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硒产品(硒的成品)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中国生态硒谷发展研讨会”在江西丰城召开。国内100多名学术界、产业界人士齐聚丰城,共同研讨我国硒资源开发现状与产业发展规划。
与会专家指出,被誉为“生命的火种”的硒已经成为全世界备受瞩目的微量元素,富硒产品的开发研制关系全人类的身心健康。但我国硒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产业集聚效应较低,而要寻求长远发展,尚需破解六大难题。
硒资源开发刚刚起步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具有天然解毒剂特性,被科学家誉为“微量元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生命的火种”。人体若通过富硒农产品适量补硒,则可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随着价值被充分挖掘,硒已经成为全世界备受瞩目的微量元素。
据硒资源研究专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博士赵镭介绍说,我国是世界主要硒资源国之一,硒蕴藏占全球硒资源的1/3以上,保有工业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仍是一个缺硒大国,2/3的地区为缺硒区和低硒区,80%的人口生活在贫硒区,国人的硒摄入量严重不足。开发富硒产品关系到国人的身心健康。
生态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文良介绍说,各地硒资源开发刚刚起步,产业格局尚未成形。目前,湖北、湖南、浙江、陕西、湖南、贵州、山东等地均有富硒产品开发,产品主要有富硒稻米、茶、苹果、灵芝、食用菌、西瓜、保健食品、富硒饲料、药用植物等。
硒产品开发大有可为
一些地区的硒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我国四大富硒地区之一的湖北恩施市共培育了30多家硒产品研究开发企业,共研制开发出了富硒保健品、富硒饮品、富硒特色食品、富硒饲料添加剂、硒微肥等六大类50多个产品,硒产业年产值达八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7%,富硒食品产业已初步成为恩施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
硒资源开发如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江西省丰城市正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和行动。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规划,以江西首次发现的富硒土壤带为基础打造的国内首个生态硒谷正式在丰城开建。
丰城建设的这个生态硒谷占地近50平方公里,未来将形成四大产业群:初级富硒产品产业群、富硒产品加工产业群、富硒高新技术产业群、农家旅游产业群。当前,已有多家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进驻生态硒谷。丰城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全面实施富硒农产品产业工程项目,逐步将丰城发展成为我国知名的富硒产业集聚地。
吴文良说,富硒产品国际缺口巨大,产品价格具有增值潜力。国内每公斤40元左右的富硒苹果、梨、大枣,在日本、美国等国外市场售价高达20美元左右。开发硒资源,大力发展硒产业,大有可为。
产业低层次竞争明显
我国硒资源开发比国外发达国家起步晚,产业低层次竞争明显,发展相对缓慢。与会专家指出,硒产业要寻求长远发展,尚需破解六大难题。
产品趋同化严重,产品开发与研制的多样性须加强。目前发达国家在“动物饲料”、“化肥”、“硒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补硒药品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建树,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而国内生产的硒产品价值低,趋同化严重,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缺乏满足大众补硒需求相适应的名牌产品。
企业技术创新开发能力不足。国内大部分硒资源开发企业科技能力差,重资源、轻加工、重复建设、滥用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科研部门投入不足,科技部门和企业缺少沟通,现有一些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导致现有产品层次低,科技含量低。
硒资源开发缺乏战略规划。从全国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富硒地区画地为牢,各自为政,整个产业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因此,产业集聚效应低,发挥不出整体优势,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
国家政策引导不力,影响了硒资源开发进程。如国家药典仅将亚硒酸钠收载为原料药和处方用药,而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有机硒制品(硒蛋白、硒酸酯多糖)拒之门外。
全民健康的补硒意识薄弱。国人对缺硒的危害和对硒的重要生理功能认识不足,而有关研究表明,缺硒可能是致癌和促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眼病、糖尿病等40余种疾病的病因之一。这需要国家科技、文教、媒体等部门或行业给予高度重视,大力开展硒元素营养和硒的健康消费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补硒意识。
资金缺乏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处在以硒的初级生物资源开发为主逐渐向有机硒的研究和开发阶段过渡。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生物试验(包括硒医药保健品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目前,我国硒资源产业的资金需求除了自我积累、自我筹措和为数极少且难以获得的银行贷款外,几乎没有一个开放式、持续而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构建一个长效、稳定的资金运作平台,已成为硒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