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鲜叶(紫阳富硒茶含硒量多少)

硒宝 12-26 18:05 148次浏览

7月3日,纪念世界首个认定的富硒茶——安康紫阳富硒茶专家评定30周年座谈会暨“中茶牌”紫阳富硒茶新品发布会在紫阳举行。1990年7月3日,在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协调下,紫阳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召开“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紫阳茶在通过国家级茶学、营养学、医学专家的评议后,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优质富硒绿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茶园面积达24万亩,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12万茶农因茶走上致富路。

1980年,紫阳县首次向国内外公布了硒资源的发现和含硒水平。如何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40年来,该县一直在艰辛探索、不懈努力,因硒而衍生的富硒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优势:富硒资源得天独厚

“要做硒研究,必须找到根。紫阳是全国知名的两大富硒区之一,我觉得这个‘根’就在紫阳!”走进紫阳县硒谷生态工业园区,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紫阳中地大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昌华简陋的办公室,他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深耕紫阳,硒行天下”8个字格外引人注目。这8个字正是他在紫阳从事富硒资源研究的生动写照。

2011年,魏昌华放弃湖北武汉的舒适生活,从中国地质大学来到紫阳从事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他的带领下,中地大20多名博士轮换进驻紫阳开展研究工作。针对制约富硒区硒产品硒含量难以稳控的难题,他的团队经过8年努力,终于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这一技术量产成功后,将破解富硒区硒产品硒含量难以稳控的世界性难题。

紫阳富硒资源优势突出,被誉为“中国硒谷·世界硒源”。中国科学院通过对全球已发现的富硒地层富硒区的深入研究表明:在所有富硒地层中,紫阳所处我国秦岭海槽早寒武纪地层的富硒程度最高,且有较理想的硒汇集利用地质地理条件。

自1980年以来,以中科院雒昆利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鲍征宇教授领衔的两大研究团队不间断地研究,产、学、研、用协同开发查清了紫阳县硒资源的分布情况。该县属难得的土壤富硒,富硒厚度将近50米,所生长的植物较为容易吸收富硒资源,植物含硒量高达2.5至6.9ppm。富硒储存量丰富,含量适宜,广泛存在于岩土、地下水以及动植物体内,对富硒资源的加以开发生产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科研团队通过对紫阳县选取了多个富硒资源样品分析检测,进行了硒水平测定,得出结果表明,紫阳县动植物含硒量,比缺硒地区的含量高出10——100倍。

紫阳县境内存在两条分别长80公里、130公里的黄铁矿化黑色炭质板岩和火山凝灰岩含硒量高的岩层,一条长约80公里含硒量高的石煤岩层,高含硒量岩层露头风化形成的特高硒土壤,是紫阳土壤、植物富硒的主要来源。

紫阳县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富硒资源广泛,所产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趋于稳定成熟,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明显增长,产业带动作用增强。目前已经集合了富硒种养殖业、富硒产品加工、富硒产品存储配送物中心、富硒农业旅游为一体的局面,构成各产业联动局面。

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容置疑,紫阳富硒资源开发研究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富硒产业貌似繁荣的背后,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黄土”变成“黄金”仍需时日。

紫阳本土硒资源研究学者梅紫青坦言:“现在全国有好几个地方发现了硒资源,并加大了开发力度,作为率先在全国开展硒资源开发研究利用的紫阳来说,必须有危机感,如果我们慢了,别人快了,别人抢先了,先行者就失去了优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制约紫阳富硒产业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是经济基础差,缺乏有效整合机制。全县主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63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仅8.5%。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合作效应,产业聚集度低下,无法形成集产品前后供应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其次是产业体系薄弱,骨干龙头企业少。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初加工产品较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普遍价值较低。企业产品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市场抗风险能力。企业技术更新迟缓,创新能力较差,产品科技水平较低。

再次是缺乏资金,制约其快速发展。采访中,企业反映最多的是运营资金缺乏。当前,硒资源开发利用正处在以硒的初级生物资源开发为主,逐渐向有机硒的研究和开发阶段过渡,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生物试验、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缺乏一条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流入,技术改造和基建投入不足,使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初加工产品占多、产品价格较低。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紫阳富硒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有人这样形容该县企业人才现状:“埋头自顾发小财的老板多,胸怀天下干大事业的企业家少。”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几个茶叶企业带头人已经崭露头角,很有闯劲。

突破:补链成群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约紫阳富硒产业发展的问题找到了,接下来应从哪些方面突破?

“安康正在集中精力打造千亿富硒产业链,紫阳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园区以硒资源开发为特色,以富硒食饮品为支柱,以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培育和引进行业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推动紫阳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阳县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平欣拿出一份《紫阳县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介绍园区未来发展构想。

该园区属2009年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首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先后引进陕煤集团、闽秦茶业、紫阳富硒食品公司等企业21家,2018年11月被省工信厅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其中富硒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80%以上。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县财政筹措 3000万元设立特色产业贷风险补偿金,各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 8 倍的放大比例发放贷款,为县域内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的信贷服务。同时,引导县内商业银行开发惠农富硒贷、茶商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茶叶、魔芋、中药材、食用菌、林果、畜牧、水产等产业。

“以前,就忙1个多月,收入也就指着那1个多月。有了茯茶,茶叶一直能采到九月份,收入能增加一大块。”向阳镇月池村茶农张和德说。这得益于月池村泉湾饮品有限公司与紫阳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0吨的夏秋茶收购合同。

“夏秋茶的账不敢细算,紫阳夏秋茶的利用率不足10%,如果把利用率提高到50%,每亩茶园采摘鲜叶出售2000元左右,至少可以帮助农民增收2亿元。”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留涛兴奋地说。他正是看中了紫阳的富硒资源和紫阳茶良好的品质,2019年将西安的厂子关掉,转战紫阳落户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生产茯茶。他以紫阳富硒茶为原料,添加菊花、金银花、枸杞、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生产的调味茶、袋泡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紫阳富硒产业发展,当前的问题不是急于要做多大,而是如何把基础打牢。”魏昌华深有感触地说。的确,硒资源开发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而是一项跨行业、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综合措施的完整配套,必须要从基础产业做起。依靠某一个产品来拉动一个大的产业不太现实,必须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特色产业才能有特殊的业绩。

作为最早发展富硒产业的地区之一,紫阳县未来富硒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常规思路,方能实现快速发展。富硒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面向富硒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富硒大健康产业为主题,向纵深发展,带动一产和二产,形成产融合发展。将富硒产业与农村扶贫、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等多项内容融合,整合不同类型的扶持资金,集中力量推动富硒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富硒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拓展,发展富硒功能性食品、富硒功能饮品、富硒保健品和富硒药品,最终实现富硒产品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

同时,大力发展富硒文化产业和富硒旅游产业,通过富硒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富硒文化展示窗口。以紫阳富硒茶产业为主导,N项特色产业为支撑的“1+N”富硒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围绕富硒茶产业,打造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茶+文化遗迹”“茶+文化博物馆”“茶+修行游学”“茶+民俗文化”“茶+特色小镇”“茶+休闲美食”等“茶+”产业链条。

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更需要足够的产业推动力和长远布局。在新时代经济创新发展机遇面前,紫阳富硒产业发展前景令人期待。紫阳富硒产业如何振兴,我们拭目以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