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硒康富硒白茶(富硒白茶价格)

硒宝 12-20 10:09 203次浏览

今年以来,开阳县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调整优化茶产业结构,抓实绿茶为主的“茶园子”建设,采取“四抓四强”工作法壮产业“筋骨”,唱响富硒品牌,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茶硒康富硒白茶(富硒白茶价格)-硒宝网

开阳县云开街道温泉村村民摘茶叶。

抓基地建设,强化品牌打造

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理、生态、硒资源等优势,抓好茶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创新思路,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上出实招,让广大群众可尽享山水养眼、养肺、养心之福。开阳县结合“四带一园”的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动全县茶叶基地示范点建设。目前,建成茶叶基地17.03万亩,投产茶园近16万亩,年产干毛茶产量1.05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农户30000余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2000元。建成万亩茶叶专业乡(镇)5个,5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5个,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全力做好开阳富硒茶商标及地理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等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开展采摘、加工、品茗技能大赛、提升富硒茶产业品牌知晓率。

抓品牌效应,强化宣传推广

丰富活动载体。精心组织,在全县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组织开展贵州省春季、秋季斗茶赛开阳初赛;开阳富硒茶业联合会组织开展品茗活动;组织16家企业参加开阳硒街全民补硒惠民工程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大健康文化节暨国际大健康全产业链博览会、广交会等,多方面宣传推介开阳富硒茶。拓宽销售渠道,在省内外各地开设“开阳富硒茶”直营体验店30余家,组织产品20余个入驻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销售平台。全县茶叶销售省外渠道占比50%以上,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提升品牌效应。发挥“桥梁”作用,在茶企与涉茶高校、科研机构、茶深加工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借助科技的力量研发出更多健康、新颖、高品质的茶叶产品。同时,鼓励县内茶企参加各类名茶评比评选活动,增强茶叶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茶叶+文化+旅游”的主导模式,因地制宜,写好“茶”文章,打好生态茶立县牌。

茶硒康富硒白茶(富硒白茶价格)-硒宝网

南龙乡茶农在蓝芝茶业公司基地采摘春茶。

抓主体培育,强化质量提升

招商“引进来”发展茶产业。采取“以商招商”“优惠政策招商”“优质服务招商”等方式引进从事房开、矿业等企业转产投资茶产业,现有正常经营茶叶企业70家(含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实施主体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大力引进浙江、江苏等地客商到县内生产、加工和采购茶叶,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做好品牌论证发展茶产业。严格按照贵州绿茶地标生产,强化按标准操作,狠抓质量提升,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通过SC认证企业23家,通过有机茶园认证2800亩,通过绿色茶园认证1800亩。开阳生态富硒白茶(硒白茶)加工技术形成4个开阳县富硒产品协会团体标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开展了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样37个;开展茶青农残速测4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12次。

抓文旅融合,强化茶产业发展

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以茶贡、水东、生态硒资源等文化为媒,将茶贡文化、水东文化、生态硒资源文化与休闲农业、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云山茶海、蓝芝茶庄、南贡河茶园等产业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茶园美化工程,打造茶事体验、民俗展示、农事娱乐、文化休闲、康体养生的宜旅宜居美丽环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茶产业作为惠及民生的支柱产业,拓宽茶产业发展渠道。深化茶业领域对口合作,强化政企合作,与友成基金会开展茶业合作,积极开垦荒山荒坡用于扩种茶园,将荒山野岭化为金山银山;对茶叶各环节流程进行全面保障,不断完善茶叶产业链,在茶青下树后,由本地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进行对口收购,开展茶叶初步加工。推动茶文旅一体化建设深度融合、有序发展。

(杨刚 开阳县委宣传部供稿)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