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硒产品(中国硒产地)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三农”工作特别是农业对外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农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回顾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农产品进口236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我国是农产品贸易大国,保障农产品全球供应链安全,强化和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农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标志性任务。”业内人士表示,要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
农产品贸易是统筹利用农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要手段,也是畅通农业领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业内人士表示,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在进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扩大优质种子种苗、先进技术装备、安全高效农药化肥及高端农产品进口,将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和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优化出口农产品品质、包装、储运等标准,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近年来,我国进口农产品越来越丰富。除了谷物、棉花、油料等传统进口农产品,澳大利亚奇异果、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厄瓜多尔香蕉和白虾、乌拉圭牛肉等大量高端和新奇特农产品也漂洋过海走上国内消费者餐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业内人士表示,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国际贸易对于满足我国市场巨大、多元需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农产品国际贸易持续发力
农产品贸易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对于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部分中西部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近年来,遵义市积极推进茶叶、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搭建外贸服务平台,培育茶叶出口品牌,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2022年,遵义市种植茶园面积200万亩,产量16万吨,分别居全国产茶市(州)第二位、第一位。全市共有茶叶经营主体2400多家,茶叶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创建并持续打造“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余庆苦丁茶”“道真硒锶茶”“习水红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辣椒种植面积210万亩,鲜椒产量270余万吨,干椒交易量近50万吨,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辣椒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务川蜂蜜出口传递“中国甜”、绥阳生态鲟鱼“游”出国门、赤水竹笋领“鲜”出海……全市其他特色食品出口1.5亿元以上。数据显示,2022年,遵义市进出口突破100亿元,其中以茶叶、辣椒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出口超过6亿元。
农产品贸易也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农产品适度进口可以将节约下来的土地资源转换用途,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或环保价值,有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22年,我国大豆和棉花进口量分别为9108.1万吨和202.6万吨,合计节约土地资源4701.8万公顷。此外,以优势农产品出口为中心,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乡村和谐发展。
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开放红利不断释放,农产品贸易呈现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完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一军教授表示,农产品贸易政治、外交属性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我国利用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保障国内相关产品供给稳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自给率较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总体呈下滑态势,需加快调整以适应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韩一军表示,要加快优化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布局,提高我国重要农产品全球供给保障能力。从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结构来看,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农产品进口来源结构优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国内需求量大、进口量在全球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出口国家和地区又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亟须优化进口来源布局。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贸易环境日趋动荡,全球农业供应链、价值链区域化特征日趋明显的大背景下,需要从全球的视野和长期的角度,从重构以我国为核心的全球农业价值链出发,加快优化重要农产品的贸易保障格局,提高我国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快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潜能,为农产品供给提供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鼓励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快综合利用财政、税收、对外投资等多种手段,提高我国涉农企业在全球重要农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新要求,加快改革和优化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韩一军说。
一是对口粮等重要农产品保留并增强最低收购价政策弹性,加大规模经营支持力度,稳定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范围内用足用好微量许可支持措施。
二是完善大豆产业支持政策,在大食物观指导下,从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拓展,加强国内重要农产品生产。
三是尽快系统研究和扩大“绿箱”政策的适用范围,不仅是扩大保险投入和资源环境保护补贴,也要创新与使用开放过程中农民就业转移补贴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援助补贴等“绿箱”政策,建立起多层次的农民收入安全网。
四是要针对部分具备较大出口潜力的特色农产品,提供出口基地建设和国际品牌培育等相关扶持政策。
五是加快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方式和手段,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农产品贸易新形式,在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上创新监管方式。
六是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供求和贸易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工作,为我国扩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要以‘稳定大宗、突出特色’为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韩一军表示,我国地域广阔、生态条件多样以及数千年形成的悠久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独特条件,上千种特色优势产业蕴含着巨大的竞争优势,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重要抓手。因此,要以“稳住大宗、突出特色”为主线,创新我国的农业发展思路,对现行农业产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和调整。加强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产业支持保护的同时,要加快对遍布全国的各类特色农业探索建立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特色农业的薄弱产业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全面提升高度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顾雨霏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09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