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机遇(紫阳富硒茶厂)

硒宝 12-21 10:06 129次浏览

紫阳富硒茶机遇(紫阳富硒茶厂)-硒宝网

【文档描述】

1、紫阳县“十四五”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紫阳县生态康养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康养消费需求,努力把生态康养产业培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优势及问题对外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

襄渝铁路、包茂高速、541国道、汉江航道穿境而过,安康富强机场全面通航,全面融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3小时经济圈。

全县公路总里程3600多公里,形成了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5,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40天,空气质量居省市前列,森林覆盖率达64.52%,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类水标准以上,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独具特色,有“汉江画廊”之美誉。

紫阳作为“中国硒谷”核心区,全县土壤硒平均含量高达0.9612mg/kg,是经科学证实和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富硒资源集中区。

茶乡久负盛名,唐代焕古茶就是宫廷贡茶,至清代紫阳毛园2万亩、核桃园3.5万亩。

适度发展特色养殖,加强紫阳本土黑猪、狗头羊等畜牧品种保护和提纯复壮,新建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2个、规模化养羊基地10个、林下养禽场10个,合理利用小流域水资源发展多鳞铲颌鱼等特色渔业养殖,建成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园5个。

三、富硒保健品引进有实力的食品和保健品行业精深加工企业,围绕增强免疫力、营养素补充、缓解疲劳、辅助降血脂、婴幼儿食品补充剂等,开发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

实施富硒植物有机硒提取、富硒茶氨酸口服液、富硒高端日化产品生产项目,推进富硒产品向保健化、营养化方向发展。

做好不饱和脂肪酸、天然活性产物、功能性果蔬产品、天然果汁乳酸制品、多肽类功能性食品等生物技术食品开发。

四、富硒饮用水把富硒饮用水作为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综合利用全县洁净富硒水资源禀赋优势,做好富硒水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工作,加快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加大富硒水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富硒饮用水、富硒功能饮品、富硒医用水开发,切实做足紫阳富硒水文章。

第五节 康养制造产业一、应急医疗防疫物资制造围绕新冠。

2、名录,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过60亿元。

中药材资源丰富,本土自然生长厚朴、杜仲、黄柏、黄连、黄姜、当归等药材400余种。

图1 紫阳县对外交通图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

紫阳县作为陕甘茶马古道源头早在东汉就融入丝绸之路,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撰著的悟真篇被誉为“丹经之王”,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文化、道家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交相融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境内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独特,擂鼓台有着“陕南小武当、关南第一峰”之称,巴山汉水、茶乡风情、硒茶小镇、茶马古道等自然人文风光兼具南北风格,融汇秦楚神韵。

图2 紫阳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富硒茶首位产业地位突出,累计建成茶园25万亩,富硒茶年产量达到8805吨,2020年富硒茶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紫阳富硒茶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获“全国茶叶发硒蛋白、多肽制品、大豆蛋白、膳食纤维、益生菌、酵素等生物制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以茶多酚在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领域的研发、应用为核心,大力发展茶多酚片剂、胶囊制剂、茶多酚护肤面膜和面霜等产品。

以生物活性肽开发为方向,大力发展胶原蛋白肽、中药肽等肽医药、肽化妆品等健康新产品。

第四节 富硒健康食品一、富硒茶业持续做精做优富硒茶首位产业,推进紫阳富硒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品种、品类、品牌和质量标准的“三品一标”建设升级,积极构建“绿红白黑调”茶产品体系、“十百千万”组织体系、“全域绿色”生产体系、“线上线下”营销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强化富硒茶品牌建设,运用认证、认定、评价等品牌赋能,拓展价值实现增值途径。

“十四五”期间,全县标准化富硒茶园建设规模达到28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二、富硒特色种养稳定豆类、玉米、油料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的稻谷、薯类等作物面积,建设标准化的富硒粮油种植基地,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10万吨以上。

巩固。

3、步发展;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全国推广,先后获评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发展先进县。

文笔山公园、茶马古道景区晋升3A级景区,任河漂流景区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2020年,紫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亿元,位居全市第3位,“十三五”年均增长6%;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3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是“十二五”总量的2.1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56:29调整为17.7:40.4:41.2019年紫阳县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获评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

图3 紫阳县2016-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康养发展基础增强。

基础医疗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累计建成三级卫生机构237家(含3家医院、17家卫生院、221家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综合医院,县中医院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总诊疗人次的33.6%,医疗服务能力远超国家平均水平。

康养服务承载能力有效加强,现有宾名方、验方、秘方和医院制剂方的中药新药的研发与生产,配套建设中药材仓储与交易中心,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由种植型向种、加、销、研、学、游一体化转变。

积极招引企业推进恒紫园区中药材加工提取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中药现代剂型、中药饮片、口服液等产品研发与生产,建设中医药研发中心与药品生产线,打造陕南优质道地中药材产品供应基地。

到2025年,引进5家以上现代中医药龙头企业。

拓展中药衍生品。

依托紫阳足疗产业基础,鼓励企业开发足浴液、足浴粉、足贴等系列足疗中药保健产品,拓展开发浴药、药枕、艾灸等中药保健产品。

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营养”理念,加大食药同源产品开发,推出一批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特需食品,建设药膳疗养中心,积极打造具有紫阳特色的药膳菜系,健全富硒中药养生食谱。

二、生物医药生物提取。

引进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围绕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园,鼓励企业与西北农林、陕医大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省级生物提取科技研发中心,开展天然营养、植物蛋白、油脂、医药添加剂等生物提取,推进生物提取。

4、的20余家公有、私营养老机构建成投用,华阳医养中心、蒿坪硒康医养综合体等在建项目进展良好,届时可提供近千张养老床位,同时提供集吃住、休闲、医疗护理、慢病康复养老服务。

足浴保健服务发展迅猛,全县足浴师在国内开办修脚足浴企业130多家,开设修脚足浴门店8000余家,足浴保健从业人员超5万人,“紫阳修脚师”获评全国“知名劳务品牌”,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在总结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县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康养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偏低,产业集群、基地少,业态相对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供给不足;二是康养项目储备不足,经济发展基础弱、资源环境约束紧,现有产业发展层次低,康养招商存在较大困难;三是现有康养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营销理念和运营方式落后,整体效益较低,企业生存压力大;四是医疗、养老、住宿等公共服务优势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道路等级较低、舒适度和安全性较差,雨季自然灾害频发、应急救援保障相对困难,康养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节 发展环境放眼全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

推进水上漂流、游泳、垂钓等亲水项目建设,加大任河漂流景区、盘厢河旅游区开发力度,打造系列水上运动健身产业带。

积极推动骑行道、休闲健身步道融入城镇、景区、田园综合体,加快运动场馆、社区多功能活动场所建设和健身器材配置,满足游客和群众运动健身需求。

高水平举办汉江冬泳、山地骑行、越野长跑等区域性体育赛事,形成系列体育旅游专项产品。

第三节 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一、现代中药加大中药材种植。

优化中药材种植布局,以双桥、高桥、洄水、界岭等中高山区域为重点,新建厚朴、杜仲、大黄、天麻等中药材产业园区,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野生抚育区,完善“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中药材规模、规范化种植,规范中药材栽培管理、贮藏包装、物流运输全生产流程,保障中药材供应安全。

新建天麻、大黄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培育中药材产业园区10个;加强25万亩厚朴园管护,引进制药企业,推进商业化开发利用。

做精中药材加工。

依托县。

5、健康中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汉江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加速推进,全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后疫情防控时代人民对大健康服务需求激增,为生态康养产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

着眼省市,陕西省委、省政府支持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出台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十四五”规划积极布局发展医药产品、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安康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等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为争取大项目、壮大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紫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全县不变的发展主题,依托“山水硒、茶歌道”资源特色,推动“康养+”融合发展,培育百亿级生态康养产业集群,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第二章 发展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按照“1346”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医、养、旅、食、体、文等相关产业融合以茶文化为主线,开发郎在对门唱山歌、“紫阳茶茶乡情”演出、“宦姑滩的传说”等实景剧,在景区旅游、茶山体验当中自然融入茶歌欣赏、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体验内容,培育系列茶文化体验产品。

以养生文化为主线,依托擂鼓台、文笔山等景区,积极弘扬养生文化,开展多层次的养生文化研学班、体验游活动。

以本地特色文化为主线,依托紫阳民歌、美食、工艺品等文化载体,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长廊,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

提升发展休闲农业。

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扩大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打造经济价值高、生态景观美、综合效益优的农业产业基地,将村舍、农田等资源与康养休闲融为一体,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生态养殖等集聚区,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精品化开发农业景观,推进桔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生态园、生态庭院建设。

积极导入城郊休闲农业,开发“市民农园”等新型休闲农业模式,建设田园城市。

大力推进林旅融合,依托森林景观,开展森林摄影。

结合夏/冬令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