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富硒堂茶(平昌富硒茶)

硒宝 12-28 18:05 136次浏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考察时嘱咐“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平利县立足县情实际,始终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取得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巨大成功,成为支撑平利美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平利茶饮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叶大县地位基本确立。平利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届接着一届干,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绞股蓝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全县11个镇有10个万亩以上基地镇,137个行政村有65个千亩以上专业村,创建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18个、省级标准化茶园20个,培育发展经营主体26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11家、市级24家,约8万余人从事茶饮产业。2020年全县茶饮产品产量1.39万吨,产值15.5亿元,基本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目标。2019年,全县茶饮产业一产领域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41%,二产领域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28%,茶旅融合收入在旅游综合收入中占比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饮产业收入占比19%,茶饮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群众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11月,平利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

(二)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01年以来,平利县委、县政府把茶饮一业率先突破作为产业兴县的重大部署,成立了县茶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专门职能机构—县茶业局(机构改革后为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县财政每年预算2000—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茶饮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茶饮企业和能人大户流转土地等资源发展茶饮产业,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为茶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0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茶饮产业建设奖补资金2.2亿元,引导市场经营主体流转农户土地建设茶园5.8万亩,改造老劣茶园10万亩,培育茶业市场经营主体200余家,带动就业16000余人。建立了市场主体带贫益贫机制,所有茶企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联营联建、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带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稳定器”和“压仓石”作用。如: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带动贫困户218户680人,吸纳贫困户就业189人,联营联建生产基地520亩,培训贫困户1050人次,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

(三)茶饮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引入名茶产区茶企和技术能手,积极开发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彻底打破了一碗绿茶统全县的局面。截至目前,全县265家茶叶加工企业中,有清洁化、标准化青茶加工生产线46条,红茶加工生产线8条,黑茶加工生产线5条,茶食品生产线2条,年茶叶综合加工生产能力超1.5万吨,形成了以绿茶、红茶为主导,黑茶、干毛茶为补充的多元化茶产品发展势头。近年来,通过强有力的市场宣传推介,以“女娲银峰”为代表的绿茶、以“金陕红”为代表的红茶、以“叶叶金花”为代表的黑茶、以“秦汉古茶”为代表的发酵茶,成为市场新星,在省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为平利茶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逐年增强。“平利女娲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陕红”成为省级名牌产品,尤其是“秦汉古茶”在平利恢复创新成功,被中国茶学泰斗陈宗懋先生称为“丝路瑰宝”,凭借厚重历史文化,将成为平利茶走出安康、走向全国、走进“一带一路”、打开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四)茶旅融合发展效益凸显。平利围绕“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绿茶、赏美丽乡村”形象定位,把茶园当景点、把园区当景区、把茶企当休闲休验馆来打造,通过持续努力,长安镇高峰洪福茶山,老县蒋家坪凤凰茶山,城关镇三里垭、翠茗园,大贵儒林堡,洛河安坝、丰坝等一批高效观光茶园和茶企成长为集生产参观、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休的园区,茶园茶企成为平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注入了勃勃生机。以茶产业为主导的长安硒茶小镇被命名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老县镇蒋家坪村被认定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茶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茶业产出效益还不够高。全县20万亩茶园中只有10万亩丰产茶园,2000年后新建的10万亩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有近2.5万亩尚未投产,改造的老劣荒芜茶园仅有50%达产达效,而且茶资源利用率不足30%,导致茶园平均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

(二)市场主体发展还不充分。全县茶饮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数规模小而散,基本都在单打独斗,行业内缺乏交流,抱团发展意识,整体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态势,同时受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等方面影响,缺乏发展创新的动力,导致茶饮产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

(三)科技支撑服务还不到位。全县从事茶饮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0人左右,全部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专生,面对全县开展技术指导,力量不足,服务缺位。龙头企业挂牌成立的专家大院或专家工作站发挥实质作用又不够明显,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在茶园管理、产品加工、质量管控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茶饮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品牌塑造推广还有潜力。茶产业发展初期,大多数茶企都是自立门户、自创品牌,不同企业生产的茶产品之间差异较大。“十三五”统一整合为“平利女娲茶”后,质量和标准的有了明显提高,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8.07亿元,但与紫阳富硒茶、信阳毛尖的区域品牌价值相比,“平利女娲茶”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五)茶旅融合发展还需挖掘。虽然全县茶园面积大,务茶人员多,但茶元素普及覆盖不足,茶文化挖掘利用不多。如:县城卖茶的多、品茶的少,饮茶只为解渴,与文化融合不深,茶学、茶画、茶故事与茶艺表演没有深入地融入茶文化和乡村游,更没有达到人人会说茶、会赏茶、会茶艺,同时茶园风光游与茶文化体验活动没有紧密衔接,开发包装美、便携带、有特色、有文化的茶叶旅游产品仍是短板。

三、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管理,提质增效。一要以精细化科学化为方向,搞好抓点示范。依托现有茶园,实行县镇领导抓点示范,每个镇至少选择2-3个专业村作为示范点,集中人力财力,补齐水、电、路、生防等基础设施,推进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和全程机械化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产量高、效益好、示范强的高效精品茶园,带动全县茶企茶农主动加强茶园管理,实现茶业提质增效。二要以清洁化标准化为方向,做好精深加工。选择一批厂房规模较大、加工设施完备的茶叶加工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改升和生产工艺引进培训,打造一批生产规范、品控严格、产品质量过硬的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营销,用信的过的产品留住客户、赢得消费者。三要以市场化、多元化为方向,丰富茶叶产品。委托专业团队,做好市场调研,精准定位中、高、低端茶和绿、红、黑茶的需求比例、消费群体、价格区间、市场方向,为精准生产、科学量产、个性定制提供依据,实现以销定产、科学生产,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激活、占领消费市场,提高茶叶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壮大主体,做强龙头。一要培育“航母”型茶饮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实施、规范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培育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5年努力,命名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龙头企业,全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同时鼓励支持茶饮产业大户、家庭作坊向家庭农场、小微企业迈进,提高对接市场、联系茶农的能力。二要提升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针对选定的重点茶企法人,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专题培训,组织到名茶产区和茶企进行考察学习,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生产管理、市场运营、资本运作的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现代管理制度,为企业做大做强充电蓄能。三要鼓励企业搞好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以“秦汉古茶”“金陕红”“女娲银峰”为重点,以红茶、黑茶(茯砖茶)、抹茶为补充,支持企业与中茶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茶业生产、研发机构深度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一要强化茶产品质量监管。积极对接国内国际市场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实施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出台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控办法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对品牌使用企业的产品进行全覆盖检测,确保产品源头安全,质量得到保障。试点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让消费者买的舒心、喝的放心。二要做好茶产品营销策划。培育引进专业营销企业,组建专业营销团队,选准目标市场,每年策划2-3场特色鲜明的品牌推介活动,支持茶饮企业采取开办专卖店、商场营销专柜、进星级酒店或开设茶超市等方式,跟进开拓销售市场,让平利茶在所到城市历久弥香。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做好平利茶宣传营销,不断挖掘新的消费群体。三要推进茶产品线上销售。支持富硒堂数字产业园、聚硒优等电商企业,加强与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与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平利茶网络销售平台,让平利茶搭上网络经济快车,着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配强队伍,创新发展。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扩招、校地合作、专家工作站建设等政策机遇,加强平利茶饮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每年至少选派20名优秀年轻农技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技术前沿阵地对口学习,至少引进3-5名高素质人才“坐诊”指导茶饮产业发展,力争在县职教中心开办茶学班,利用民间教学机构培训茶艺师,培养和造就一批茶饮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实用人才,为茶饮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二要发挥农广校作用。借助大数据平台,运用农广校的远程教学和服务系统,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和建设业主的有效连接,让每一位茶农都能便捷学习运用管理技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切实解决茶产业技术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三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秦汉古茶、富硒茯砖茶和茶多酚的提取研究,完成《秦汉古茶》《富硒茯砖茶》的标准制定,定型产品抢占行业制高点和市场先机。加快对茶树新品种选育、扩繁研究,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培育1-2个适应性强、适制性好、丰产性优的茶叶新品种。加强科技引进和成果转化,推动传统茶产品向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茶用品、茶盆景等五大新型茶业态延伸,创新培育茶产业新的增长点。

(五)茶旅融合,延伸链条。一要推进茶乡游。坚持不懈把安平、平镇高速沿线打造成宜茶则茶、五彩斑斓的形象展示带;把长安、城关、广佛连片建成功能完善、文化丰厚的10万亩秦汉古茶公园;把三里垭贡茶新村、马盘山、龙头新村、女娲银峰茶山、田珍茶园至秦楚古长城培育成集品茗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平利“茶马古道”旅游线路;把平利县城发展成充满茶芬芳、茶故事、茶文化的茶乡旅游目的地。二要打造茶文化。依托长安硒茶小镇和龙头旅游新村,大力发展茶乡民宿客栈,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以茶为媒,留下客人、留住下一次;依托深厚的女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平利茶历史典故和故事,量身定做一批茶文化项目,把茶产业融入到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当中,演绎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的“四季茶曲”,发挥茶文化在茶饮产业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三要开展茶活动。支持茶企和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推动茶饮产业蓬勃发展,真正使平利因茶而美、因茶而富、因茶而兴。

(作者系平利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