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硒农产品(北京富硒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0年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发现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资源,一石激起千层浪,“富硒”这个概念让人遐想:“富硒”农产品真有那么好?富硒资源能给海东农业带来什么?农民们又能受益几何?
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对硒的开发价值的逐步认识,富硒资源成为了海东得天独厚的优势。“富硒”农产品开始走进消费者生活,富硒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文/青海报记者 王颖
在西宁某超市酱料货架,一位顾客正将一瓶200克的富硒茄子蒜酱装进推车,这款产品售价10元,比同类产品贵了不少。看到记者疑问,这位顾客笑道,之前有朋友送过两瓶,口感不错,还听说富硒食品对人身体有益,是“抗癌之王”、“长寿元素”,所以就不时来买上一瓶。
产自青海省乐都、平安等地的紫皮大蒜,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气味浓郁,具有显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在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国内农产品博览会之后,青海环宇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建庵发现,青海紫皮大蒜在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几乎是零。
于是,林建庵将目光转向了家乡特产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紫皮大蒜。说干就干,林建庵不到5年时间就把公司办成集科研、加工、恒温贮藏、基地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产品多元化企业,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如今,青海富硒蒜酱深受合肥、北京、广州等多个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并远销日本、越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除了蒜酱这种深加工产品外,富硒西红柿、富硒红提葡萄以及富硒鸡蛋、富硒大蒜、富硒土豆、富硒油菜、富硒牛羊肉……这些农产品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
▉ “富硒,你知道多少
那么,“富硒”究竟是什么?为何会以“硒”为贵?
据相关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3年确认硒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被誉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长寿元素”和“第21种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修复细胞、拮抗重金属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
目前,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而科研人员在平安区发现的富硒土壤,硒含量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
记者在中国农业大学编写的《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看到,富硒农业属于功能性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新兴力量,其市场需求和缺口巨大。专家推断,发展富硒农业既契合当前市场新需求,也是未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功能性食品消费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补硒已成为一种养生之道。
2015年,第三届中国富硒生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落下帷幕。海东市平安区被认定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
同时,研究资料显示,平安区的富硒土壤面积达到了520平方公里,不仅富硒土壤面积较大,而且土壤含硒浓度适中,土壤硒的赋存条件好,不存在重金属伴生问题,发展富硒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如今,誉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的‘高原硒都’平安区已经走向了全国,‘健康平安’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在平安区平安镇沈家村高原富硒产业园区富硒蔬菜种植基地里,科技人员欣喜地描述着富硒农产品“硒”望无限的发展前景。
▉ “硒”以何为贵
对于一直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平安区而言,这块珍“硒”“宝地”又将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怎样的福音?
“我家有40亩山地都被流转了,不仅每年能拿到补偿的钱,我还在这里建成的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公司上班,挣工资,收入还是挺不错的。”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的农民赵有福心满意足地说。洪水泉乡地处浅山,由于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低,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自从发现这里是富硒地带后,土地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吸引来不少投资者来从事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乡亲们也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青海绿雏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奔着这里的“富硒”来开办的。记者随同公司负责人颜琦走进工厂生产区,经过紫外线杀菌消毒,穿戴好专业防尘隔离服,才能与这里的富硒鸡蛋近距离接触,车间里,标准化建设的鸡舍显得干净有序,一颗颗新鲜的鸡蛋在自动捡蛋机的传送带上滚动着,另一头,来自附近乡村的农民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摆放包装……
颜琦告诉记者,正是看到这里独特的富硒优势,2013年,他在平安区三合镇张其寨村建起了最初的富硒蛋鸡养殖场,随后又在洪水泉乡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规模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种植富硒含量较高的燕麦、苜蓿草等农作物,以生物转化的饲养方式添加饲喂,实现了鸡蛋的自然富硒。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1000多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合理开发富硒资源,平安区成立了平安区富硒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以“壮大富硒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生”为指导思想,按照“生态保障、突出主导、科技驱动、三产融合、培育品牌”的发展途径,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难得机遇,全面提升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目前,“五大富硒产业链”初具雏形,马铃薯、大蒜、油菜、富硒果蔬种植面积达8.8万亩;建立规模养殖场53家,培育家庭牧场200户,蛋鸡饲养量达167万只、猪64万头、牛羊109万(头)只。全区富硒农业示范园累计完成投资4.07亿元,实现产值2.87亿元。
其中,富硒黄瓜、大蒜等7个蔬菜品种分别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富硒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取得新突破;绿雏蛋鸡、环宇蒜酱、芳谱菜籽油、金阳生猪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安驿”、“圣粞”两个富硒产品跻身省级著名商标序列。“高原硒都,健康平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高原大地传播开来。
▉ 产业发展瓶颈有待破解
“川水地区建设设施富硒果蔬种植区、浅山地区建设富硒粮油饲料种植区、半浅半脑地区建设林下富硒散养区、脑山林下地区建设富硒藏茶种植区……”在平安区富硒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沙盘旁,管委会主任刘存有向记者详细介绍着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平安区富硒农业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产业基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初显。但在高原特色富硒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仍面临着基础设施弱、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缺乏标准化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刘存有直言不讳。
为此,近年来平安区已建立和完善了富硒特色农业、富硒产品加工等相关标准体系,打造高原绿色富硒产品品牌,通过对外合作与开放,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人才,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规模化产销,以此不断提升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效益。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张显强对记者说,平安区的高原特色富硒农业总体上还处于“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现有的龙头企业装备水平有限,富硒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品种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带动力不强。
“以富硒蔬菜水果和鸡蛋为例,农民或企业目前没有能力建设高标准的保鲜、贮藏设施,只能在作物成熟时尽快出售,导致一段时期内的市场供需失衡,生产效益不高,同时,外销过程中也存在物流途中的损耗过大等问题。”张显强说。
针对发展富硒农业产业遇到的瓶颈问题,平安区也使出全力推动全区富硒产业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平安区将努力把富硒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博览体验及产品检测于一体的全国知名富硒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辐射高地。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完善科研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也是促进高原富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建议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优化种植模式和产品结构,建立高效有机的富硒农产品生产体系,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
我们看到:富硒产业,一边牵系农民增收,一边牵系人们健康需求,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平安区依托稀有的富硒资源正在迎来农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