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富硒茶简介(开阳富硒茶多少钱一斤)

硒宝 12-21 10:08 133次浏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信步开阳县境内,层峦耸翠和特色民宿相伴,果山茶海和现代化大棚相辉映,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脱贫致富的群众一齐笑开颜。

经果林种植27.23万亩、茶叶种植17.03万亩,年种植蔬菜33.95万亩、食用菌7034万棒……近年来,开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合力深耕这片富硒沃土,把山川着绿,让林海生金。

产业革命: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日前,在开阳龙岗镇大荆村坝区蔬菜保供基地里,大片蔬菜已陆续成熟,满目郁郁葱葱。

作为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大荆村坝区流转土地面积1237亩,建设蔬菜大棚139个,340余户村民靠上了贵阳市“菜篮子”这个“铁饭碗”,日子更有奔头了。

3年前,城关镇顶方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说服了远出打拼的致富能人唐福广,流转3000余亩土地,将半荒的山铺满了蜂糖李树……

这是开阳县农村产业革命的缩影。开阳县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结合实际全面退出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种植,主攻茶、菜、菌、药、果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共调减低效农作物26.8万亩,新增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14万余亩。

藏粮于地,还须藏粮于技。开阳县着力加大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农户稳产增产。今年,截至目前,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各类种养殖培训520余场次,参训3100余人次。

唱响品牌:农产品“硒”字当家

每年5月至6月,开阳县8.3万亩枇杷引来大批游客采摘体验。春夏两季,蓝芝茶叶、云山茶海和松间茶韵等茶旅一体基地有大量群众前去参加采茶体验。

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生态富硒鸡蛋……富硒农特产品令人应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富硒茶和富硒枇杷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商标。开阳县硒产业发展工作主要依托茶、药、菌、果、蛋五大特色产业,擦亮“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名片。

为助推富硒产品提质增效,还邀请了国际烹饪大师、北京搜厨网等负责人围绕向不同各类消费群体提供富硒“营养大礼包”“熟食餐饮包”“营养快销包”进行探讨,下一步将陆续为市场提供“绿色健康营养”的开阳富硒产品。

聚焦拓展销售空间,着力搭建平台公司,成立贵州硒谷富硒产业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已联盟本地企业36家,涉及21类300余种产品,为本地企业解决销量合计600余万。

开阳县还立足现有“硒有资源”和“硒有产品”,着力打造富硒品牌馆,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生态富硒战略和“富硒+”品牌带动工程。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1家富硒品牌馆。

据悉,当前开阳县重点打造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以发展中高端消费为抓手,集中富硒品牌馆、旅游集散中心等亮点,打造一条融合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商贸经济的特色商业街区,同时依托富硒商业步行街积极谋划“丰收节”“富硒茶品茗节”“音乐节”等以“中国硒街·贵州开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稳步提升“中国硒街”人气。目前该步行街即将完工并举行开街仪式。

全域旅游:拓展富硒招牌内涵

在开阳县南江乡水东乡舍景区的农家院里,来自重庆的游客就着民宿店家亲自烹饪的农家午餐和刚摘下的樱桃、枇杷谈天说地,满院欢声笑语,他们来之前还通过“i乡舍”大数据平台预定了相关服务。

同一时刻,禾丰十里画廊,有人在带着孩子体验农耕文化,有人在欣赏布依族多彩非遗文化……

近年来,开阳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突出乡村旅游融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劳动就业密集的优势,坚持“旅游+N”思路,努力构筑乡村旅游与各类产业共生共融的格局。

在旅游+文化融合上,以水东土司文化、民族和民俗文化为载体,成功打造青龙河“一江十八寨”、马头古寨、玉水金盆、水头寨等景区景点,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实现释放传承。

在旅游+农业融合上,利用茶、果、米、油等富硒生态农业优势,成功打造长官司、水东农耕文化体验园、云山茶海等休闲农业旅游点,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在旅游+康养融合上,借力生态避暑优势,成功培育水东乡舍、河湾庄园、水头湾、青龙码头酒店等民宿、精品客栈酒店、星级茶楼,使自然生态禀赋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在旅游+扶贫融合上,依托农家乐、民宿、生态农业采摘园等,带动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民宿经营户700余家,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甲级村寨2个,精品客栈5个、避暑精品酒店3个,龙广村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乡村旅游带动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12.5万人,景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文/周继 图/开阳县委宣传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信步开阳县境内,层峦耸翠和特色民宿相伴,果山茶海和现代化大棚相辉映,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脱贫致富的群众一齐笑开颜。

经果林种植27.23万亩、茶叶种植17.03万亩,年种植蔬菜33.95万亩、食用菌7034万棒……近年来,开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合力深耕这片富硒沃土,把山川着绿,让林海生金。

产业革命: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日前,在开阳龙岗镇大荆村坝区蔬菜保供基地里,大片蔬菜已陆续成熟,满目郁郁葱葱。

作为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大荆村坝区流转土地面积1237亩,建设蔬菜大棚139个,340余户村民靠上了贵阳市“菜篮子”这个“铁饭碗”,日子更有奔头了。

3年前,城关镇顶方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说服了远出打拼的致富能人唐福广,流转3000余亩土地,将半荒的山铺满了蜂糖李树……

这是开阳县农村产业革命的缩影。开阳县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结合实际全面退出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种植,主攻茶、菜、菌、药、果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共调减低效农作物26.8万亩,新增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14万余亩。

藏粮于地,还须藏粮于技。开阳县着力加大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农户稳产增产。今年,截至目前,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各类种养殖培训520余场次,参训3100余人次。

唱响品牌:农产品“硒”字当家

每年5月至6月,开阳县8.3万亩枇杷引来大批游客采摘体验。春夏两季,蓝芝茶叶、云山茶海和松间茶韵等茶旅一体基地有大量群众前去参加采茶体验。

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生态富硒鸡蛋……富硒农特产品令人应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富硒茶和富硒枇杷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商标。开阳县硒产业发展工作主要依托茶、药、菌、果、蛋五大特色产业,擦亮“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名片。

为助推富硒产品提质增效,还邀请了国际烹饪大师、北京搜厨网等负责人围绕向不同各类消费群体提供富硒“营养大礼包”“熟食餐饮包”“营养快销包”进行探讨,下一步将陆续为市场提供“绿色健康营养”的开阳富硒产品。

聚焦拓展销售空间,着力搭建平台公司,成立贵州硒谷富硒产业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已联盟本地企业36家,涉及21类300余种产品,为本地企业解决销量合计600余万。

开阳县还立足现有“硒有资源”和“硒有产品”,着力打造富硒品牌馆,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生态富硒战略和“富硒+”品牌带动工程。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1家富硒品牌馆。

据悉,当前开阳县重点打造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以发展中高端消费为抓手,集中富硒品牌馆、旅游集散中心等亮点,打造一条融合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商贸经济的特色商业街区,同时依托富硒商业步行街积极谋划“丰收节”“富硒茶品茗节”“音乐节”等以“中国硒街·贵州开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稳步提升“中国硒街”人气。目前该步行街即将完工并举行开街仪式。

全域旅游:拓展富硒招牌内涵

在开阳县南江乡水东乡舍景区的农家院里,来自重庆的游客就着民宿店家亲自烹饪的农家午餐和刚摘下的樱桃、枇杷谈天说地,满院欢声笑语,他们来之前还通过“i乡舍”大数据平台预定了相关服务。

同一时刻,禾丰十里画廊,有人在带着孩子体验农耕文化,有人在欣赏布依族多彩非遗文化……

近年来,开阳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突出乡村旅游融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劳动就业密集的优势,坚持“旅游+N”思路,努力构筑乡村旅游与各类产业共生共融的格局。

在旅游+文化融合上,以水东土司文化、民族和民俗文化为载体,成功打造青龙河“一江十八寨”、马头古寨、玉水金盆、水头寨等景区景点,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实现释放传承。

在旅游+农业融合上,利用茶、果、米、油等富硒生态农业优势,成功打造长官司、水东农耕文化体验园、云山茶海等休闲农业旅游点,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在旅游+康养融合上,借力生态避暑优势,成功培育水东乡舍、河湾庄园、水头湾、青龙码头酒店等民宿、精品客栈酒店、星级茶楼,使自然生态禀赋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在旅游+扶贫融合上,依托农家乐、民宿、生态农业采摘园等,带动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民宿经营户700余家,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甲级村寨2个,精品客栈5个、避暑精品酒店3个,龙广村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乡村旅游带动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12.5万人,景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文/周继 图/开阳县委宣传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信步开阳县境内,层峦耸翠和特色民宿相伴,果山茶海和现代化大棚相辉映,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脱贫致富的群众一齐笑开颜。

经果林种植27.23万亩、茶叶种植17.03万亩,年种植蔬菜33.95万亩、食用菌7034万棒……近年来,开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合力深耕这片富硒沃土,把山川着绿,让林海生金。

产业革命: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日前,在开阳龙岗镇大荆村坝区蔬菜保供基地里,大片蔬菜已陆续成熟,满目郁郁葱葱。

作为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大荆村坝区流转土地面积1237亩,建设蔬菜大棚139个,340余户村民靠上了贵阳市“菜篮子”这个“铁饭碗”,日子更有奔头了。

3年前,城关镇顶方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说服了远出打拼的致富能人唐福广,流转3000余亩土地,将半荒的山铺满了蜂糖李树……

这是开阳县农村产业革命的缩影。开阳县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结合实际全面退出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种植,主攻茶、菜、菌、药、果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共调减低效农作物26.8万亩,新增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14万余亩。

藏粮于地,还须藏粮于技。开阳县着力加大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农户稳产增产。今年,截至目前,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各类种养殖培训520余场次,参训3100余人次。

唱响品牌:农产品“硒”字当家

每年5月至6月,开阳县8.3万亩枇杷引来大批游客采摘体验。春夏两季,蓝芝茶叶、云山茶海和松间茶韵等茶旅一体基地有大量群众前去参加采茶体验。

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生态富硒鸡蛋……富硒农特产品令人应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富硒茶和富硒枇杷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商标。开阳县硒产业发展工作主要依托茶、药、菌、果、蛋五大特色产业,擦亮“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名片。

为助推富硒产品提质增效,还邀请了国际烹饪大师、北京搜厨网等负责人围绕向不同各类消费群体提供富硒“营养大礼包”“熟食餐饮包”“营养快销包”进行探讨,下一步将陆续为市场提供“绿色健康营养”的开阳富硒产品。

聚焦拓展销售空间,着力搭建平台公司,成立贵州硒谷富硒产业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已联盟本地企业36家,涉及21类300余种产品,为本地企业解决销量合计600余万。

开阳县还立足现有“硒有资源”和“硒有产品”,着力打造富硒品牌馆,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生态富硒战略和“富硒+”品牌带动工程。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1家富硒品牌馆。

据悉,当前开阳县重点打造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以发展中高端消费为抓手,集中富硒品牌馆、旅游集散中心等亮点,打造一条融合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商贸经济的特色商业街区,同时依托富硒商业步行街积极谋划“丰收节”“富硒茶品茗节”“音乐节”等以“中国硒街·贵州开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稳步提升“中国硒街”人气。目前该步行街即将完工并举行开街仪式。

全域旅游:拓展富硒招牌内涵

在开阳县南江乡水东乡舍景区的农家院里,来自重庆的游客就着民宿店家亲自烹饪的农家午餐和刚摘下的樱桃、枇杷谈天说地,满院欢声笑语,他们来之前还通过“i乡舍”大数据平台预定了相关服务。

同一时刻,禾丰十里画廊,有人在带着孩子体验农耕文化,有人在欣赏布依族多彩非遗文化……

近年来,开阳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突出乡村旅游融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劳动就业密集的优势,坚持“旅游+N”思路,努力构筑乡村旅游与各类产业共生共融的格局。

在旅游+文化融合上,以水东土司文化、民族和民俗文化为载体,成功打造青龙河“一江十八寨”、马头古寨、玉水金盆、水头寨等景区景点,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实现释放传承。

在旅游+农业融合上,利用茶、果、米、油等富硒生态农业优势,成功打造长官司、水东农耕文化体验园、云山茶海等休闲农业旅游点,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在旅游+康养融合上,借力生态避暑优势,成功培育水东乡舍、河湾庄园、水头湾、青龙码头酒店等民宿、精品客栈酒店、星级茶楼,使自然生态禀赋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在旅游+扶贫融合上,依托农家乐、民宿、生态农业采摘园等,带动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民宿经营户700余家,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甲级村寨2个,精品客栈5个、避暑精品酒店3个,龙广村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乡村旅游带动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12.5万人,景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文/周继 图/开阳县委宣传部)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