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产业现状(现状茶产业富硒产业发展)

硒宝 12-22 18:04 142次浏览

本报记者 袁国凤

“过去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茶叶水分要花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现在开发出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检测含水量只需两三秒就可以完成,且误差小于2%。给茶叶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在日前举办的全国茶叶加工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上介绍。

茶叶加工面临诸多难题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茶总产量293.2万吨,比上年增产5.58%,茶叶一产产值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用文介绍,茶产业是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同其他作物相比,种茶效益比较高,全国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6300元以上。茶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曾有337个县把茶产业作为脱贫产业,其中1/3将茶产业作为脱贫的支柱产业,也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富硒茶产业现状(现状茶产业富硒产业发展)-硒宝网

“但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增长速度减缓,未来已不能靠扩大茶园面积支撑茶业持续发展。传统茶业加工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等产业难题。茶企规模小,全国现有茶企6.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2161家,前10强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全国销售收入的10%。”江用文表示,茶叶加工不能满足绿色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茶叶加工还在使用非清洁能源。茶叶加工装备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我们的加工装备还存在着精密度比较低、生产线整体性效果比较差等问题,工艺参数的竞争化水平也偏低,所以导致了茶叶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比较差。同时,茶叶加工企业缺乏知名品牌,品牌茶叶市场占有率还非常低,一些品牌基本上是区域性的。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一级调研员蔡力表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茶农增收两大目标,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创新引领,推进要素集聚,着力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要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有的装备进行集成应用,提高加工设施的装备水平,加快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生产。以创新产品服务提升茶产业水平。

技术驱动产业高效发展

“我们有十几个新技术,均能大大提升茶叶加工效率。在加工领域,产品品质稳定性不好,一直是产业的共性难题,不仅制约了茶企茶农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茶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新成果对于解决这些固有难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林智表示。

据了解,围绕茶叶加工工艺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等关键产业技术问题,林智团队和一些科研院校合作,在制品信息智能感知、工艺单元智能协同控制、绿茶初精制工艺传承的智能化调控等6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制杀青、揉捻、整形、提香、劣质剔除等关键装备集成的绿茶初制精制智能化成套设备2套,茶鲜叶处理能力每小时大于400公斤,加工生产线具备茶叶主要品质参数实时采集、故障自动监测与诊断、各加工单元自适应协调监控等功能,实现数字化集成控制。目前已在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茶叶主产区示范推广,提升了茶叶加工装备智能化水平,支撑了我国茶产业的竞争力提升。

江用文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茶叶加工方式在加工机械、加工技术、工艺参数等方面逐渐创新,出现了机器替代人力、机械化走向智能化等新形势。茶叶加工成为整个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产品多元化、满足消费个人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一条重要路径。

湖北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强以恩施玉露为例介绍,20世纪80年代,因工艺复杂和信息、交通闭塞,恩施玉露茶陷入产销两难境地,生产处于低迷期;21世纪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解决和信息、交通条件的改善,恩施玉露2007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0年获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称号,2020年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23.07亿元,产量2100吨,销售额14.5亿元。在今年品牌价值更达到25.21亿元,这些都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茶叶品质和价值实现的。

精深加工拓展消费边界

面对当前我国茶叶产业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断下滑的局面,“茶叶精深加工和多元化利用,是提高效益、延长产业利益巨大潜力和增长点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表示,“新茶饮仅仅用了5—6年,就达到了1000亿元,用茶量达到了20多万吨。由此可以看出,精深加工发展能够很好地拓展整个消费边界,把茶产业做大。”

江用文也认为,未来要通过质量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茶产业的发展,用创新来破解茶产业面临的难题,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着力产品优质化、特色化、方便化、市场化,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加工的精准化、智能化,助力品牌营销的品牌化,促进茶叶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品优质。

尹军峰进一步表示,茶叶精深加工利用是解决低档茶出路的重要途径。茶业的消费有三驾马车,传统的内销和外销,还有精深加工利用。精深加工利用使传统的茶叶从泡制到直饮、从热饮到冷饮、从喝茶到吃茶的饮用用法,改变、突破了传统喝茶的边界,从而扩大了消费,解决了中低端茶的出路。从这几十年的发展来看,精深加工解决了20多万吨的茶叶销路,达到了30亿元的产值,最终得到千亿级跨界产业,实现30—50倍的增值。

“未来茶产品需求变化会呈现优质化、功能化、方便化、时尚化,要能够研制生产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未来我们的茶叶消费还会呈现增长的态势,人均消费量可以达到两千克。”江用文认为,开拓茶叶的新用途是未来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课题。茶叶加工的任务是满足需求,有益于从业者的吸引力提升,提高资源的产值利益,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尹军峰表示,精深加工可通过茶叶外形形态的改变去适应饮料食品界的应用。通过技术把茶的精华部分拿出来,应用到茶食品、茶饮料或者茶的保健品。通过把茶叶里一些功能成分,经纯化分离后应用到人体保健、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各行各业,实现功能成分的拓展利用。

“还要推进茶叶加工方式的升级,主要表现为品质调控趋向于定向化,对茶叶加工过程技术参数调控趋向于精准化,对茶叶技术特征和模式控制趋向于智能化。要加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的改造,使我们的主要茶叶场内的加工,加快向连续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促进茶叶加工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江用文补充道,要加强节能茶叶机械的研制,要重视茶叶包装的环保。要进一步延长茶叶加工产业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特别是要补足我们的产后流通销售环节短板,要培育茶叶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模式。

《中国食品报》(2021年12月09日07版)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