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的生产技术(茶生产富硒技术有哪些)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牛奶及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内一种强力抗氧化剂,还具有调节人体内维生素a、c、e等的吸收作用。缺硒与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人的衰老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硒对癌细胞有“靶向性抑杀作用”,故被称为“抗癌王”,由此而引发全球含硒药物和含硒保健品的研究、生产热潮。但是,经深入的科学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硒化合物都具有药物效果和保健效果,只有转化为生物转化硒的物质才具有优良的治疗、保健作用。
营养学家指出,除膳食纤维外,牛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喝500毫升牛乳,能获得15至17克优质蛋白,可满足每天所需的氨基酸;能获得600毫克的钙,相当日需要量的80%;可满足人体每日热需要量的11%。但是牛奶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低于5微克/公斤。通过饲料中加入牛体极易吸收的硒氨基酸添加剂,经过生物体转化所产生的牛奶,含硒量丰富,又符合国家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gb13105-91),称之为生物转化富硒牛奶。
中国专利申请00122955.9公开了一种生物转化富硒奶及其生产方法,是在牛、羊的精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硒氨基酸添加剂,通过牛、羊家畜本体吸收,转化所产的奶含硒量是普通奶的3~6倍称为生物转化富硒奶,该奶含硒量20~30微克/公斤。硒氨基酸添加剂是无机硒元素的酸盐与氨基酸螯合而成。
现有技术中,由于奶牛吸收有限,公开地含硒酒糟或无机硒元素的酸盐与氨基酸螯合而成的有机硒在奶牛中的吸收不理想,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富硒奶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经发酵处理的生物转化硒及富硒牛奶生产方法,能将无机硒经过微生物转化为生物活性高的有机硒,先对无机硒进行发酵,使无机硒转化为一种含有生物转化硒的饲料添加剂,然后利用该种含硒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配制成一种含生物转化硒的奶牛饲料直接饲喂奶牛,奶牛吸收活性生物硒后即产出高硒成分牛奶。
为了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发酵处理的生物转化硒生产方法,包括:
(1)配制培养基:选取培养基,装入透明玻璃瓶中,使用医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0~130℃并保持20~30分钟,取出;
(2)接入菌种:待冷却至室温时,按培养基量的8%~16%接入菌种,接种过程须无菌操作;
(3)发酵培养:培养过程温度:30℃-35℃,光照强度:2000lux-3200lux,培养4-8天,生长好的培养液颜色为暗红色或棕色,即成为生物转化硒,有效活菌数为2.0×108亿/ml至8.0×108亿/ml,硒含量:400mg/kg至700mg/kg;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组成:酵母粉:3.0g、蛋白胨:3.0g、硫酸镁:0.5g、氯化钙:0.3g、亚硒酸钠:0.67g至1.67g(或二氧化硒:0.28g至0.70g)、自来水:1000ml、ph值:6.5至7.5;生物转化硒制剂的生产过程就是硒的生物转化过程,也是微生物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发酵培养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菌种为红假单胞菌或红螺菌,优选嗜硫红假单胞菌、绿色红假单胞菌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酵母为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产朊球形酵母中一种或组合。
采用该上述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的生产方法,包括:
(1)添加生物转化硒到饲料中,拌匀,饲料中生物转化硒的含量以硒计算为1~1.5mg/kg;
(2)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15天起取奶牛的奶即可获得硒含量可达32-43ng/ml的富硒牛奶。
优选富硒牛奶得硒含量为35-43ng/ml。
上述饲料主要为容积大、纤维成分含量低(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可消化养分含量高的饲料。
进一步地,饲料包括禾本科籽实、豆科籽实、饼粕类、糠麸类、草籽树实类、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瓜果类、酵母类、油脂类、棉籽等饲料原料和由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奶牛精料补充料:以及含饲草的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副产品及制品;以及天然动物副产品,如鱼粉、虾粉、贝粉等。
优选豆粕、麸皮、黑豆、油糠、棉粕粮食作物及制品,以及虾粉。
有益效果:本发明加入的无机硒经转化后制得的含硒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安全、高效添加剂,对奶牛无任何毒副作用。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转化硒饲料添加剂后,硒元素以硒蛋白的成份可直接被小肠吸收进入奶汁中,故可产出硒含量较高的富硒牛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生产方法,
(1)配制培养基:选取酵母粉(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比例1∶1):3.0g、蛋白胨:3.0g、硫酸镁:0.5g、氯化钙:0.3g、亚硒酸钠;1.52g、自来水:1000ml、ph值:6.5至7.5组成培养基,装入透明玻璃瓶中,使用医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5℃并保持25分钟,取出;
(2)接入菌种:待冷却至室温时,按培养基量的12%接入嗜硫红假单胞菌菌种,接种过程须无菌操作;
(3)发酵培养;培养过程温度:32℃,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6天,生长好的培养液颜色为暗红色或棕色,即成为生物转化硒,测得有效活菌数为7.80×108亿/m,硒含量:698mg/kg;
(4)添加上述生物转化硒到饲料(豆粕、麸皮、黑豆和虾粉10∶8∶g∶1)中,拌匀,饲料中生物转化硒的含量以硒计算为1.45mg/kg;
(5)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15天起取奶牛的奶即可获得硒含量可达43ng/ml的富硒牛奶。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生产方法,
(1)配制培养基:选取酵母粉(啤酒酵母、产朊球形酵母比例1∶1):3.0g、蛋白胨:3.0g、硫酸镁:0.5g、氯化钙:0.3g、二氧化硒:0.70g、自来水:1000ml、ph值:6.5至7.5组成培养基,装入透明玻璃瓶中,使用医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5℃并保持25分钟,取出;
(2)接入菌种;待冷却至室温时,按培养基量的16%接入绿色红假单胞菌菌种,接种过程须无菌操作;
(3)发酵培养:培养过程温度:35℃,光照强度:3200lux,培养4天,生长好的培养液颜色为暗红色或棕色,即成为生物转化硒,测得有效活菌数为6.37×108亿/m,硒含量:574mg/kg;
(4)添加上述生物转化硒到饲料(豆粕、麸皮、油糠和虾粉10∶8∶6∶1)中,拌匀,饲料中生物转化硒的含量以硒计算为1.28mg/kg;
(5)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15天起取奶牛的奶即可获得硒含量可达3.78ng/ml的富硒牛奶。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生产方法,
(1)配制培养基:选取酵母粉(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比例1∶1):3.0g、蛋白胨:3.0g、硫酸镁:0.5g、氯化钙:0.3g、亚硒酸钠:0.67g、自来水:1000ml、ph值:6.5至7.5组成培养基,装入透明玻璃瓶中,使用医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5℃并保持25分钟,取出;
(2)接入菌种:待冷却至室温时,按培养基量的8%接入嗜硫红假单胞菌菌种,接种过程须无菌操作;
(3)发酵培养:培养过程温度:30℃,光照强度:2000lux,培养8天,生长好的培养液颜色为暗红色或棕色,即成为生物转化硒,测得有效活菌数为3.8×108亿/m,硒含量:478mg/kg;
(4)添加上述生物转化硒到饲料(豆粕、麸皮、黑豆和鱼粉10∶8∶8∶1)中,拌匀,饲料中生物转化硒的含量以硒计算为1.08mg/kg;
(5)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15天起取奶牛的奶即可获得硒含量可达32ng/ml的富硒牛奶。
实施例4
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生产方法,
(1)配制培养基:选取酵母粉(啤酒酵母):3.0g、蛋白胨:3.0g、硫酸镁:0.5g、氯化钙:0.3g、亚硒酸钠:1.67g、自来水:1000ml、ph值:6.5至7.5组成培养基,装入透明玻璃瓶中,使用医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25℃并保持25分钟,取出;
(2)接入菌种:待冷却至室温时,按培养基量的10%接入绿色红假单胞菌菌种,接种过程须无菌操作;
(3)发酵培养:培养过程温度:32℃,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6天,生长好的培养液颜色为暗红色或棕色,即成为生物转化硒,测得有效活菌数为5.9×108亿/m,硒含量:5.68mg/kg;
(4)添加上述生物转化硒到饲料(豆粕、麸皮、棉粕和虾粉10∶8∶10∶1)中,拌匀,饲料中生物转化硒的含量以硒计算为1.15mg/kg;
(5)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15天起取奶牛的奶即可获得硒含量可达35ng/ml的富硒牛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导航: X技术> 最新专利>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发酵处理生物转化硒的富硒牛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培养基;(2)接入菌种;(3)发酵培养;(4)添加上述生物转化硒到饲料中;(5)含有上述生物转化硒的饲料直接饲喂奶牛。本发明加入的无机硒经转化后制得的含硒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安全、高效添加剂,对奶牛无任何毒副作用。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转化硒饲料添加剂后,硒元素以硒蛋白的成份可直接被小肠吸收进入奶汁中,故可产出硒含量较高的富硒牛奶。
技术研发人员:田丙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丙申
技术研发日:2018.10.10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完整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