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富硒制茶师(开阳富硒茶地理标志)
9月18日,阳光明媚、天朗气清,贵阳各地都是丰收的景象,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的云山茶海也不例外。
一边,秋茶采摘基本结束,云山茶海迎来丰收,每天都有茶叶发往外地,或被到场的游客买走。另一边,早晨8点,四个工人到云山茶海一下车,就一路小跑着赶去酒店打扫卫生,尽快把房间打扫出来,方便房客入住。
丰收不只是山下金灿灿低头微笑的稻谷,还有山上满眼翠绿的茶海和流连忘返的游客。
航拍云山茶海茶园
位于开阳“十里画廊”八景之一的“云山茶海”,二十年前是一片荒山荒地,如今5000多亩生态有机茶园,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实现“一片土地,两种产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乡村振兴正强劲推进。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荒山变茶园 守住青山换金山
从贵阳出发,到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百花山脚下仅需1小时高速路车程,沿着沥青路直达云山茶海基地,5000多亩茶树井然有序地沿山势而立,空气中弥漫着茶香,生态气息迎面而来。
然而,这并不是这片山中原有的样貌。
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这里有知青种下的100多亩老茶树,其余是荒山,以及村民零星种植的玉米。
和荒山一样干瘪的,还有山脚下马头村村民的口袋,虽然位于省城贵阳市“一小时交通圈”内,但马头村却曾经是省级一类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
穷则思变。1999年,马头村返乡村民曹以杰放弃了在外的优越条件,带着满腔热情,策划着回乡创业。
“村民收入低,种玉米只能自给自足,就想创业带动村民一起干,改变穷困的现状。”曹以杰说,开阳县有着丰富的硒资源,他觉得依托老茶园发展富硒茶产业是条路子。
创业激情满满,但拦路虎着实不少。
百花山上就一条小路,没水、没电,工程量不是一般大;茶树要三年才挂果,村民觉得风险大,不愿意流转土地到茶园。“困难的确很多,但我们想办法一个个克服。乡里、村里做村民思想工作,我们也给村民保证,即使赔本,也要给村民保底收入。”曹以杰说,他相信家乡天然的绿色资源肯定有前途,缺的是如何把它运用好。
2001年5月,曹以杰创立贵州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修路、接通水电、开发荒山荒地种植茶树、修建厂房……百花山上热火朝天。
前后投资3000万元,短短四五年,茶园面积从原有的400亩扩展至5250亩,2500平方米厂房及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配套设施建成。
“种茶树,把我们村的荒山荒地变成绿水青山,既带动产业发展,还保护了生态。”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宋化玖说。
茶园建成,做好富硒茶,质量是第一位。对此,茶树品种选取“福鼎大白”和“龙井43”两个优良品种,采茶手工采摘,制茶按照有机茶标准严格执行。“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开阳县茶办等对我们长期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按照有机方式种植,从不施用化肥,只有做好底子,才有面子。”曹以杰说,2018年基地还增加了贵州智慧农业环境监测设施,主要用于监测局部地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可更加科学地指导茶园实施各项作业,提高茶叶的质量与产量。
清和翠芽是云山茶海的招牌产品,2006年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
品质优、销路好,云山茶海的清和翠芽受市场青睐,年产茶叶70吨,产值800多万元。
一个茶园的华丽转身:茶旅融合增效益 金山含金量更高
早在中秋节前一周,云山茶海可供150多人住宿的民宿就已全部订满。
漫步云山茶海,有很多的风景可赏:云山之巅看日出日落,沿着木栈道漫步放松身心,与三五好友闲坐品茶摆龙门阵;全家一起当一回采茶工,体验制作手工茶,更是一番享受……
然而十多年前,人们到茶山只能“到此一游”,因为山上只有茶园,游客最多喝杯茶,没有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住宿的地方。
2007年,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至禾丰乡水头寨一带,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载体的“十里画廊”乡村旅游景区,来自贵阳和省内其他地方的游客慕名而来。
“很多人来了就问十里画廊在哪里,以为是人工打造的,我们就告诉他,你此刻就在画廊中。”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宋化玖说。
日渐增多的游客让马头村党支部和曹以杰都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双方将茶文化、水东文化、生态硒资源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发展的想法不谋而合。
一方面,马头村党支部和曹以杰一起跑部门、找项目,筹集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酒店、观光步道、餐厅等设施的修建。另一方面,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向村民系统讲解发展旅游产业会带来的好处,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
2008年开始,云山茶海不断增加投入,完善了餐厅、民宿、茶楼、观光亭、会议室等配套设施。按照“茶区景区一体化”思路,云山茶海又陆续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游客接待中心、富硒农特产品展示厅、观光长廊、观光制茶车间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每天可接待游客1000人。
“一家老少来,上午采茶,下午体验制茶,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顿农家菜,还可以看看日落日出,感觉特别好。”遵义人杨梅每年和家人都要到十里画廊旅游,而云山茶海是他们必打卡景点。
贵阳市民刘胜智今年65岁,做生意的他外省朋友很多,朋友来访,他都要带到云山茶海。“这十多年,开阳的乡村旅游发展很好,每次朋友来都要买些茶叶和农特产品回去。”刘胜智说。
云山茶海开辟了游客采茶区,种植了5亩绿色有机蔬菜,修建了露营基地、烧烤区等,不断面向市场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茶艺表演、旅游购茶,云山茶海“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格局形成。
“茶旅融合”外,作为十里画廊“八景”之一,云山茶海与“旧林故渊”——凤凰寨等7个景点联合抱团,在游客方面互相引流,游客在云山茶海采茶、品茶之后又可到其他景区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情。十里画廊成为游客到贵阳必打卡景点之一。
“茶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茶园作为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泡茶、研学的乐趣,同时旅游又带动茶叶和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的发展。”曹以杰说。
乡村旅游的强势推动,从2015年开始,云山茶海的旅游收入已与茶叶产值持平。目前云山茶海茶叶和旅游年产值共计达到1600多万元。游客接待量也由最初的每年接待四五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超过四十万人次。茶园的茶叶有一半以上是被游客就地买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云山茶海的火热,也让不少旅游开发公司选择到马头村发展,马头村村集体入股多个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里开起了28家农家乐。今年9月,马头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个村民的三次转型:钱袋鼓了 脑袋“富”了
9月17日下午,在云山茶海景区餐厅,采购负责人曹清兵不停进进出出,一会儿打电话让供货方再增加些货品,一会儿又安排工人卸货理货。
曹清兵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茶园和景区的带动,他现在可能远在江浙一带打工,孩子留守老家,父母也照顾不到。
今年39岁的曹清兵是土生土长的马头村人,初中毕业后,曹清兵就在家里务农,家里十来亩的水稻和玉米够他忙活,虽然吃得饱饭,但生活富裕还差得远。
“2001年茶园扩建,要租我们的土地,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了地,我就到茶园上班了,经过培训当上了制茶工人。”曹清兵说,从农民到工人,工作没那么累,开始每个月有500多元的收入,还有土地租金的收入,比打工强多了。
作为当时第一批出租土地的村民,他的举动还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取笑,但后面的实践证明,种茶比种玉米收益更高。
在制茶中,曹清兵学会了很多制茶工艺。“学习了才明白,从采摘的茶青到我们喝的茶叶,要经过杀青、揉练、炒干等多道工序,好茶叶还得保证茶青的老嫩一致,看颜色、闻味道,每一步都必须认真、仔细,任何一个环节没管控好就会影响茶叶的口感。”曹清兵说。
炒茶师在验收茶青
2013年,随着云山茶海旅游开发脚步的加快,因表现优秀,曹清兵被提拔到景区做物资采购工作。制茶工人只跟茶叶和机器打交道,角色再次转换,曹清兵面临新的压力。
经过这八年的锻炼,曹清兵学会很多采购和管理的能力。“采购要货比三家,从原料、人工、工具、税费、交货时间等多方面考虑。”曹清兵说。
曹清兵的妻子邹敏原来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2008年云山茶海转型发展茶旅一体时,邹敏被招入云山茶海当起了服务员,现在的她已经是餐饮部主管。
如今,曹清兵家里的13亩地流转到云山茶海,每年有近7000元的租金收入,两口子都在云山茶海上班,每个月加起来有8000元的收入。这两年,夫妻俩在开阳县城买了房子,购置了车子。如今,父母在跟前,孩子慢慢长大,夫妻俩忙事业,家庭和谐,生活幸福。
“这20年,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增长了技能,增长了见识,乡村振兴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家乡生态产业发展,我们踏实勤劳做事,日子绝对不会差。”曹清兵说。
曹清兵的变化只是云山茶海以茶兴业,以茶富农的一个缩影。
云山茶海以茶园基地打造为契机,在带动村民种植茶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农户”方式,让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经过培训,自己负责日常的修剪、除草、管护,最后公司根据茶青品质按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与此同时,每年采茶旺季,每天都有700多名村民在茶园忙碌,每天可收入两三百元。云山茶海辐射带动周边150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和曹清兵一样过上好日子的,还有马头村村民宋普考。
中秋节假期第一天,宋普考的农家乐游客爆满,忙着炒菜的他满脸是汗,一旁的电话响个不停:“不好意思哦,今天实在做不出来了……”
2001年至2008年,在外打工的宋普考和妻子每次回到村里都会发现新变化。随着政府打造“十里画廊”发展乡村旅游,云山茶海火起来,宋普考有点坐不住了,想回家寻找致富路子。
“听说游客爱吃农家菜,我做的菜亲朋好友都说好吃,就回家试试。”宋普考说,2009年,他和妻子回家乡开了一家农家乐——清新居。
“现在每年在家就能挣到150000元。”回忆以前和妻子长期在外省工地打工,既辛苦又不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宋普考显露出伤感,但提到现在,喜悦之情涌上眉梢。
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推进,马头村还打造了水头湾、坪寨农耕文化体验园、明德文化广场等一些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游客纷至沓来,马头村的客栈、餐馆等也不断增多,带动云山茶海的茶叶、村民种植的蔬菜瓜果的热销,不断助推乡村振兴。2020年,马头村的人均收入接近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