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认证标准(富硒茶叶国家标准)

硒宝 12-22 10:09 92次浏览

富硒妈妈持续关注中国富硒农业标准及认证问题 一、国内现有富硒标准制定混乱 目前在国内制订了不少富硒农产品相关标准,主要以地方标准为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较少,专门针对富硒农产品发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富硒茶》(NY/T 600—2002),这两个标准分别对富硒稻谷和富硒茶的硒含量及产品质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富硒大米和富硒茶叶是国内发展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两个产品。涉及硒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等,但前者主要从人体营养强化的角度设定硒含量的参考值,且只涉及到粮食类及乳制品类产品,后者针对于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识,对于一些初级农产品不适用。以上提到的国家标准之间在硒含量要求方面也存在不一致性。地方标准不一致性问题就更加突出,目前国内几个富硒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制订了省级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地方标准,包括陕西、湖北、江西、广西、重庆及青海等,这些地方标准虽涉及品种较为全面,但硒含量要求相互间差异较大,且硒含量范围的设定也相差很大。

对于目前的富硒标准来说,往往只注重农产品中的硒含量,而忽略了其他质量安全因素。其实,硒在农产品中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而不同形态的硒具有不同的毒性,无机硒毒性大于有机硒。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完善的有机硒检测体系,没有形成有机硒检测的国家标准,且有机硒的检测成本过高,因此制定富硒农产品标准时难以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硒含量作明确规定。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等也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富硒农产品作为健康的农产品,在安全方面相对于普通农产品应有更高的要求。 二、富硒农产品未形成规范化生产标准 在国内,目前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只注重产品检测结果,而不注重产品生产过程,还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规程及安全管理体系,未对富硒农业的生产环境作明确要求,富硒生产原料不能进行严格把控,生产管理过程的要求也出现空白。作为以安全为目标的有机农业,不仅有一套完善的有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更有一套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而相比于有机农业,安全只是富硒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最终目标应该是面向健康,即生产出安全且健康的优质农产品。市场上曾出现通过添加外源无机硒冒充富含高品质有机硒的现象,但这种情况通过农产品检测无法辨别真伪。

富硒茶认证标准(富硒茶叶国家标准)-硒宝网

由于人体食用硒量的安全范围较窄,超出安全用量的范围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大部分富硒农产品包装上没有标明硒含量以及明确的人均每日膳食用量,容易出现补硒不足或补硒过量的情况。 三、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富硒农产品认证体系 认证是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保证,只有通过认证与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才能将高质量的农产品以更加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认证也是防止农产品生产造假最为有力的手段,是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产品认证也是国家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性选择。认证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道“门槛”,不经过一定的权威机构(国际、国内)认证,经销者、消费者难以认可,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寸步难行。富硒产品认证,就是要使富硒产品普遍取得参与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的“鉴定书”、“通行证”,避免“将金子当铜卖”,避免被国内外市场“拒之门外”。 目前国内富硒认证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全国性的富硒认证机构,一些地方富硒行业协会为了规范当地富硒农业发展,自发组织开展富硒产品认证,如广西和重庆两个省级富硒 认证相对比较完善,值得借鉴。

富硒茶认证标准(富硒茶叶国家标准)-硒宝网

国内目前缺乏专门富硒认证知识培训的机构,缺乏专门的富硒认证人才,已有的认证机构在人员、资质等方面不能满足认证要求,导致认证水平差,认证结果缺乏科学基础。全国性权威认证机构的缺乏导致地方富硒农产品难以走向全国或国际市场,这也是阻碍富硒农产品流通的最大障碍。制约全国性认证机构建立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一是富硒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仍以富硒区为主要发展地区,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二是要进行富硒认证必须制订相关富硒标准,而我国暂时还未建立全国性的涵盖种类齐全的富硒农产品国家标准。随着中国富硒农业产业的逐步壮大,富硒标准的逐步完善,建立国家富硒农产品认证体系势在必行。 三旺富硒妈妈也将在中国富硒农业标准及认证上做出自己的努力。促进中国富硒农业标准及认证快速的发展完善。

富硒茶认证标准(富硒茶叶国家标准)-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