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富硒茶(富硒茶叶)
近年来,全市葡萄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葡萄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接力乡村振兴,葡萄产业也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收入增长点。当前正值葡萄销售旺季,巴中葡萄究竟卖得如何?本地销售居多还是外运为主?在发展葡萄产业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
认识巴中葡萄
规模 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
从区域分布来看,恩阳区达10000亩,其次南江县5000亩、通江县4000亩,剩下的6000亩分布在其他区县
品种巨峰、红提、阳光玫瑰、夏黑、红地球等
背后 自然条件适宜,巴中土壤、气候适宜种植葡萄
高产,亩产1吨左右;见效快,2-3年开始挂果
柏山村在村内设置了葡萄销售点。
迎来丰收季
葡萄全面上市,亩产1吨左右,果农采收销售忙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村民王海的葡萄园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人。他的葡萄园内种植了红提、阳光玫瑰、夏黑等近10个品种,每斤价格从5元到20元不等,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品种和价格的不同需求。
“今年种植了100余亩,每亩产量达1吨左右。”王海说,由于葡萄品种多,成熟时间不一样,从每年7月下旬到9月底,园内都会有葡萄销售。“应该有40余万元。”谈及今年的利润,王海笑着说。
王海在柏山村最先规模种植葡萄。在他的带动下,柏山村近年来的葡萄种植规模不断增加。除王海的葡萄园外,村内还种植了1000亩葡萄作为集体经济,今年已全部挂果,预计产量在1000吨左右,目前也已全部成熟。这段时间,柏山村分别在村子入口、紧靠葡萄园的公路旁设置了零售点。“葡萄都是刚采摘下来的,很新鲜,品种主要以阳光玫瑰为主,价格在15元每斤左右。”柏山村支部副书记马伟才告诉记者,阳光玫瑰口感细腻、甜度适中,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消费者中颇受欢迎。
在恩阳区关公镇西南村1500余亩的葡萄产业园内,一排排葡萄架鳞次栉比,由于今年较好的天气和精细的管护,西南村今年预计将至少收获葡萄1500吨。恩阳区西南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波告诉记者,整个合作社共有104户农户,葡萄由合作社统一管护经营,大家群策群力,加之西南村的葡萄早已名声在外,今年的销售不成问题。
同在恩阳区的下八庙镇安居村,今年的200亩葡萄也喜获丰收。早在2014年,安居村就开始种植葡萄,相继引进夏黑、巨峰、红地球等16个品种。近段时间,该葡萄园的业主沈磊每天忙着给葡萄装袋、过秤。
安居村葡萄喜获丰收。
发展规模大
全市葡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值1.8亿余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全市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49家,种植企业6家。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年产量为2.6万吨,产值达到1.8亿余元。从全市葡萄种植区域分布来看,恩阳区占据半壁江山,达10000亩,其次南江县5000亩、通江县4000亩,剩下的6000亩分布在其他区县。
“葡萄产业虽然目前不是全市确定的特色产业,但近年来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市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负责人李艳红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几年在脱贫攻坚中,葡萄产业在一些村子的脱贫奔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之我市的气候和土壤等优势,适合葡萄栽种,因此发展葡萄也颇受农民欢迎。
不少种植户也告诉记者,葡萄亩产可达2000斤,遇到管护得当、天气良好,一亩甚至能达到3000多斤。此外,相对其他经济作物,葡萄挂果也快,一般在种植后2—3年开始结果,生产期可达20年或更长。
今年恰好是通江县杨柏镇村民刘凤祥种植葡萄的第10年。每年,他的100余亩葡萄成熟后基本都会销售一空,每年都能为他带来几十万元的利润。经过多年发展,刘凤祥对葡萄产业充满了信心,“葡萄味道甘甜,采摘后就可食用,而且价格不贵,无论小孩还是老人,大家对这个水果都比较喜欢。”
作为全市葡萄栽种面积最大的区域,恩阳区的葡萄无论是在栽种、管护以及销售上,都积累了一定经验。恩阳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负责人吴建民表示,首先要让葡萄种得好,还要拓宽销售渠道,最终实现卖得好,保证农户利益,农业产业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特别是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方面。
安居村葡萄经过打包后被销往外地。
销售渠道广
发展采摘经济、通过电商外销、举办葡萄节等
巴中本地葡萄在市场上究竟卖得如何?本地销售居多还是外运为主?对于卖好葡萄,葡萄种植业主们各有妙招。
南江县柏山村村民王海主要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采摘经济,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葡萄,让采摘期更长,价格也有高低之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市场需求,他的100亩葡萄中有80%都是通过采摘销售,只有少量的通过网上和运到实体店销售。柏山村还将集体产业中的500亩葡萄园承包给了个体户马科,马科利用葡萄园的资源以及紧邻红光镇和长赤镇的交通优势,开办起了农家乐,推行葡萄采摘计划。
不同于王海的采摘销售模式,恩阳区安居村的沈磊不仅仅针对巴中本地的水果超市、综合超市等实体店,还利用电商、抖音、微信朋友圈等进行销售,60%的葡萄都运到了外地,以平均8元每斤的价格,通过快递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甘肃、深圳、昆明等地。同时,一些地方还举办葡萄节,将葡萄产业与文旅产业相融合。
随着葡萄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不可否认的是,个别葡萄基地存在滞销状况。市果蔬营销协会负责人罗仕富介绍,巴中本地市场完全能够消化目前全市所产的葡萄,但前提是质量过关,才能受到市场认可。
“城市面积在扩大,城镇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水果的需求远超以前。”罗仕富说,对于农产品消费市场而言,葡萄是目前最主要的水果销售品类之一。
罗仕富认为,要真正让葡萄销得好,首先葡萄的质量得过关,因此从品种的选择、技术的支持、销售渠道、还有政策的支持,都需要通力合作。“市果蔬营销协会最近正准备与巴中的农贸市场签订销售协议,其目的就是给本地水果找到更广阔的销路。”罗仕富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我市茶叶、蔬菜、水果分别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这也为巴中的水果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单就水果而言,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产量为28万吨,巴中的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正源源不断地为成渝地区输出稳定优质的绿色产品。
游客在柏山村采摘葡萄。
记者手记:用心擦亮绿色“金字招牌”
绿色,是巴中最深的底色,也是最大的优势。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高山富硒茶等全国知名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早已名声在外,绿色、生态、富硒、有机正成为巴中农产品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巴中农产品不断畅销国内外市场,我们也应看到不足和短板,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言,擦亮绿色“金字招牌”,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首先要让产品质量过硬。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更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消费者最具发言权。市果蔬营销协会负责人罗仕富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协会准备帮一农户销售柚子,农户之前信誓旦旦表示果大味甜,然而众水果商见到后,其柚子却味苦价高,大家面面相觑,只好作罢。毫无疑问,任何人都想购买到质量好的产品,在农产品上也是如此,这一导向也意味着我们在农业发展上的着眼点,要在高质量上多下功夫。
其次要让产品规模不断做大。对于巴中农产品,我们有很多叫得出的响亮品牌,例如通江银耳、空山黄牛、南江核桃、大罗黄花等,但同时也有这样的疑惑,似乎我们巴中人都很少吃到自己的产品,究其原因,在于数量规模有待扩大。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所言,我们如果自己都“吃不饱,又拿什么运出去呢?”擦亮绿色“金字招牌”,就是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发展优质大宗农产品。换言之,就是要打造产区,扩大地域优势,让我们有足够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去。
最后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笔者曾在遵义采访时,听过一句“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贵州,贵州辣椒看遵义”的口号,当地还修建了一座“中国辣椒城”,小小辣椒,不仅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名片,更在全国的辣椒产业中占据重要席位。作为农产品,品牌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巴中,巴食巴适已成为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不断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融合发展,着力增强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最终在市场上获得重要份量。
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目标已定,号角已响,巴中的绿色招牌也定会更加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