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富硒茶产量(富硒茶园)

硒宝 12-21 18:04 143次浏览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海拔290-2128.2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汉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46.2万亩,土壤多为砂壤和黄壤,疏松肥沃,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土壤pH值在5.0—5.6之间,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一、汉阴县茶叶发展概述:

汉阴县是陕西省优质富硒茶的主产区,其茶叶发展历史悠久,种茶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园栽茶在西周已成为朝廷贡品。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新唐书•地理志》收录的唐代50余种名茶中,将汉阴“茶牙”列为上品,且有“茶牙产于金州汉阴郡”的明确记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汉阴县被列为全省茶叶发展重点县,安康茶叶建设基地县。本世纪初,我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紧紧依托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牢牢抓住科技兴茶这根主线,把禀赋资源、生态优势与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相嫁接,把适宜我县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工艺直接转化为发展产业的现实生产力,茶叶产业后发优势凸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追赶型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

十二五以来,汉阴县茶叶产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扶大户、建基地、建园区、上规模、树品牌,推动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茶叶产业项目资金整合方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并将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农村率先发展的主导产业。2015年底,全县茶叶面积达到3.9万亩,产值达到24900万元,茶叶总产量达到848吨,平均亩产值3729元,茶农人均收入3255元,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 5个县级茶叶园区,5个市级现代农业茶叶园区。

汉阴县农林科技局制定完善了《汉阴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茶叶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茶园4万亩,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到十三五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达到2100吨,产值达到7.2亿元。

二、 汉阴县富硒茶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1 、国内外茶叶生产、消费及市场需求分析(1 )茶叶生产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生产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一是快速扩张期(1949—1969年),这一时期以垦殖、扩大面积为主;二是稳定发展期(1970-1979年),稳定扩大茶园面积,着力改善茶园结构,努力提高茶园单产;三是效益提升期(1980-2002年),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茶叶生产发展摆脱了单纯依靠扩大面积来增加产量之粗放型增长轨道,进入了通过提高单产和开发名优茶增加茶叶效益的新时期;四是全面发展期(2003年至今),面积从2003年的120万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153万公顷,总产量从2003年的71.9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14万吨,这一时期,茶叶结构和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科技含量增加,茶园单产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效益大幅增长,茶叶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茶文化日益兴盛,中国茶业进入了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发展的过度时期。

水城富硒茶产量(富硒茶园)-硒宝网

名优茶取代大宗茶成为茶产业的主导产品,大大提升了茶叶的质量和效益。1978年以来,名优茶发展经历了传统名茶挖掘、恢复、试制时期(1978-1983年)和新名茶研制、创新、示范、推广时期(1984年以后),名优茶热持续升温,高速发展。2007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43.5万吨,比1991年增加15倍,名优茶产值约240亿元,比1991年增加近30倍;名优茶产量比重由5%上升到38.2%,产值比重由21%上升到8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深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中国茶叶消费增长潜力较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必须差异化地发展茶叶生产,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2017年茶叶单产比2007年提高37%,达到每亩65.8公斤,一批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茶园、良种化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7%,茶叶总产值达到500亿元,特色化的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0%。特色茶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差异化的优质茶越来越受到青睐。

(2)国内外茶叶发展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

茶叶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汉阴县富硒茶产业特色化建设提供了条件。目前茶叶市场已进入严格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茶树育种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包括“低咖啡因、低苦涩味、高EGCG(脂型儿茶素)、高花青素、高氨基酸等。其中以新梢白化、黄化为特征的高氨基酸、低苦涩味茶树品种,成为中国茶叶研究所推广培育首选。浙江湖州大规模发展的安吉白茶、浙江温州大规模发展的黄金芽、2014年新崛起的四川省广元黄茶等等,为我县特色化珍稀茶树良种引进、繁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茶树无性系繁殖及育种技术,解决了园区发展珍稀茶树良种,通过短穗扦插得以快速繁殖和推广,以及便于机械化采茶和机械化加工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是茶园施肥技术上另一项革新,根据茶树、土壤、肥料和施肥技术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根据配方和茶树需肥规律性进行施肥,使观光茶园施肥效益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成果,为建立高产优质观光茶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茶园作业机械化是茶树高效低耗栽培的最有效的技术,以及有机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等。为我县特色观光示范园建设,高技术综合展示和观光茶园建设的打造提供了有力技术的支撑。

我国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的茶叶机械设备、新的茶叶加工流程,这些都明显提高了茶叶加工的工艺水平。改进优化了鲜叶的采摘管理和摊放技术;引进日本的技术设备,开发了热风杀青和汽热杀青技术、微波杀青的新技术以及在茶叶揉捻工序的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利用了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和焙干提香技术等。为了满足细嫩绿茶外形的特殊要求,我国还研制并广泛利用了理条机及其他各种形状茶的炒制机。而我国《食品卫生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已明确将茶产品列入食品范畴,已经成为茶产业必须遵守的法律。2009年在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等高校和茶叶机械企业的努力下,已建立了一批符合清洁化要求的加工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化生产加工要求、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为我县富硒茶产业清洁化生产线建设提供了条件。

(3)我国当前茶产业的产销现状

到2020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将达到320万公顷,日益扩大的茶叶产能与市场需求、消费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2015年全国茶叶产量达到227.8万吨,而茶叶消费水平长期保持在 170-180万吨之间徘徊,陕西省规划十三五末全省茶园面积280万亩,投产后产量超过15万吨,且产量仍在逐年递增,产能增幅比例大大高于消费增幅比例,茶叶产能相对过剩已成不争事实。

目前,全世界有54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世界年茶叶贸易量为140万吨左右,其中绿茶占15%左右,我国出口绿茶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0%,从国内市场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年消费增长率在5%以上,名优茶年消费增长率在10%以上;加上北方绿茶市场的逐步扩大,做工精细、品质优异的绿茶特别是特色化名优绿茶多年来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虽然在国内外绿茶市场中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市场价格优势明显削弱,因此要持续保持茶叶产品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从改良茶树品种和加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

为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建设,汉阴县农林科技局引进外地公司来汉阴投资,现已在城关镇中坝村、平梁镇西岭村兴建茶叶特色化良种繁育基地,建立良种苗圃100亩,引进全国优良特色茶树良种13个,育苗圃200余亩,以此来保证我县茶叶产业建设的种苗来源。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是为茶树良种推广在繁育数量上提供了保证,二是为特色化的新品种选育,满足特色茶树市场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供保证,三是通过科技创新为品种品质的保持提供必要支撑,产品的市场问题迎刃而解。

2.汉阴县富硒茶走特色化之路是一种必然。

水城富硒茶产量(富硒茶园)-硒宝网

汉阴县是我省优质富硒茶生产的重点区。进入新世纪汉阴县富硒茶产业错过了关键的两个历史发展期:

一是2000年后的退耕还林政策期,错过了茶叶基地的面积扩充和品种升级。目前全县面积分散,品种混杂。现有茶园3.9万亩,分散在10个乡镇140个村,茶树品种严重混杂,良萎不齐,阻碍了先进茶叶技术、机械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生产加工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控制难度大,制约了富硒茶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错过了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省供销社茶产业管理权重新划分给省农业厅的机遇期。这个阶段,省厅每年都有几个亿的茶产业专项资金,从茶园新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方面面扶持。在此阶段汉阴县茶产业没有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因势而上,整个富硒茶产业虽有发展但效果不明显。目前全县的茶叶企业多为家族式小公司,规模小而分散,普遍存在加工厂房和设备比较简陋,技术工人少,制约了茶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专业的销售人才,大部分茶叶企业只侧重于县内销售,未形成正规的茶叶销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经营分散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无序竞争,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汉阴县茶园面积虽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与紫阳、平利其他茶叶大县比,整体上茶叶基地规模和品质上没有特色,从而富硒茶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差。在这种产业背景下,汉阴县富硒茶,必须要在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才能扬长避短、换道超车。从品质、品种和市场创新方面下功夫,也就是需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从名优特新茶树品种的引进、繁育、特色示范园建设、富硒茶新品种研发以及市场销售推广上,另辟蹊径,引进新的技术、综合嫁接相关产业的新思路和新技术,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品牌。

三、汉阴县富硒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质茶树种苗基地建设,为富硒茶产业升级创造机会。

水城富硒茶产量(富硒茶园)-硒宝网

全国茶叶同质化十分严重。茶叶产品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汉阴县富硒茶品种特色化、茶叶产品差异化发展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加快茶树良种基地建设,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必要条件:首先为茶树良种推广在繁育数量上提供了保证,其次为特色化的新品种选育,满足特色茶树市场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供保证,通过科技创新为品种品质的保持提供必要支撑,产品的市场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我县引进的汉阴县嘉木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城关镇中坝村、平梁镇西岭村兴建茶叶特色化良种繁育基地,建立良种母本园250亩,引进全国优良特色茶树良种13个,育苗圃120亩,年繁育优质种苗1500万株,可新建发展茶园3800亩,保证我县茶叶产业建设的优质种苗来源。

农林科技局下一步可通过汉阴县茶叶研究所聘请安康学院技术专家,集成先进的茶树种苗生产技术,通过加强珍稀茶树良种的引进扩繁,完善母本园品种结构,建设标准化特色茶园基地,优选新一代珍稀良种,繁育新品种,为全县新建茶园提供优质的特色化无性系良种茶苗,加速汉阴富硒特色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建立300户富硒茶产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全县新发展特色茶园4万亩,改造非良种无性系茶园2.2万亩,促进茶园科技管理水平提高,推进汉阴县茶产业的的差异化竞争水平和能力。

2、高标准建园、加快建立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富硒茶产业升级做好产业基础。

全县已有4.9万亩茶园,有2.2万亩茶园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用紫阳群体品种的茶籽点播,有2.7万亩是近些年用无性茶苗建立的茶园。根据本县茶叶专业调查,全县茶树品种多达70余个,茶树种籽直播的2.2万亩茶园中找不到10亩品种纯度达到80%以上茶园,2.7万亩无性系茶园找不出100亩以上品种纯度达到95%以上的茶园。茶园的茶树品种严重混杂,良萎不齐,阻碍了先进茶叶技术、机械化的应用和标准化生产加工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控制难度大,制约了富硒茶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汉阴乃至整个陕西茶叶与南方茶叶相比由于受气候和海拔的影响,其产量相对较低,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优质,天然有机的特色上。汉阴县富硒茶产业从茶产业的源头品种为抓手,以特色化良种茶树品种的引进为突破口。借力茶叶科技的进步的力量,立足于用最新茶树品种的优质差异化、茶产品的特色化,增加安康乃至我省的茶叶的品种花色,在丰富茶叶产品的同时,提升竞争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水城富硒茶产量(富硒茶园)-硒宝网

3、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叶新品种研发,为富硒茶产业升级做好科技支撑。

汉阴富硒茶截止目前仅以绿茶产品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红茶类的产品才开始试产,产量很小,青茶、黑茶、白茶尚属空白,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拓,单一的绿茶产品仅使用了茶树的春季鲜叶资源,大量的夏秋季鲜叶资源留树浪费,茶叶种植环节效益不高,影响了茶农应用先进技术管理的积极性,加工企业厂房设备运转利用率低。

汉阴县富硒茶产业的升级发展,需集成先进的茶产品加工技术工艺,指导龙头企业一方面巩固提升富硒绿茶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快研制开发富硒红茶、青茶、白茶、黑茶等类型新产品。通过整合研发力量,集成先进的茶产品加工技术工艺,指导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富硒绿茶产品的质量,加快研制开发富硒红茶、黑茶等类型新产品,力争在1-2年内研制开发出3–5个富硒茶新产品,丰富富硒茶产品种类,拓展市场空间,增加销售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鲜叶资源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延长加工企业的加工生产时间,提高厂房设备等投资的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和时间,推动汉阴富硒茶产业综合效益的大幅增长。

4、以市场为导向、紧抓“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为富硒茶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力量。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本质和核心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汉阴县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必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特别是研究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此调整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方向和创新内容。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茶叶营销理念和方式,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并以精良的服务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创新提供可能。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茶叶销售的市场局限,重新构造产品分销渠道。互联网促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过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融合。大大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创新出新的渠道和方式。通过互联网+,茶叶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化传播将成为重要的传播工具,微信营销等方式可能对人们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重构茶叶行业竞争格局,打开汉阴县富硒茶产业发展销售的新时代。

5、充分利用汉阴的秀美山水结合茶文化功能拓展,走特色茶旅结合之路,给富硒茶产业升级插上腾飞翅膀。

茶文化,凭借与茶叶栽培、生产、消费、教学相伴发展的深厚积淀成为各项茶叶生产资源活化的重要催化剂。近年来,茶叶行业通过对茶文化因子的开发利用,有效促进了茶叶旅游、茶馆业等业态建设。汉阴县富硒茶产业建设中,可以通过打造南面沿着汉江流域、凤堰古梯田,大木坝森林公园引导行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加大茶文化对产业的贡献力度。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和茶文化节,制作相关文化出版物和剧目,建设茶叶博物馆等地域茶文化推介行为,茶叶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带动产业延伸发展。在回归乡土、崇尚自然、陶冶心灵、休闲放松等特色茶文化特性与消费者情感需求呼应融合之下,大量以茶叶产地特色与制作体验为蓝本的特色旅游项目和休闲庄园应运而生,实现旅游业、文化产业、特色茶产业的三业融合。

我省的茶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汉阴县富硒茶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可以充分利用好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秀的茶叶品质和后来居上的后发优势。通过大力推进我县茶叶种植业的特色化与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差异化、特色化,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真正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山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从而推动我县及陕南地区茶产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汉阴县茶叶研究所 朱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