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川富硒大米(四川富硒大米)
村
庄
名
片
地处祁门县东北部的安凌镇素有“祁门粮仓”之称,为历代官家“囤粮”之地,其核心产区位于芦荔村。芦荔村是秋浦河源头,牯牛降山脉,张荣桥故里。如今,该村正浓墨重彩做好“一村一品”粮食文章,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
惊艳芦荔,“祁门粮仓”
车子在4A级景区牯牛降山脉拐了个弯,一路高山转眼成了盆地。八月时节,稻叶青绿、蛙叫蝉鸣、鹭鸟翩翩。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芦荔村,像一位亭亭玉立、端庄秀丽的美女子,款款而来,惊艳动人。
矗立在村口的“安凌芦荔优质稻米示范产业园”大字标牌,开宗明义标榜出“祁门粮仓”核心产区的信息,一望无垠的稻田由高至低,渐次铺开,六七农人正在稻田中拔草,脸上露出即将收获的喜悦。
当地百姓说,芦荔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朱元璋的官军曾在此囤兵囤粮。传说无从考证,囤兵囤粮说暂且不表,但芦荔村峰高谷低、田平地阔、山环水绕、气候温和,确为生活、生产的人间福地。加之村庄紧邻被誉为“生态硒都,养生胜地”的石台,那里外售的富硒大米有一部分就是要从芦荔调运去的,足见芦荔大米口碑甚高。
►►►
种芦荔米,吃祁门粮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地方出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谁来种田”的问题日趋严重。芦荔村也不例外。
芦荔村总人口1287人,耕地面积1467亩。这里的村民历来以种植水稻为生,有着成熟的水稻种植经验。只因打工潮的兴起,加之种植水稻利薄获寡,2000年之后,种粮人口纷纷外出,种粮面积大幅下滑,种粮收入急速下降,大片粮田撂荒,传统的“粮仓”名难副实。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十九大以后,中央的声音响彻城乡。曾有“祁门粮仓”之誉的安凌,尤其是完成脱贫攻坚贫困村出列的芦荔村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怎么走?成为摆在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面前的课题。
“端中国碗,装中国粮,这是一个‘谁来种田’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建龙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多方走访、广纳群言的基础上,推出“党建+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芦荔施行。5位村两委成员为骨干,筹集起16万元启动资金,于2019年8月成立芦荔水稻专业合作社。首批85户农户以199.46亩耕地入股,当年收入26万余元。2021年,种植规模扩大到104户404亩,粮食产量32万斤。
与此同时,村民张纪能、王建舟、周快来等农户顺势办起了家庭农场,承包农户几十、几百亩的土地,解决了撂荒地问题,带动了芦荔村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芦荔水稻专业合作社采用传统晚稻种植模式,种植紫云英深翻作有机肥,6月栽秧,10月收割,生长周期达140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少用化肥和生物农药,亩产稻谷虽仅有800斤,但质量上乘,凭借其“米粒均匀、如珠似玉、米饭芳香、清淡微甜”的形象和口感,芦荔大米走红市场,水稻百斤效益较以前增收50元。2021年,19万斤芦荔大米甫一上市,即被抢空,创下76万元销售额纪录。
与此同时,该村成立了“安凌芦荔村优质稻米示范产业园和芦荔村农业产业园”,上马粮食加工和大米真空包装设备,注册“芦荔清水田”商标,进一步扩大芦荔大米品牌度。合作社还添置了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加速实现机械化。合作社还筹资建起了粮食烘干房,日均烘干能力达到9万斤。今年,又投入21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建设350吨粮食周转仓,日包装2000袋大米精包装车间和5吨大米保鲜库。至此他们逐步探索走出一条“五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水稻种植运营模式。
2022年3月,在明确村集体经营方向,理清村级产业发展思路,芦荔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形成了集水稻种植、粮食加工、大米销售一体的粮食产业链条,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夯实基础。
►►►
以农促旅,以旅带农
一群白鹭在稻田间翩翩起舞,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许雪强指了指说,芦荔村良好的生态是芦荔大米品质的保证。自去年6月到村,一年多来在稻田里的“深耕”,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他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特色产业的爆发力和支撑力。
“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让芦荔大米香出祁门!”他说,村里正谋划“农旅”发展蓝图,打造芦荔“三区”建设,即100亩田耕文化体验区、300平米粮食故事展示区和粮食产后服务参观区,将芦荔粮食产业做成农旅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产业。
除了芦荔大米香,芦荔村还有很多“香”的资源。这里是2021年度的市级村庄规划试点村,有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的优势;这里距牯牛降景区只有15公里,有旅游辐射效应的优势;这里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的家乡,有名人效应;这里有今年国庆即可开通的德上高速池祁雷湖出口,有交通便利的优势……种种要素相互叠加,发挥乘数效应,都将成为芦荔村从一落后的乡村到现代多元新乡村的转变的强大助推动力。
记者手记
悠悠万事,食为政首。乡村发展不可能千篇一律,也无法均力推进。芦荔村的优势资源是千亩肥沃的农田,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家庭农场种植,从手工耕作到机械化种植,从原粮粗制到深精加工,从单一种粮到文旅赋能,一粒大米在芦荔可以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只要干群接续奋斗,假以时日,祁门大米第一村,定会香满黄山,驰名全国。
题字:姬臣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