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硒望农产品(硒旺源农业)

硒宝 01-04 10:05 127次浏览

为了深入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加速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业态,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东北地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成功模式,现结合肇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压力之大前所未有,瓶颈束缚超出预期,尤为是整个“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六期同至”的艰巨任务;面临着“镰刀弯”地区玉米“价补分离”、国外农产品大举入关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面临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双重考验”;面临着贫困村、贫困人口点多面广与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失衡反差”;面临着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与干部群众不适应、不同步、不对位的“明显落差”。在诸多重大压力之下,现代农业自身发展呈现出的内生性矛盾和局域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资源环境约束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速提升的重要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是:

一是传统式农业种植导致土地惯性疲劳,长期得不到休整。在持续高投入、高水肥种植条件下,土壤板结、硬化现象严重,有机质含量锐减,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层大量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地综合产能接近峰值,与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规划出现偏差。

二是割裂式农业生产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失衡。长期种、养分离,缺乏深度融合,导致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转化利用无法真正破题,农村“天然氧吧”、“环境净土”的传统认知正在被加剧破坏,与国家倡导的“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背离。

三是单一式种植结构导致农业产业循环不畅,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东北地区 “大玉米”一统天下,长期掠夺式、压榨式生产,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链虽初步构建,但价值链没有得到根本体现,农民种植效益获得感不强,与国家提出的“种养结合”、“粮改饲”发展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四是失衡式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发展短板突出,积弊较多。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的经济发展格局,致使农业长期停留在“以种为主”、以“原字号”销售为主的发展层面,产品品质短板、加工转化短板、市场竞争力短板问题格外突出,国家库存压力持续加大,与发展持续高效现代农业思路不相吻合。

二、建设组织

建设主体:肇东市人民政府。

实施主体:肇东市宏兴亿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肇东市海城乡双丽谷物种植合作社、肇东市海城乡双丽农机合作社。

共建单位: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伊利集团肇东长青畜牧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庄园肉业集团肇东分公司。

(一)主体基本情况

1、肇东市农业基本情况。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北岸,隶属绥化市,南距省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332平方公里,有耕地398.5万亩、草原90万亩、林地60万亩、水面20万亩。现辖4个城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2个乡镇、186个村、1228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93万,其中农村总户数15.41万户,农村人口61万。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十名。历经多年发展,肇东市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动、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大基地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3728个,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6%,2015年粮食总产实现47.06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890元。主要农作物玉米种植面积344.5万亩,水稻36.8万亩。

2、肇东市宏兴亿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成立于2011年9月,位于肇东市海城乡,注册资本金50万元,现有资产1500万元,主要经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承包海城乡土地1万亩,承包期50年。2014年在海城乡流转农民土地8335亩,其中带地入社、收入保底、年末分红户数396户1900亩。主要种植玉米全株青贮饲料,年产5万吨,订单供应伊利集团长青牧场和其他养牛户。公司现有养牛场一处,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饲养肉牛200头,采用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DDGS蛋白饲料和粘玉米秸喂牛,计划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头。

3、肇东市海城乡双丽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海城乡双丽谷物种植专业合作成立于2013年,法人吴学军,原为中粮(生化)集团肇东分公司总经理,现为中粮集团终身荣誉职工。入社农户1033户,规模经营面积20370亩,其中带地入社面积4611亩,流转土地面积5759亩,配套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个。2012年首创“畜禽粪便+秸秆+消碱技术”,经过不断丰富完善,通过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制作生物有机肥料,成功改造重度碱盐地6700亩,亩产提高到650公斤,不但打造了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还有效解决了粪便污染和秸秆焚烧问题,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探索出了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2015年合作社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制作有机肥3万吨,实现收入1672万元,社员保底收入580元/亩,二次分红收入20元/亩。

4、肇东市海城乡双丽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组建于2014年10月,建设规模1000万元,国家投资6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400万元,注册资金150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3500万元。合作社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国际、国内先进农机设备36台(套),改装自制自动扬粪车、秸秆捡拾机、多功能联合起垄机、加肥车10台。现有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17人。双丽农机合作社与双丽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两社合一”,入社农户1033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0,370亩。

5、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亚洲最具有实力的酒精生产基地。总资产24.2亿元,厂区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500余人。自备11条铁路专用线,1座装机容量30兆瓦时的自备电站,11条专业化生产线。院内建设有19万平方米露天粮储平台,35个钢板式立储仓。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年转化玉米120万吨,年产酒精40万吨(含燃料酒精15万吨)、DDGS高蛋白饲料33万吨,玉米油2.9万吨,食用级液体二氧化碳1.5万吨。已经累计上缴税金23亿余元。

肇东硒望农产品(硒旺源农业)-硒宝网

6、伊利集团肇东长青畜牧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位于肇东市海城乡海城村,伊利集团于2011年投资3.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分为生活管理区、饲养区、青贮区、挤奶区、粪污处理区。牧场采用国际领先技术,配备先进的饲喂设备,实现了挤奶、发情、配种、营养配比等全程信息化管理。现存栏澳洲奶牛近5000头,年产优质原料奶2.7万吨,是东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牧场之一。牧场现有5个青贮窖,可贮青贮饲料57600立方米,约30000吨以上,能够满足5000头奶牛18个月青贮口粮。青贮饲料主要为合作商按公司规定种植的青贮玉米,营养价值比普通秸秆高出30%~50%,可节省精饲料1/5,每头奶牛每年可增产鲜奶500公斤以上。

7、黑龙江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大庄园集团始建1982年,肇东分公司组建于2006年7月,总投资5亿元,是一家集进出口贸易、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牧业、食品工业、农牧业旅游产业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设调理品、羊排、小包装三大车间和一个体验室,现有职工3000名。建成了符合欧盟标准的现代化牛、羊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同时建成了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唯一一条按欧盟标准设计的鹿屠宰生产线。公司年屠宰肉牛10万头、鹿1万头,分割进口新西兰羊胴体50万只,年产肉制品10万吨,单日产量为内蒙三大家羊肉加工厂产量的总和,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指定的市场调剂储存企业。

三、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系列农业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农业服务组织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确保新常态下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

(二)建设规模和路径

1、建设规模

示范区建设区域选定在海城乡,示范区规划面积13万亩,辐射周边姜家、尚家、里木店、宣化、兰西县康荣乡五个乡镇20万亩。初期示范面积2万亩,其中1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种植优质玉米和其它经济作物。

2、实施路径

实施主体与中粮生化(肇东)分公司、伊利集团肇东长青畜牧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庄园肉业集团肇东分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场合作,用中粮生化生产的副产品DDGS饲料(湿酒糟)喂养奶肉牛,种植的青贮玉米销售给养殖场作饲料,同时回收养殖场牛粪。实施主体将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再用牛粪和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制作有机肥还田,改良重度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打造稳产丰产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利用生产沼气分离出来的纤维素,年产木塑板料80000吨,沼气用来发电,沼渣沼液提纯后制作有机肥,年转化利用玉米秸秆20万吨,发电能力达到30万兆瓦,并入国家电网发售。

四、试验内容

(一)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1、肉牛养殖项目

(1)建设内容

建设5000头肉牛养殖场1处,犊牛由黑龙江大庄园肉业集团肇东分公司提供,育成后由大庄园公司回收屠宰加工。养殖饲料采用青、黄贮和中粮生化(肇东)分公司DDGS湿糟。项目总投资为6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4,000万元。养殖成本4,000万元(5000头×8000元/头),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5000头×12000元/头),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合作社可自筹1950万元。

肇东硒望农产品(硒旺源农业)-硒宝网

(2)示范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拉长。肇东中粮生化年产酒精湿糟DDGS饲料40万吨,每年烘干、包装、铁路运输费用2.4亿元左右。利用DDGS湿糟作养殖饲料,实现了就地消化利用,也确保了大庄园屠宰加工企业的原料稳固,降低了企业采购半径,节省了生产投入。

二是有利于多环节增收。肇东中粮生化仅减少DDGS饲料外运环节一项,每年可增收2.4亿元左右,企业可从节省的费用中让利一部分给实施主体,确保养殖企业有稳固经济效益。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养殖,也确保了屠宰加工企业原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深加工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玉米产区利用青、黄贮养牛,实现了过腹增值,玉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国家库存压力,也避免了“价补分离”给种粮农民带来的价格冲击,提高了经济运行质效。

四是有利于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牛粪是玉米秸秆沼气化的最佳接种物,与玉米秸秆混合比达到35%时为沼气化最佳临界点,产生的沼气纯度高,质量好,适用于照明、炊火和工业化提纯。

五是有利于安置农民就业。养殖场建成后,可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安置离地农户就业。

2、玉米秸秆加工项目

(1)建设内容

年加工秸秆20万吨,转化利用牛粪7万吨,生产沼气4000万立方米,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2400万立方米,生产木塑材料80,000吨,有机肥64,000吨(有机质40%)。项目总投资1.7亿元,企业可自筹5100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润6400万元,税金3600万元。

(2)示范意义

一是“两废变三宝”。实施秸秆加工转化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牛粪生产生物天然气、有机肥和木塑新型材料,“两废变三宝”,解决了农民燃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牛粪无法处理污染人居环境的难题。

二是提升耕地质量。在满足牛粪35%接种率的条件下,玉米秸秆沼气化后,生成的沼渣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0%,通过还田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沼渣肥料示范是解决我国土地贫瘠的经济、有效措施,具有重大推广示范意义。

三是开发新型工业材料。依据秸秆组份分级定向转化工艺,或采取秸秆汽爆耦合分级分离技术,使秸秆中长纤维变成木塑新材料,成本低廉,应用广泛,可大量替代木质板材。也可作为重要辅料,制作新型墙体材料。

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青贮+DDGS饲料养牛,牛粪+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制造有机肥,提取生物天然气,加工新型工业材料,拉长扩大了产业链,放大产业链条经济总量,最大限度提升了产业价值链,实现了产业际间科学合理、可持续循环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科学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实施“价补分离”政策的“镰刀弯”地区,不仅会有效规避农业经济下行压力,避免农民收入大幅减少,而且会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诱发经济上行动力。

3、有机肥生产试验项目

肇东硒望农产品(硒旺源农业)-硒宝网

(1)建设内容

利用秸秆与牛粪年产有机肥3万吨,总投资900万元。生产资金为实施主体自筹。该项目已经实施,沼气项目实施后,有机肥项目停止,改为使用沼渣还田培肥耕地地力。同时,实施主体按照美国现行农业耕作技术,如有机质含量达到6%,土地产出将达到最大峰值,可不再施用任何肥料。为准确掌握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地产出效益关系,探索施用周期平衡点和不同盈利点,开展不同有机质含量试验,试验面积2400亩,共分4个区块,第一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3%的试验区,第二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的试验区,第三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5%的试验区,第四区块为有机质含量可达到6%的试验,每个区块试验面积600亩,分三年实施,每年实施200亩,共需投入资金2163万元。

(2)示范意义

一是尽快掌握有机质与土地产出关系。通过开展多个有机质点位测试,得出每个有机质点位增产数量、收益,以及每个有机质点位所投放有机肥的数量和投放价值,从而计算出投入产出比等各方面数据。使正常情况下,需要10-30年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工作效果,均可通过1-3年的试验,在示范田内看到。

二是研究评价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效果。针对有机肥肥效长、见效慢特点,考虑使用者不愿接受,试验区按有机肥长效特性,通过示范计算出施用有机肥的年限平衡点和赢利点。

三是提供可靠技术参考。通过集中大量施入有机肥试验示范,探究在多少年内能使我国耕地质量快速恢复,为农业部制定低产田改良和黑土耕地质量提升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1、建设内容

采用大垄双行技术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种植优质玉米1万亩。青贮玉米全株制作饲料,优质玉米秸秆回收,利用“秸秆+牛粪”技术制作有机肥,通过机械抛洒还田,配合大机械深松整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有机肥+消碱技术”,改造重度碱盐地3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

2、示范意义

一是促进土地休养生息。通过有机肥料还田,实施耕地保护性作业,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涵育,避免过度开发。

二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气通水性,提升农作物品质。

三是实现农业生态安全。通过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杜绝或减少化工产品残留,打造可持续、友好农业环境。

(三)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

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肥料按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规律及特点,配总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需求设计方案,把水份、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供给作物。

1、示范规模

选择优质适宜地块,采取膜下滴灌方式,发展水肥一体化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500亩,每亩投入成本1000元,设计亩产量1100公斤,亩节水80-100吨,亩增收450元。

2、示范路径

主要载体是膜下滴灌,同时,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不同情况,按照定量给肥要求,设计出口、施用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亩肥施量为15-30公斤,比常规用肥减少20-35公斤;亩用水量为150吨,比常规用水减少200吨左右。

3、示范意义

一是解决北方春旱的问题。肇东地处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十年九春干旱,水和肥的利用率极低,是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彻底解决春旱问题。

二是解决早春低温幼苗生产缓慢的问题。我市作物早春播种后,温度极不稳定,经常处于持续低温,低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宜温度200C°的时间长达15-25天,不利于出苗、齐苗、壮苗,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尤其膜下滴灌可提高地温,使作物年有效积温提高150-250度,达到全苗、壮苗为作物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解决作物生长期间阶段性水肥失调问题。我市作物生长期、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里,80-90%的年份会遇到春旱、伏旱、秋旱造成减产,这是影响我市粮食生产最关键的因素。通过水肥一体化可持续、稳定、适时均衡地为作物提供水、肥的供给,达到稳定高产的目的。

四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我市单季亩化肥投入量50-70公斤,但利用率较低,氮肥利用率不足30%,磷肥利用率不足15%,钾肥利用率不足40%。根本原因是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估计过高而又不注重养地,加之秸秆燃烧不但烧掉了秸秆,也烧掉了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土壤有益生物,使土地板结硬化加剧,造成耕地质量快速下降。通过水肥一体化适时定量供给,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30%-50%,肥料成本降低30-50%。

五是解决作物生长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农业节水灌溉的典范工程,被世界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尤其符合北方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同时持续适时的滴灌也使土壤疏松、温湿度适宜,大大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复。

六是解决现行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综合成本过高的问题。对于我市十年九春旱的现实生产条件,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只能秋整地,有效作业时间只有20-30天时间,大规模春整地根本没有可能。实施水肥一体化使农机作业时间延长,整地有效时间春季约30天左右,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收、贮费用,整个动态生产成本降低30-50%。

(四)探索组建农民合作经济协会(暂定名)示范项目

1、组建目的

从东北实践看,现有的农民合作社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尤其是在组织农民入社、开展社外经济实体合作上,缺少可信度、可信力和谈判话语权,不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在推进整村规模经营上,更缺乏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创新改革,组建农民合作经济协会,找出符合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示范试验,探索出成熟推广模式,为农业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创建了基础,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2、改革内容

肇东硒望农产品(硒旺源农业)-硒宝网

一是构建组织。对现有的村委会实行改革,增加一个农民合作经济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原村委会的行政职能不变,其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职能由协会承担。

二是产生办法。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本村半数以上农民民主选举产生,协会每年选举一次,未到选举期协会成员有缺失的,由乡镇政府组织本村农民进行补选。

三是职能定位。协会承担本村全部经济职能,确定每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管理运营方式;确定种、肥、农药合作单位;负责向协会成员报告年度计划和决算;评价考核协会管理成员,罢免或选举产生新的管理成员。

3、运行机制

一是入会自由。土地确权完成后,农民以确权土地数量带证入会,由协会进行统一经营。农民也可以将确权后的土地流转给协会,或者流转给第三人后,由第三人带土地确权证和土地流转协议入会,第三人享有会员待遇,流出土地后的农民不享有会员待遇。

二是调整地块。不愿参加协会的农民,若其所耕种的土地位于集中规模经营地块之中,由协会按相同地类进行调串,由农民自己耕种。

三是统一经营。协会负责入会土地生产、经营、管理,经营收益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按入会土地数量、价值,折算股金,乘以股金红利,进行分配。

四是协会职工待遇。协会用工优先选用入会农民,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工资和养老、医疗保险金由协会和本人按比例缴纳。

五是会员权利。会员有权听取和决定每年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执行情况,有权了解财务状况,有权提出任用或罢免协会管理成员议案,有权参加协会选举。

五、保障措施

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市将制定出台五项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副组长,以金融、财政、保险、发改、粮食、农业等为成员单位的专项推进工作组,承担服务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推进落实等项职能,形成多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协调高效的服务体系。

二是政策支持。示范区是肇东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方向性、引领性项目,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示范区示范内容,积极对上争取相关政策,集中整合后优先投入示范区。

三是金融服务。组织市域内农业银行、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予以重点扶持,简化服务手续,降低信贷利率,市财政配套给予信贷贴息,减轻示范主体资金压力。

四是保险服务。实施主体种植农作物由市财政以补贴方式,实施全面积投保,有效降低示范主体农业经营风险。

示范区试点工作,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扶持决定示范试验成败。综合考虑改革试验任务,需要上级部门予以政策倾斜:一是争取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尤其是高标准农田、规模养殖、秸秆转化利用、地力培肥等方面政策项目扶持。二是争取国开行信贷支持。几年来,示范区试验项目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但后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鉴于扩大规模后的示范区投入资金规模较大,实施主体自身难以承担,肇东市财力紧张,扶持有限,建议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政策性信贷扶持,扶持资本金与自筹资本金比例建议在6:4标准,以减轻示范主体压力,助推示范主体更好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肇东市农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