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湾富硒水果(富硒果园)
【全国优质农业资讯联播】8月15日,陕西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忙着分拣、包装,成箱的黄花菜整齐摆放在仓库,即将发往东南亚地区。
“6月、7月是黄花菜的采摘期。含有硒元素的石泉黄花菜口感好,非常受欢迎。从现在起到年底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我们要完成大量的订单任务,将货物发往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该公司总经理王金兰说,公司黄花菜年产量1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亿元,累计带动黄花菜种植3万余亩,亩均收益8000元。今年,公司目标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
该企业的发展,是石泉县依托“生态+”聚力做强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石泉县以巩固提升良好生态本底为基础,扎实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2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357天,汉江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5.8%,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石泉县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
借绿生金。石泉县按照“生态+”理念,立足生态、富硒优势,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生态旅游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聚集,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石泉县建成全省首个富硒食品特色专业园区,扶持壮大龙头企业28家,开发了蔬菜料理包、魔芋、黄花菜、桑蚕四大系列富硒食品(预制菜)。2022年,全县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实现产值5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带动发展预制菜产业基地31个,“石泉食美”小碗菜“百城千店”全国连锁项目加速推进,首位产业带动力、竞争力日益彰显。
在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稻田里一株株稻穗弯着腰,荷塘里蜻蜓立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这里有一处天然形成的河湾,被当地人叫作草池湾,已经有47只朱鹮在草池湾安家。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石泉县力争打造全省知名的集田园观光、休闲旅居、农事体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草池湾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项目一期于今年6月试运营。
“经过土壤改良、有机标准化管理,项目核心区试点种植的100亩有机水稻,去年产出的稻米品质较高,每公斤售价40元。今年推出的认购活动更是火爆,每亩地8000元的价格,目前已经认购了60亩。”丝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辉说,“今年,预计100亩稻田能盈利20多万元。”
站在池河镇明星村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桑园。一阵微风吹来,桑叶掀起绿色的波浪,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
池河镇是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的出土地,池河镇明星村是西北第一蚕桑大村。明星村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元素规划建设景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
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告诉记者,村上成立了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控股、村民入股的旅游公司,盘活土地、房产、桑园、山林、库塘、公共设施等资源,流转2300亩土地建设“万亩桑海”,建成醉美桑海3A级旅游景区,让单一的农业生产变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星村吸纳全村1600余人融入产业链,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还吸引30名人才返乡创办农家乐、民宿、特色小吃店及手工作坊。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2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景区业态拓展和服务提升,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明星村。”刘家满说。
石泉县做足“旅游+”文章,做精“+旅游”标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2022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2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4.21亿元,旅游产业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重要转换器。此外,该县构建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产业链条,做优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出石泉黑猪、石泉黄花菜、草池湾大米等一批“精优特”产品,全县有桑园7.6万亩,年养蚕7.3万张,实现产值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