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富硒茶现状(恩施富硒茶文化的内涵有)

硒宝 12-21 18:05 128次浏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创新茶科技,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一、弘扬茶文化,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铸魂”

恩施州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振兴。

一是加强茶文化传承与保护。着力传承制茶工艺,保护茶文化,恩施玉露传统蒸青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利川红、伍家台贡茶手工艺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每年4月28日确定为恩施州“全民饮茶日”,推进茶文化保护与开发,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恩施富硒茶现状(恩施富硒茶文化的内涵有)-硒宝网

二是着力打造茶文化作品。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近年来出版《恩施玉露》《饮茶起源及茶树栽培起源地研究》等研究成果,创作《硒茶香飘飘》《一片玉露》等一批茶文艺作品,整理出六口茶、硒茶香飘飘、恩施玉露之歌、利川红歌曲等系列文化产品,打造“罐罐茶”“六道茶”“油茶汤”等以茶为食材的独特美食,评茶、斗茶、饮茶、品茶、茶艺、茶文创等茶衍生文化行业生机蓬勃,让各族群众在品味茶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与发扬茶文化。

三是推进茶文化创新发展。加强传统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茶文化、创新发展茶产业,推出的恩施玉露茶新品融合了西兰卡普暗纹的设计、中国传统器皿鼎罐、代表中国礼节的礼茶杯以及土家文化和古代工艺满满的茶器茶品;每年举办茶叶科技年会、硒博会、斗茶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茶主题活动,推动茶文化与时俱进发展。

二、发展茶经济,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造血”

恩施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茶产业经济,推动民族地区各群群众增收共富。

一是大力推进“品牌化战略”。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在央视等各级媒体上投放广告,带领企业参加各类大型专业博览会并举办专场推介会,连续三年为开设恩施玉露的品牌形象店实施奖补,支持品牌形象店的开设,全方位提升恩施玉露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恩施玉露”’“利川红”等恩施茶杰出代表,先后成为武汉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活动用茶

二是发展茶产业集群。通过实施“龙头成长”工程、中小企业“小进规”工程,不断壮大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拓展空间链、提升价值链;恩施硒茶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入围全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恩施富硒茶入选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全州茶园面积超过180万亩,年产干茶超过1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24亿元,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茶叶种植收入占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

恩施富硒茶现状(恩施富硒茶文化的内涵有)-硒宝网

三是深化茶旅融合。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茶产业,带动和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助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打造恩施枫香坡、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鹤峰木耳山等为代表的一批茶旅融合示范点和恩施龙马抹茶小镇、恩施硒茶小镇等茶叶特色小镇,开发“芭蕉乡恩施玉露文化产业园”“蓝焙玉露桃花源”“花枝山休闲茶园”等一批茶旅综合体项目,目前,全州已建成与茶相关的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茶旅线路27条,茶旅融合点39个,茶、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恩施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茶科技,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赋能”

恩施富硒茶现状(恩施富硒茶文化的内涵有)-硒宝网

恩施州大力支持茶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增强茶业科技支撑力,为民族地区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州农科院联合科研院校,从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繁育推广、种植、管护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研发,成功选育出“鄂茶10号”“鄂茶14号”“玉露1号”3个省级评审品种,茶树良种化率超90%;创新“水培诱导、土培壮苗”的“二段”育苗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茶树无性系良种工厂化快繁育苗,确保茶苗合格率在95%以上,缩短了育苗投产“窗口期”6个月。

二是大力强化“茶+科技”构建产业新生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全州茶叶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推广良种良法和绿色防控技术,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2.27万亩,“三品一标”认定总面积88万亩;规上茶企全部完成了电气化改造,清洁化生产线总计达到389条,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总计达到118条。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茶叶研究所、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茶叶学会恩施州服务站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强化恩施茶产业科技支撑,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