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地瓜种哪里(富硒地瓜怎么种植)
人生是公平的,你只管努力,时间会给你答案,哪怕结果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叶俊超的创业经历正是这样。
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村民叶俊超,利用当地土壤富硒的优势,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让红薯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增收的特色产业,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王”。
高山镇地处丘陵,砂质土壤,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加之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高山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的红薯口感香甜、软糯,富含多种维生素。但一家一户种植,单打独斗,品种单一,销路有限,种植效益低。短板就是空间,差距就是潜力,叶俊超坚信土里也一定能刨出个“金娃娃”。
今年40岁的叶俊超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立志要在农村这片沃土上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2008年,他和妻子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起早贪黑卖凉皮,上门承接宴席,淘来了“第一桶金”。2011年,他回到村里流转土地100多亩,开始种植辣椒。由于当时流转的土地零星分布,不能连片耕作,管理起来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微薄。2013年叶俊超改弦易辙,决定种植红薯,他从河北邯郸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脱毒红薯新品种,种植红薯300多亩。由于种植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销售渠道不畅,2014年储存在窖里的 30多万斤鲜红薯全部坏掉,当年就赔了30多万元。叶俊超在种红薯上可不少栽跟头,几年下来,种红薯让他欠债多达100多万元。
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路也难免会有坎坷、泪水、痛苦。痛苦之后是萎靡不振还是更加强大,叶俊超选择挺住痛苦,变得更加强大。叶俊超说,本以为自己苦苦挣扎的日子漫无边际,没有方向,也找不到出口,可当沉下心来试着去改变,竟也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越是艰难越向前,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叶俊超擦干泪水,接续奋斗。为了提高种植技术,他四处拜访红薯种植大户学习种植经验、参加观摩会现场会,听专家讲授红薯种植知识。知识越丰富,未来才有越多可能性。叶俊超深刻认识到,种地可是一门技术活,也有大学问,红薯从种到收到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知识,它要求你懂得生物、土壤、气象、病虫害防治、销售等等方面知识。如果哪个环节出问题 ,可能会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叶俊超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精心精细管理,种出的红薯因品相好、上市早、肉质细腻、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进入市场后,便很快打开了销路。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8月叶俊超成立了伊川县晨时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红薯面积从当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连片种植1800多亩。在他的影响带动下,10多户村民也加入商品红薯种植大军,种植面积扩展到4000多亩,并辐射鸣皋、葛寨等乡镇及宜阳县周边村镇,每年可创收700多万元。
“红薯基地扩大了,不能再是家庭式管理,必须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这样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叶俊超深有体会地说。
在生产经营中,晨时农业公司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叶俊超主要负责产前产后服务,产中则交由技术团队全程管理指导。为解除广大薯农的后顾之忧,每年年初,叶俊超到一线城市联系客户,签订红薯购销合同,然后根据客户要求品种和数量组织生产,让薯农吃上了“定心丸”。公司+基地+带头人+薯农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产品质量不稳定,外来客商不看好”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激发了广大薯农发展红薯种植的积极性。
“我2014年开始种植红薯,由于经验不足,白忙活了几年,没赚什么钱,后来就放弃了。在叶俊超的示范带动下,我重拾信心,重新开始种红薯,从2019年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亩左右,去年都赚了好几十万呢!”高山镇方沟村方国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山镇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销售环节上狠下功夫,继签约胖东来、郑州小农鸭、北上广生鲜之后,又与大张集团、广东惠州1593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红薯产品供不应求。2020年全镇种植商品红薯8000多亩, 现有种植大户15户,带动小户种植120余户,8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实现就业。高山镇计划成立红薯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让红薯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金疙瘩”。
金牛奋蹄开锦绣,聚力耕耘创辉煌。“引进贮存新技术,改善贮存条件,拉长鲜薯销售周期,由原来七、八个月的鲜薯供应周期拉长到全年,全力培育叫响‘岭上硒薯’农业公用品牌,让伊川成为高端商品薯的新产区,带领更多群众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经过创业洗礼和市场的沉淀,叶俊超目光更坚定,目标更远大。 (王社民 谷红艳)
总监制郭明杰监制赵艳红
编审曾仁伟谢琨制作姜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