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宣传富硒茶(安康富硒茶是绿茶吗)

硒宝 12-24 10:05 172次浏览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近期我们到紫阳、平利就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一步开展了调研,总的感到安康茶业存在问题突出,发展潜力很大。当前应以名优茶加工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安康茶业。

一、基本情况

安康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明清时期直至近代,以紫阳茶为代表的陕茶,畅销整个西北地区。上个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安康茶叶产量一直占全省80%以上。七十年代后期,当时安康地委提出“开一面山,建一个场,留一批人”的方针,全区兴建茶园22.8万亩,兴办社队茶场1000余个,场员达到1.7万人,掀起了茶叶发展的热潮,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后的二十多年来,茶叶生产基本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发展步伐缓慢。止目前,我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已降至全省的三分之一,而汉中已占到一半以上。

全市现有茶园27万亩,其中丰产园5万亩,低产园15万亩,新建未投产园7万亩。在丰产园中有福鼎大白和龙井43号无性系良种高效园1.5万亩。现有茶园主要分布在紫阳、平利、汉滨、岚皋、汉阴、石泉等县区,其中紫阳、平利两县在20万亩左右。全市约有26万户60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全市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00余家,年机制加工能力1200吨,机制率约在三分之一左右。2004年产茶3200多吨,年总产值约1.5亿元,在总产量中春茶占80%以上。今年上半年产春茶2600余吨,其中名优茶1600吨,产值1.3亿元。全市年产茶50吨以上的乡镇23个,其中产茶100吨以上的7个。

二、突出问题

安康茶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整体效益仍然低下,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

1、品牌效应很差。安康茶叶品牌林立且良莠不齐。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名茶”商标达20多种,未注册的品牌就更多,几乎是一个小型加工厂(营销大户)就有一个品牌。由于品牌杂乱,产量少、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加工制作包装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一些企业在品牌运作中各自为战、相互拆台,甚至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由于无序经营、恶性竞争,致使全市的茶叶资源和生产要素难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市场开拓中无法形成合力。

2、加工水平落后。近几年来,安康茶叶的质量和效益主要是从小型名优机械加工上突破的。但目前全市茶叶的机制率仅为30%左右,机制的名优茶比重则更低,且加工工艺参差不齐,产品外形五花八门,这已经成为制约安康茶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的“瓶颈”。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我市还没有大中型茶叶加工企业的带动,茶叶产业的龙头还必须从小型名优加工企业做起,而现有的加工企业规模小、覆盖面窄且自身能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和市场开拓能力十分有限。这是安康茶叶效益低下、产业化进程缓慢的关键所在。

3、基地建设薄弱。首先是茶园规模小、地力差。全市大部分茶园零星分布在土地脊薄、水源匮乏的山梁、陡坡上,有些地方可以说根本不是“园”,更谈不上集约化经营。其次是管理粗放。全市除部分茶叶大户和示范园的管理相对规范外,绝大部分茶园疏于管理甚至放弃管理,有些地方几乎荒芜。由于效益太低导致茶农不愿管理,又由于疏于管理致使效益更低。再次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的27万亩茶园,除近几年新发展的茶树品种相对较优外,多数是七十年代从湘、浙、皖等地引进的群体种,这些茶树发芽晚、嫩度差、产量低,有的只结籽不发芽,近几年虽经大力低改,但效益起色不大。

安康宣传富硒茶(安康富硒茶是绿茶吗)-硒宝网

4、科技应用滞后。广大茶农科技务茶意识薄弱,现有科技人员太少、结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且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先进适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普及,相当一部分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还十分落后。在新技术推广方面,我市远远落后于南方茶区,即使本地已经具备的优势领域,如无性系品种选育、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广等也未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安康茶业效益低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除上述问题外,投入不足也是影响茶叶产业化进程的因素之一。近几年我市茶叶主产县区把退耕还林等政策资金用于茶叶发展,促进了茶叶基地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全市茶产业建设几乎没有大的专项投入。

三、潜在优势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作为绿色产业的茶产业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市场需求的扩大,又刺激着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东部省份逐步退出中低档茶叶市场,给西部传统茶叶产区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安康发展茶产业的潜在优势更加明显。

1、生态优势。安康植被覆盖率较高,又远离工业污染,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茶树既是良好的生态林,又是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发展茶产业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绿色消费的需求变化,而且能够达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统一,能够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的政策机遇,解决农民长久的增收问题,实现“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双重目标,符合“绿色安康建设”的战略和发展“药、水、游”产业的要求。茶园建好了是观光赏绿的高雅景点,茶叶是很好的旅游产品,完全能够与旅游产业互为依托、互相提升,创出新的农业增长方式和特色旅游项目。

2、区位优势。安康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属南北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地形结构,使安康依秦岭可阻挡北方寒流,有汉水易接纳南方暖湿气流,雨量充沛、水热同季。这种北亚热带气候特征加上酸性、微酸性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且有明显的早茶生产优势。加之冬季气温较低,可杀茶叶虫卵,茶叶病虫害很少、农药残留极低,这些都使安康具备生产优质名茶的先天条件。

3、品质优势。良好的生态区位环境,使安康茶比南方茶相香高味浓,更特别的是,安康是全国有名的几大富硒带之一,汉江以南的县区都在这一富硒带上,而这里正好是我市的茶叶主产区,茶树吸收土壤硒元素的能力较强,茶叶自然具有“富硒”的独特禀赋。“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据有关调查证实,生活在富硒区的居民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贫硒区的居民。据检测,安康茶叶平均含硒量0.653ppm,最高达3.856ppm。“富硒”的内在品质,使安康茶叶具有区别于国内其它产区茶叶的显著特征,同时也赋予安康茶叶的特种茶地位。

4、市场优势。茶叶在西北地区的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仅我省每年由外地进入的茶叶就在8000吨左右。而西北地区原就是安康茶叶的传统销售市场。安康地处全国茶叶产销的过渡地带,有临近西北市场的区位优势,随着交通的进一步改善,必将大大缩短安康与西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在竞争西北市场中,安康应该也必将处在十分有利的地位。

5、比较优势。经过长期努力,安康茶叶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近几年以紫阳、平利、汉滨为代表,随着小型名优茶加工的兴起带动和产业分工,务茶与种粮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一亩丰产园产鲜叶的平均产值是种粮的3-5倍,和其它产业比,成本较低,投入灵活,可建园、可采摘、可加工、可贩卖,可松散联合生产,更宜产业化经营,出工业、强农业、活流通,一业带多业。因此,许多人特别是一些茶叶经营大户尝到了务茶甜头,不乡村干部看到了发展茶叶的希望,务茶信心倍增,为我们大力发展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对策建议

安康宣传富硒茶(安康富硒茶是绿茶吗)-硒宝网

当前,周边地区茶叶发展势头很猛,我们应增强紧迫感,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把生态安康建设落到实处。

1、抓紧实施品牌整合。挖掘、提炼安康茶叶共有的、能够显著区别于其它产区的特征,创立安康茶叶的公共品牌,尽快改变安康茶叶品牌“满天星星没月亮”的不利局面。具体建议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确立安康茶叶的公共品牌。可把喻义吉祥的“安康”地域名称和“富硒”的茶叶内在特征作为定名的主要内涵(具体名称应慎重科学推敲)。在这个公共品牌的旗帜下,将全市茶叶整合为一县一个产品品牌。这个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所确立的公共品牌代表了安康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区别于其它产区茶叶的独特个性,有利于安康茶叶的长远发展,且较容易被全市茶叶生产的组织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接受。具体运作方式是,市上成立茶叶协会,依靠政府的先期投入,或委托实力投资主体,开展安康茶叶公共品牌论证确立、品牌注册、产地认证和标准制定等基础工作。在取得公共品牌和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后实施管理职能,按照“统一宣传和广告策划,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检验”的要求和“企业申请、协会审查、授权使用、动态管理”的模式实施品牌管理,走以品牌经营带动茶叶产业化、工业化的道路。二是对现有的品牌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和评估,从中筛选出一个作为全市的公共品牌。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无论选择哪个品牌,基础工作都比较实在,并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问题是无论选择哪个品牌都很难被拥有其它品牌的企业、茶农尤其是政府所接受。如果选择这一方案,可参考第一方案运作。

2、全面提升加工水平。把加工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积极推进茶业工业化进程。首先,应大幅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力争用2—3年把安康茶叶的机制率提高到80%以上。按照300亩茶园建一个加工厂(一套加工机械)的标准,加快小型名优茶加工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针对我市普遍重视春茶,忽视夏秋茶、大路茶的问题,积极开发乌龙茶加工,尽快提高我市茶叶的单产和效益。第二,应快速提高茶叶制作水平。按照名优茶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过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积极引进和推广汽热杀青机、微波杀青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第三,应积极发展精深加工。通过“内联外引”的办法,加快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使其成为食品医药工业的加工原料,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

3、建设高效产业基地。围绕品种、品质、规模等重点,持之以恒地坚持抓好规范化基地特别是有机高效茶园建设。一要优化品种结构。组织技术专家对全市的茶叶优良品种进行鉴定确认,对内选优提纯推广,对外择优引进试种。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依据茶叶发展规划,在平利、紫阳、汉滨、岚皋等县区选择立地条件和灌溉设施较好的区域,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苗圃)2000亩,自育自栽,避免大调远运,同时,把住单株优选提纯采种关,解决不宜栽植无性系茶苗地块、实施点播的籽种问题。下决心用3—5年时间使全市以无性系栽植为主的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要加强基地管理。引导茶农按照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大力推行新建茶园剪枝定型、及时锄草、科学追肥、设施灌溉和低产茶园改造,特别要严把追肥关,杜绝施用化肥,大力推广施用绿肥、沼肥、农家肥、配方专用肥等生态肥。此外,还应在茶园中推广适宜的花木间套,改善茶园小环境,提升茶叶的内在品质。三要适度规模扩张。有规模才会有效益、有影响、有扶持、有市场份额。因此,当前应倍加珍惜和有效利用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和库区移民等政策机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高效茶园的建园标准,用3-5年时间,使全市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丰产园达到30万亩以上。把紫阳、平利作为茶叶基地县重点发展,分别达到20万亩和15万亩;在汉滨、岚皋积极发展茶叶基地乡镇,分别达到5万亩;在汉阴、石泉等处在富硒带上的宜茶区域发展专业村,达到5万亩。通过规模扩张,把全市茶叶基地连片布局在汉江以南的富硒带上,为安康茶业走向产业化、工业化奠定基础。

4、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抢抓国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政策机遇,抓紧制订安康茶叶系列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积极开展商标注册、质量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尽快建立安康茶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从茶园建设及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制成品的农残含留量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达到标准要求。加强对茶叶加工企业的环境和卫生监督,实行清洁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取缔家庭作坊式生产,实现加工与人居分离,防止二度污染,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着眼长远,鼓励引导骨干加工企业尽快走向“生产环境无菌化、加工厂房空调化、流程控制电脑化”。

安康宣传富硒茶(安康富硒茶是绿茶吗)-硒宝网

5、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整合现有的茶叶科技力量,按照加强公益性,放活经营性职能要求,抓好品种选育、科技培训、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市上和各茶叶主产县区应加强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企业、茶农协会等服务组织的作用。当前应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鼓励茶叶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投身茶叶产业第一线,创办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等股份制经营实体,以及各种茶叶中介服务组织,在服务茶农的同时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和扶持茶农、茶叶大户和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纽带,建立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形成一批示范点,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的组织化程度。

6、积极实施市场开发。一要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科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安康富硒茶的养生保健功能和文化内涵,塑造安康茶的个性品牌形象。应深入挖掘、整理安康茶文化,充分利用各种重要机会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茶文化节、茶品比赛及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扩大安康茶叶公众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要走出去开拓销售市场。以本省和西北茶叶消费市场为重点,依托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茶叶经纪人队伍,鼓励各级干部、农村能人走出安康闯市场。着眼长远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扩大安康茶叶在大中城市超市的销售率,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和网上营销,构建安康茶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渠道。三要着力推进茶旅游开发。借助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丰富茶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以安康茶叶为主体的旅游产品,着力建设现代生态旅游观光茶园,注重茶叶“观、闻、采、制、品、购”等消费方式的引导,建设集“观光、品茗、赏艺、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结合旅游业发展,在安康中心城市规划一个档次高、功能全,集商贸、品尝、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或展示中心,使其成为游客了解安康茶叶历史、认知安康茶叶内质、认同安康茶文化、集中采购安康茶的场所。

7、加大协调领导力度。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务茶大户等市场主体,加强对茶业产业化的指导和服务。建议市上成立茶叶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指导和督查。把规划县区茶叶发展列为今后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订,从安康茶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品牌开发、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科技应用以及标准化等重点,尽快制订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茶业发展指导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政策、落实责任,抓紧实施。建立茶叶产业化的投入机制,围绕龙头企业、标准化建园等重点,更好地实行林业、扶贫、移民、信贷贴息等项目资金捆绑,择优倾斜扶持重点县区及其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上述关键,坚持数年如一日,恢复安康茶叶大市地位、再创安康茶业辉煌,就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