伸至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农业、畜牧业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5年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等天然土壤富硒区,黑龙江、吉林、哈尔滨、江苏、南京等人工富硒区都已开发了许多富硒农产品,市场反应良好。
做好富硒农产品大文章
尹雪斌说,在缺硒地区,天然食物中的硒,根本不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可通过食补(富硒食物)和药补(含硒药物或保健品)两种途径补硒。相比药补,食补是目前人类补硒最科学、最安全的途径之一。
兰州的白兰瓜、高原夏菜、玫瑰花、一月红提、百合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品质上佳,畅销全国各大城市,若在此基础上,将它们做成富硒产品,这将成为人们食物补硒的最佳选择。同时,通过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兰州富硒农产品在外埠市场的占有率。因此,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是全面推进全民科学补硒工程的新举措。
尹雪斌认为,富硒农业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创意农业,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农业向高端发展的一个方向。农产品营养化和功能化已被列入中国科学院2010-2050年农业发展规划。他认为,在兰州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做好富硒农产品这篇大文章,将会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产业档次,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形成兰州富硒产业链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普查结果,兰州正处在我国土壤硒分布正常区域,而兰州高原夏菜外埠终端市场的主打城市珠三角、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杭州、广州等,均处在严重缺硒区,尤其是我国蔬菜主产区寿光也处于严重缺硒区,这为我们开发富硒兰州高原夏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尹雪斌认为,通过发展、推广富硒农产品,让富硒农产品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让兰州乃至食用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兰州特色农产品的人们更健康。
尹雪斌说,发展富硒特色农业,不仅可以做强做大农业,还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如农产品深加工行业、贸易行业、旅游行业和物流行业等,形成产、加、供、销、服一体化的产业链。按15亩基地需增加1个劳动力就业岗位计,3年至少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可大大拓展我市农民工就业渠道。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富硒产业集群,打造兰州优质特色富硒农产品第一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立兰州另一张名片,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将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我市农业部门目前已着手实施富硒农业的产业规划:三年内,将建成富硒玫瑰示范基地1万亩、富硒果品基地1万亩、富硒甜瓜基地1万亩、富硒高原夏菜基地1万亩。预计可带动基地约10万亩,年新增总产值约6亿元以上。
人物简介
尹雪斌,男,32岁,中国科技大学环境科学博士,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博士后。现为中科大副教授,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硒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曾参加多项973和863课题的研究。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