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种植水果(富硒水果怎么种植)

硒宝 01-02 10:33 138次浏览

航天育种太空西瓜、高科技赋能番茄种植、能实现十个月产品供应期的张家湾葡萄、产业化发展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西集樱桃”……在城市副中心,夏秋丰收季节,各种名、特、优、新、奇的果蔬产品为田间地头、百姓餐桌带来浓郁果香。

太空西瓜成市场俏货

夏季水果里西瓜必不可少,今年通州市场上迎来了一批“特殊来客”——航天育种西瓜。

“夏天没吃西瓜,会让人觉得一整个夏天都缺了点什么。”酷爱西瓜的市民刘爽今年第一次买到了产自通州的太空西瓜,尝上一口便欲罢不能,“太甜了!太脆了!太好吃了!”

拥有航天基因的“航小瓜”产自于家务乡内的神舟绿鹏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致力于航天育种研究的科技公司。6月中旬,“航小瓜”呱呱坠地,含水量高、含糖量高、最高糖度可达17度……这些超过普通西瓜的优势,让“航小瓜”成了市场的俏货。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优势是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高、致死率低、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罕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源,形成携带高产、早熟、抗病、耐胁迫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资源或新品种。公司技术指导刘西信介绍道,“我们培育种植的航西瓜5号,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将航天育种进行转化,将这些优质品种带到百姓餐桌上。”

今年,在市场上“火出圈”的还有来自漷县镇军屯村科技小院的北京自育西瓜品种:京美2K和京彩1号。“我们的西瓜瓜瓤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彩虹色的,口感都十分脆甜。”军屯村第一书记韩德芳自豪地介绍。这几年,小西瓜特别流行,军屯村很快瞄准了在副中心培育精品西瓜的机会。

京美2K是这几年国内流行的小西瓜品种,品质口感等各方面不输同类型优质小西瓜。京彩1号则是这几年新诞生的选手,拥有彩虹色的瓜瓤,β胡萝卜素是普通西瓜的5至6倍,是西瓜界公认的“土豪金”,符合现代人对营养健康的追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宫国义介绍:“京美2K耐低温易坐果、耐裂、耐储运;京彩1号更耐热,可以实现晚种,在同质化竞争中更有优势。两种西瓜的糖度都可以达到13度以上,在小瓜里算是‘尖子生’。”

今年,因为好吃而爆火的还有永乐店镇小南地村的“原汁原味庞各庄西瓜”。村里用上庞各庄的苗,请来当地的老师傅,经过土壤改良和精心管理,第一年试种便成功了,2000斤西瓜还没等上市就被预订一空。

水果番茄种出了“花”

夏天吃美味可口的新鲜番茄,是很多70后、80后的美好回忆。作为夏季上市的应季果蔬,小时候,番茄被很多家庭拿来当水果吃。如今,在城市副中心番茄更是被种出了“花”,无论是科技小院、育种企业、蔬菜种植大户,都在尝试引进不同番茄品种,多品类番茄陆续推向市场,送上百姓餐桌。

走进农林科学院通州基地连栋温室展示区,在封闭式无机基质栽培和番茄高糖栽培种植技术的双加持下,又大又红的番茄新鲜诱人挂满藤蔓,远远望去,就像是进入了“番茄森林”。摘下一个品尝,酸甜可口,满口爆浆。“通过优质抗病品种选育、智能温室环境控制、水肥智能循环体系等,我们实现了番茄的高效生产。同时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系统实现了营养液的循环利用,营养液不对外排放,也不会对地下水以及环境产生污染,大大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季延海说,目前他们种植的番茄不仅糖度较普通番茄提高60%以上,还大大提升了商品果率,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兼顾。

永乐店镇西槐庄科技小院大棚里,番茄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一串串红彤彤、黄灿灿的番茄挂满枝头。“今年我们栽种了草莓番茄、红色樱桃番茄、黄色樱桃番茄三种,全程采用富硒技术,硒元素含量高,并使用水肥一体化、黄板、防虫网、熊蜂授粉等技术,通过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实现产品不打农药,绿色无公害。”科技小院学生张晓恬表示。

在城市副中心,育种公司通过引进种质资源,将十余种高品质番茄通过繁育种植及本土地化驯服,成功试种,进一步丰富本地种源。“我们引进了十多个品种的番茄。根据果实颜色不同,给这些新品起了接地气的新名字。”大务村育苗基地相关负责人高杰介绍,小橘、小黄、红丸都是引进的新品种,属于樱桃番茄,结小果。

该基地试种了30亩左右,进行春秋两季试验,目前春季试种品种已完成定植。高杰说,“从去年秋季试种的结果来看,这些番茄产量、品质都不错,已经有种植户闻讯找来要定植这种高品质番茄。”

樱桃产业发展农业特色园区

今年,西集镇樱桃种植再迎新绩。截至目前,该镇樱桃种植面积近万亩,种植户达650户,年产樱桃400万斤,年均产值近亿元,樱桃种植品种达20余种。沙古堆村附近的大小农场、庄园里,尽是“一树樱桃带雨红”的美景。走进采摘园里,树上挂满了鲜红欲滴的大樱桃,摘下一颗品尝,皮薄汁浓,甘甜中带一丝微酸,令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90年代,西集镇沙古堆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转变发生在1995年。“那一年,我们试种的樱桃丰产了,大家脸上乐开了花。当时就卖到了50元1斤,因为数量不多,好多人都是排着队来买,沙古堆樱桃一下子就传开了。”沙古堆村的皮兆泉、韩廷禄当时分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着愿意“吃螃蟹”的村民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回忆起当初,两人仍然满是感慨。

也是从那时起,沙古堆村有了“京郊樱桃种植第一村”的名号。

沙古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红鹏介绍,沙古堆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大樱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沃土。西集大樱桃植根于北运河、潮白河冲积平原,多河富水,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成熟后的果实个大饱满、整齐美观、色泽艳丽,果肉肥厚细腻,果实糖度高、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成为首都水果市场的新宠。

王维曾在《敕赐百官樱桃》诗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可见唐朝吃樱桃是一种待遇,当时进士也有“樱桃宴”的说法。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为了种好樱桃,沙古堆村引进专家进行示范种植,为村民免费提供樱桃苗和水肥、技术指导等,经过5年的精心种植终获成功。此后,儒林村、供给店村、小辛庄村等周边村也陆续开始种植樱桃,而后整个西集镇大力发展樱桃种植,并逐渐走上了产业化之路。

2005年,通州区西集镇第一届樱桃采摘季活动在沙古堆村举行,如今已经办了18届。2011年12月,“通州大樱桃”正式被原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

“获得地理标识后,我们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对其进行保护、品种提升以及产业化发展。比如,对沙古堆村樱桃生产环境提升、设施改善,提高果园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大力推行有机肥,增甜提质。再利用物联网对其进行生产销售全过程追溯以及绿色防控等措施。”西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介绍。

抓住“樱桃”发展机遇,西集镇近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樱桃种植管理现代化,让园区内的种植户和运营主体实现优产优质优价。像御樽庄园、红樱桃园艺场等多个主体,在做好种植特色的同时,开发特色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三产融合、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园区,吸纳当地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西集味道”。

张家湾葡萄采摘持续到10月

今夏,与西集大樱桃齐名的“国家地理标志”张家湾葡萄也进入了成熟期,这里素有“北京吐鲁番”“京郊葡萄之乡”的美誉,市民可以品尝到山东的贵妃玫瑰、日本的粉红亚都蜜、罗马尼亚的维多利亚、英国的玫瑰香(优系)等全球30多个经典葡萄品种。

位于张家湾镇大北关村的北京葡萄大观园里,葡萄架上枝蔓茂密,紫红碧绿,一串串色彩鲜亮的葡萄饱满可爱。“鼎盛时期,园子里种了130多个品种,我们结合市场和百姓品味优中选优,保留了30多个经典品种。”北京葡萄大观园总顾问许尚斌介绍,目前这里是副中心面积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据《通县志》记载,张家湾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元朝。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张家湾葡萄得到进一步发展,因其品种多、质量好,被称为“北京的吐鲁番”。2014年,张家湾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名扬在外的张家湾葡萄,也带动了村民致富。许尚斌年轻时担任过张家湾葡萄协会会长,他说:“张家湾的葡萄种植面积最多曾达到2万亩,种葡萄最早的是西定福庄村,种得最好的是上马头村,后来上马头村还被评为‘京郊葡萄第一村’。90年代初期,上马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了电话,葡萄给大伙儿带来了好日子。”

几十年来,葡萄的口感在不断迎合市场变化。走进大棚,许尚斌指着棚里晶莹剔透的绿色葡萄说:“这是这几年都大受欢迎的贵妃玫瑰,经过后天改良,现在带有荔枝的香气,随着葡萄的成熟,香气会愈发浓郁。”他说,过去品种单一,人们的选择也有限,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更愿意吃带有香气的水果,香气浓郁的品种,市场销量一直不错。

占地180亩的北京葡萄大观园,葡萄年产量6万斤。别看产量大,这里的葡萄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我们主要以采摘为主,老顾客每年都会提前预订。”许尚斌说,为了延长采摘期,园区充分发挥葡萄品种名、特、优、新、奇和不同品种的特性,采用多种温室栽培方式,实现了一年能有十个月的产品供应期。“现在,葡萄的鲜果采摘期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