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

硒宝 12-19 18:10 229次浏览

央广网西安4月13日消息(见习记者陈锵)3月3日,2023年陕西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共九部分41条。文件锚定陕西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实施意见》对标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领域人民群众关心的要点问题,政策语言中亦提及多项创新内容。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2年陕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今年《实施意见》中,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亦成为首要内容。

文件指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统筹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优质粮食工程,开展小麦—玉米吨粮田、高产田试验示范,探索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支持陕南浅山丘陵区推广马铃薯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渭北陕北春玉米区试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开发利用冬闲田、台塬地扩大冬油菜播种面积,提升改造核桃、花椒等木本粮油低产低效林,推广“油茶+”复合套种间作模式。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推进城市近郊保供基地建设,确保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84万头左右,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优势特色瓜果,丰富“菜篮子”产品。

此外,《实施意见》要求,构建符合陕西实际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林下经济等产业,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冷流水养殖和设施渔业。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完善粮食收储加工配套设施,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采购、储运,稳定市场价格。

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硒宝网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意见》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确保4327.56万亩耕地保护任务不减少,划定的3379.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鼓励引导平原地区逐步退林还粮、退果还粮,严格管控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加快撂荒地宜机化改造。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新建改造23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64万亩,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引领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宝鸡峡、泾惠渠、东雷抽黄等18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支持榆林、延安等市县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持续深化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加强农村旱涝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实施“青松抢救”工程,推进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硒宝网

文件要求,聚焦11项省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支持杨凌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组建攻关联盟,加快培育抗逆高产小麦、玉米品种和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实施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畜禽种业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科学利用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山地,集成推广滴喷灌、集雨窖、膜覆盖等节水技术应用,发展大漠和山地设施农业。挖掘农村未耕种地、可开发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开展集中连片老旧设施蔬菜基地标准化、宜机化改造。深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开展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试点,鼓励适用中小型农机具研发应用,加快苹果等特色产业装备集成示范。

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县项目,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发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作用,布局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和观测试验站点。持续实施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实施“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要求,围绕“3+X”特色产业,巩固提升9条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水平。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支持延安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硒宝网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提升行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建设保鲜烘干、清选分级等初加工设施,支持产粮大县、特色产业集聚县等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策划推出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

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重点县建设改造一批商贸中心、连锁超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县域商业设施网点,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举措,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大力实施县域专项资金支持计划,打造特色化、产业化专业园区,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建设一批出口型农产品优选基地,组建进出口企业联盟,发挥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作用,用好杨凌农高会、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深化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高精特缺新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保障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硒宝网

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兴办企业。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探索“小田并大田”等做法,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建设一批“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和“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盘活农村闲置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开展传统村落名录申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200个。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行动,有序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水源保护地等区域治理,扎实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

富硒农产品目标(富硒农业)-硒宝网

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序推进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重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建设现代宜居住房2000套。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多渠道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问题。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乡村治理等内容

《实施意见》还提到,要落实开发式帮扶、针对性帮扶和兜底保障,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社会组织帮扶、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等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持续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子基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融资,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点。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建设,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十县百镇千村”创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