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紫阳富硒茶(紫阳富硒茶文化)

硒宝 12-23 10:06 157次浏览

长时间以“地方特产”的面目存活于广大消费者心中的紫阳茶,如今做成了“大产业”、“大品牌”,销售市场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并出口日本、美国等地。

突破“鸡与蛋”的命题

就像鸡与蛋的命题讨论一样,紫阳茶是先发展产业,还是先开拓市场,一直不乏争论。就在大家各执己见之时,一份“大定单”从天而降,某铁路局要一次性购买6吨紫阳茶,顿时全县上下一片沸腾。然而,有关方面却悄悄把订单退了回去。因为当时即使搜遍全县所有的茶叶也凑不齐6吨。几近耻辱般的教训和尴尬,更加统一了紫阳人的思想认识。

大规模的基地建设热潮由此掀起。一是改造老茶园,贡茶之乡焕古镇率先拉开序幕,全镇60多名干部和5000多名茶农,人手一把剪,改造老茶园,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使全镇6000多亩老茶园成功“返老还童”。随着老茶园改造完成并重新进入盛产期,紫阳产茶总量也开始大举回升,连续3年春茶产值都保持千万元速度增长。二是大建新茶园,目前全县共发展丰产密植茶园9万多亩,远远超过老茶园规模,使全县茶园总面积扩大到16万亩。三是发展示范园,抓住国家在紫阳建设富硒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机遇,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生产,制定并获准颁布了指导全国的《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系列标准,抢先掌握了市场主导权。全县相继有8家茶叶企业、5万多亩茶园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成为全省无公害茶认证企业最多、认证面积最大的县。

宣传紫阳富硒茶(紫阳富硒茶文化)-硒宝网

演绎“粗与细”的交响

紫阳的“大脚板茶”历史绵延了上千年,千家万户靠手揉脚捻生产。随着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紫阳茶便一蹶不振,销售市场急速萎缩,只剩县城一隅。全县辛辛苦苦建起来的100多个茶厂纷纷倒闭,就连曾经号称西北第一茶业航母的紫阳县茶厂,也未能幸免,走上被迫破产拍卖之路。

“实施名优茶发展战略”,这是紫阳人最终的选择。目前,全县培育出8个骨干企业,改写了紫阳茶没有龙头企业的历史。农户、协会、企业巧借机缘,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农业运作体系。把加工厂直接办到茶农家门口,拉动效应迅速显现:一是成功实现了从生产“粗茶”向生产“细茶”的战略转变,加工质量提升有效地带动了茶叶生产效益提升。过去每500克紫阳茶只卖几元、几十元钱,而现在起步都在百元左右,甚至高达上千元。二是成功实现从“副业经营”向“主业发展”的跨越,广大农民把茶园当做“绿色银行”精心管护,自觉学习新技术,主动贯彻新标准。三是成功实现从“自采自制自售”到“鲜叶再分工”转变,采摘与加工分离,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市场风险,还使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紫阳茶已连续拿下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名优品牌战略”使紫阳茶重获新生,去年紫阳茶的贡献率已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

另外,通过保留一定规模的手工茶生产,以及袋装冲泡茶粉、足浴保健茶粉、畜禽茶饲料等新产品开发,有力地促进了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全县仅此一项每年就多增加收入近3000万元。

打通“内与外”的链接

如今,紫阳每年要生产1600多吨茶叶。县上以举办“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这一有效形式,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紫阳茶歌唱响大江南北,让紫阳茶艺倾倒中外茶人。每到茶季,紫阳便沉浸在一派“茶与歌”的海洋,逛茶山、听茶歌、观茶艺、品绿茗、购新茶,成为一种时尚,小小山城商贾云集,游人如织。

宣传紫阳富硒茶(紫阳富硒茶文化)-硒宝网

专卖店为紫阳茶进军市场搭建起桥梁。据统计,紫阳共在省内设立专卖店130多家,内蒙古、青海、宁夏、浙江、安徽等省也分别设立了专卖店。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紫阳茶销售网络。仅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每年就销售紫阳茶500多吨。在关中市场,紫阳茶的市场份额更大,年销量达600多吨。

经纪人为紫阳茶进入千家万户充当中介。经过近几年发展,紫阳已形成了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营销队伍。他们长年累月背着紫阳茶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推销紫阳茶,招来雪片一样的订单,使生产、加工、销售成为一体。仅城关镇一支500人组成的茶叶经纪人队伍,每年经他们手销出去的茶叶就达300多吨。

金字招牌为紫阳茶赢得市场。为确保紫阳茶的品牌效应,他们注册了“紫阳富硒茶”商标,申请并获准了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取得了国家饮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认证,为紫阳茶畅销市场铸造了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