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镇富硒大米(富硒大米传销)

硒宝 12-29 18:11 126次浏览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支磊)市场上一斤普通大米的售价也就两三块钱,然而,安康市汉阴县凤堰古梯田出产的大米一斤却能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那么,凤堰古梯田的大米为何能卖上如此高价?这背后有哪些奥秘呢?

金秋时节,汉阴县漩涡镇凤凰山南麓的上万亩古梯田宛如山水画卷,古山寨古民居点缀其间,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体验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游客:“风景确实独特,而且给人的感觉,不管是民风呀,这个景色呀,和别的地方还不太一样,到这里来没有白来。”

除了观赏美景,体验民俗,许多游客临走时都会带一点凤堰古梯田出产的有机富硒大米。

游客:“觉得大米挺不错的,吃了觉得口感非常好,因为他们这边是传统的耕种方式,是有机大米,现在人都崇尚健康嘛,所以就是觉得比较好。”

游客:“这个米吃起来口感非常好。”

记者:“你尝过?”

游客:“尝过,今天中午吃的就是这个米,口感相当不错,所以带点米回去。”

往日农家再普通不过的大米,如今却成了倍受游客青睐的紧俏货。凤堰古梯田出产的大米因其绿色有机,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而远近闻名。记者了解到,经过分拣、加工、包装,根据品质的不同,凤堰有机富硒大米能够卖上令人惊异的高价。

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卫平:“像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大米也就是二十块钱到一百块钱一斤不等。”

农村电商经营户熊折桂:“从2013年到今年在网上销售,总共有七八十万块钱。”

从昔日的偏避山村无人知,到如今的美丽田园声名远扬,出产的大米卖得比肉贵,汉阴县漩涡镇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华丽转身呢?

漩涡镇富硒大米(富硒大米传销)-硒宝网

熊辉珍是漩涡镇东河村村民,一家五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耕种的三亩梯田水稻。可在两三年前,这里出产的大米并不能卖上价。

记者:“当时一斤米能卖多钱?”

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熊辉珍:“一斤就一块三,那时我们卖一块二。”

记者:“最高就是一块三?”

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熊辉珍:“最高一块三。”

熊辉珍说,过去,他们这儿一亩水稻的年产量大约在800斤左右,忙碌一年,一亩地也就卖个1000块钱,如果再减去化肥、农药、种子的花费,他家的三亩水稻年收入总共不到2300元。虽然水稻梯田风景如画,但村民们种地却不赚钱。

汉阴县漩涡镇镇长伊阳波:“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当地的交通等基础条件差,信息闭塞,所以我们当地的群众,生产生活的条件非常差,群众的增收渠道也非常窄。”

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卫平:“有一部分农田,在前几年没有开发的时候,已经处于荒芜状态,没人去耕种。”

而这一切从2009年开始发生巨变。那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证出凤堰古梯田属于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专家认为,凤堰古梯田是中国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山地农业技术体系的集成,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水利文化遗产之一。2012年3月,汉阴凤堰古梯田作为我国第一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

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馆长张龙斌:“生态博物馆的特点就是原生态,生产方式的原生态,文化形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原生态,文化习俗的原生态。”

从2009年开始,随着对古梯田、古山寨、古民居的发掘与保护,前来凤堰古梯田的游客逐年递增,早年外出做生意的冯卫平也赶回老家寻找商机。

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卫平:“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游客来了,后备箱来是空的回去也是空的。”

在冯卫平看来,漩涡镇自然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而且有上万亩古梯田,完全可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于是,他就张罗着成立了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户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采用传统耕作方式,在农具上要“木犁、牛耕、人插秧”,不允许使用化肥,只能用传统有机肥,而这样种出来的大米大受游客欢迎。2015年,看到合作社的大米卖得好,熊辉珍一家便加入到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

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冯小松:“马上要丰收了,第一是不要加任何化肥,而且不要打任何农药。”

熊辉珍:“那不打了,打不得了,确保我们这个有机大米的一个品质。”

熊辉珍说,按照合作社要求的传统种植方式,亩产量虽然比之前使用化肥农药要减少一百来斤,但价格却翻了一番。

记者:“现在一斤稻谷能卖多钱?”

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熊辉珍:“去年卖到两块。”

记者:“今年呢?”

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熊辉珍:“今年卖到两块五了。”

熊辉珍告诉记者,按照现在一亩地700斤的产量,可以卖到1750元,再加上合作社每亩450元的奖补金,一亩地一年的收益能够达到2200元,每亩比之前的收入翻了近三倍。此外,随着当地旅游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发展,村民们的就业机会也多了,今年,熊辉珍家的老宅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们一家即将搬进新居。

如今,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正在成为汉阴的名片。随着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古梯田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还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进而带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效应。

汉阴县县委书记周永鑫:“还是要动员广大老百姓,他们自主地去保护文物,去开发利用,比如说我们在凤堰古梯田,都有不少的贫困户参与到我们的文物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中来,他们通过种植养殖,把过去卖不了的产品,过去不值钱的产品,变为旅游产品,最后获得收益,最后走向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如今,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景区年均接待游客多达40多万人次,景区内村民们的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5年的9273元,年均增长14.9%,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低保率由10%-16%下降到3%-6%。

从穷乡僻壤,到美丽田园,我们看到,汉阴县漩涡镇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存,留住了青山绿水,还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而他们的这种做法,也可能值得其它地方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