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

硒宝 12-20 10:11 181次浏览

四十不惑,恩施亦然。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于2023年举行了盛大的建州四十周年庆典活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六大功能城市定位,40岁的恩施似乎找到了发展方向。事实上,2019年,恩施州GDP就首度突破千亿大关,实现位居湖北省第12名。靠着独特的“富硒产业”“旅游业”等,恩施州在2020年就消除了绝对贫困。

如今,恩施州正构建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围绕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然而,根据2022年的经济数据,在湖北省发展贫困的10个县中,恩施州却占据一半以上,8个市县中有6个县上榜(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鹤峰县)。

显然,“硒”“游”业只是解决了贫困,还未能将恩施州带上富裕之路。

致富还要靠“硒游”吗?恩施未来的产业振兴,路在何方?

一、四十不惑:沐恩而行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据史料记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春秋时属巴国,战国时属楚巫郡。从唐代至宋代,鄂西实行羁縻州县制,从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设立施南府,辖六县。民国成立后,废除施南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期间,几经更改行政归属。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省政府迁入恩施。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恩施专署,辖八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1993年4月4日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硒宝网

恩施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位于湖北和湖南、重庆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苦于崇山峻岭,交通困难,导致发展滞后。恩施曾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州所辖8个县市均是国家贫困县,属于典型的全域贫困山区、老区和民族地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占湖北全省五分之一,贫困村729个,贫困发生率30.6%。

可以说,在湖北众多的地级市中,恩施是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作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的延伸地带,恩施的经济发展跟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别无二致。面对交通阻塞导致经济滞后的窘境,恩施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体推进“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恩施许家坪机场正式通航;2009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恩施段通车运营;2010年,宜万铁路建成通车;2014年,恩来恩黔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建恩高速正式通车……截至2022年底,恩施州建成4条铁路,里程达341公里。

在营高速公路7条,里程达588公里。加上26条普通省道总里程3440公里,位居湖北全省第一,90%的乡镇通达普通国道、省道二级公路。恩施至“北上广”也已实现高铁或动车直达,港澳国际航线开通,恩施可直飞澳门、韩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目前,空运航线达19条,通航国内城市23个,成长为中部门户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数据显示,40年来,恩施州生产总值增长了15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2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7倍。

40年来,恩施旧貌换新颜。其核心是得到了中央和省政府的大量支持。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例如近三年来,恩施得到的中央财政补助增长了35%,这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其次是恩施人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思变力,善于通过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把日子过好。

近十年来,得益于交通的日益改善,恩施逐渐成为一个主打硒矿开发,旅游开发的仙居养生城市。恩施州也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恩施全域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六个全域氧吧地市州。

二、硒游并举:致富大计

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硒宝网

中国好山水,天赐恩施州。

提起恩施,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旅游”。恩施旅游,盛誉已久,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被美国CNN誉为“中国最美仙境”,而且还是首批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它不乏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它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居住在此……..似乎云集了上天的恩赐于一身!

目前,恩施州有38个3A级以上景区,其中5A级景区3个,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园区,成为2023年度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重要候选地。被誉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中国最美三大“后花园”之一、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就在2023年中秋国庆的8天“双节”假期,恩施州共接待游客354.02万人次,较2022年、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205.3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20.88亿元,较2022年、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202.17%、4.66%。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恩施全州累计接待游客近68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40亿元,超过全州2022年GDP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已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初,恩施州又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依据《恩施州大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政策解读,恩施州将从提升品质、丰富业态和推进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

依据政府的政策解读,在打造大而强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的同时,恩施也在打造大而精的富硒产业。恩施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被誉为“世界硒都”,是全球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富硒资源让恩施看到了致富的稀缺资源,为此,恩施的规划是,聚焦硒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长壮大富硒全产业链,让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广大老百姓,牢牢稳住脱贫后老百姓收入。到2026年,富硒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400亿元;到2035年,综合产值突破2500亿元。

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硒宝网

目前,恩施州已连续举办了7届硒博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硒蛋白生产零的突破。2018年,恩施玉露和利川红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恩施硒茶走出武陵山区,走向国际舞台。全州硒产业基地达到700万亩,涉硒市场主体突破3000家,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31亿元,有望成为恩施州第一个超千亿的大产业,在全国硒产业地市中位居第一位。

同时,已建成国家级涉硒科研检测平台3家、省级平台3家,国家级涉硒科技孵化器1家。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硒领域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恩施富硒茶叶、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三、产业发展:亟待龙头

向群而聚,向高而攀。

恩施州2022年的GDP为1402亿元,在湖北省内排名依然还是第11位。恩施之所以落后,除去交通因素外,产业集群的散装和高科技产业的稀缺无疑是重要原因。

以恩施独有的富硒产业为例,恩施州把硒农业的发展作为重心,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富硒茶、富硒大米、富硒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硒农业也成为该州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更能拉升产业扩张力的硒产品精深加工业、硒科技孵化等,发展力度依然欠缺。本来是一个可横跨一二三次产业的产业集群,却一直徘徊在硒产业的低层次开发方面。

以硒产品的主力——恩施茶为例,如今的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第一大特色产业、富民产业。2022年茶产业实现产值60.34亿元,综合产值超过220亿元,占了当年GDP的15%还要多。“恩施硒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称号,但品牌碎片化现象严重,硒茶每个县市都有自主品牌,没有形成拳头品牌,“恩施玉露”“利川红”基本上是公用资源,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

虽然从2013年开始,恩施州就把茶产业列入全州重点建设的六大产业链之列,但10年后的今天,超亿级的茶企屈指可数,超10亿级的茶企没有一个。整个硒产业链多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几乎没有。

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硒宝网

综观恩施的工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恩施州尚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位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产业体系不够健全,供应链配套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较弱。尤其是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品牌带动。

截止目前,恩施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仅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家、“小巨人”企业仅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2022年才实现零的突破。从企业规模看,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超九成。恩施州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1家,为立讯精密工业(恩施)有限公司,还是一个外来户,超百亿级的企业没有。同时,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恩施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依据《恩施州大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政策解读,恩施加快打造“4+N”产业集群和五大产业主攻方向,工业层面更是希望在清洁能源、硒食品精深加工、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烟草六大主导产业上取得突破。在恩施州面临工业起步晚、市场主体少、竞争力不强、缺乏领军企业,仍未形成集群式发展规模效应的薄弱局面下,仅凭1400多亿的全州GDP要实现“小马拉大车”基本上属于想象层面。

因此,城市战略专家罗天昊认为,恩施要发展经济,就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尽快培养10亿甚至百亿级的龙头企业已成为恩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而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经济,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四、入圈宜昌:错位发展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恩施州硒游并举,在2020年实现了全州8个县全部脱贫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功。然而工业化水平,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标志,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经济的振兴。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必须以发展制造业,最好是科技创新产业为主。事实上,制造业才是一切产业的基础,只有强大的制造业才会有发达的旅游业。没有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作为基础的旅游业,事实上也只会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恩施富硒茶企业(恩施富硒茶产于什么地方)-硒宝网

显然,恩施州也明白这个道理。为此,按照湖北省对恩施州的定位,恩施提出了“打造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世界康养旅居之都、世界硒产业之都、国家页岩油气政产学研用高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武陵山区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的六大定位。并确定了主攻五大产业方向,奋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而构建恩施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然而现实的局面是,恩施目前还没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区,没有主板上市企业,无一家独角兽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具有高竞争力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那么,恩施发展的产业来源于哪里?在这一轮的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竞赛中,恩施能承接什么样的产业转移呢?

依据湖北省“一主两翼全域”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湖北省将大力发展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其中宜荆荆都市圈紧扼长江咽喉,肩挑武汉和成渝两大都市(经济)圈。未来,这里将成为湖北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口资源承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牢的区域之一,具备“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70%城镇化率”的潜力。而宜荆荆都市圈的核心宜昌则与恩施紧密相连。

笔者认为,借助自身资源加强与宜昌的深度发展,与宜昌产业形成错位发展或互补发展,对接相关技术和产业以改造现有产业格局,这是恩施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向。宜昌作为湖北省级副中心,其发展势头迅猛,已跻身全国十大县级市之列。在2020年就创造了5022亿的 GDP,是湖北的第2个超过5000亿的大市。

宜昌作为湖北十四五发展战略的“双翼”,被列为宜荆荆都市圈的核心,将对促进鄂西南区域的协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宜昌工业依托磷矿、石墨、水电等资源优势,现已形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电力能源等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化工产业链更是率先突破千亿大关的产业集群。

如今宜昌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五大优势产业,打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及文化用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九大产业链。这与恩施许多优势资源完全可以形成强有力的互补。

近年来,也有不少呼声,建议将恩施并入重庆或者说接受重庆的经济辐射。不可否认,拥有3万亿GDP的重庆市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其科技研发实力也不容小觑,已经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高地之一。但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恩施经济,在工业方面其实是很难承载重庆的制造业转移,更何况还有四川大把的城市盯着重庆产业转移。

尽快融入宜荆荆都市圈,恩施产业才能有更多新优势新赛道。

愿恩施奋楫争先,欣欣向荣。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