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富硒茶(云南茶大叶富硒含量)

硒宝 12-25 18:06 186次浏览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古茶山及古树茶特色

安东老王辑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积温4000到7500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一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极端最低温度–,-41摄氏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云南二十个茶区茶质对比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②年温差小、曰温差大。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菁茶质有明显不同特质。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本文所介绍各茶区茶质特色,多数以手工制作之栽培野生茶、野放茶为主。在正常制程、春茶、一心一叶与一心二叶的状况下,所评鉴出的茶质特色。因涉及笔者个人口感好恶,所陈述之观感仅供读者参考,并非绝对标准。

1、曼撒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简介: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公里,与老挝交界。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750米。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的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毁灭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祝融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圮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公里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二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2、易武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原属古代曼撒茶区。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60吨,台地茶约300吨。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属曼撒茶区,香气口感类似曼撒,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原因相同,近年汤质较薄。易武乡各种茶树特点:高山村大茶树: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位于易武乡易武村委会高山村,海拔

1188米,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分枝密树姿基部围68厘米,×,叶长椭园、叶水平着生、叶色绿,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脉11-13对,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基形状楔形、叶质软、叶背茸毛多、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持嫩性强,适制绿茶、普洱茶、红茶。刮风寨大茶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