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业)

硒宝 12-18 18:06 171次浏览

为贯彻中央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精神和我部定点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了解分析湖北恩施咸丰、来凤两个定点扶贫县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产业融合情况和问题,对接有关产业精准扶贫需求,研究谋划支持定点扶贫工作举措,提高定点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促进定点扶贫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产品加工局组织调研组于6月20-23日对恩施州咸丰县、来凤县进行了定点扶贫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调研了5家加工企业、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召开1次座谈会,与各级干部、贫困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促膝交谈。总体上看,恩施州咸丰、来凤两县农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初露端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特点

(一)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两县大力发展适合地域特色的绿色产业,种植业重点发展茶叶、凤头姜、魔芋、百合、蔬菜、杨梅、薯类、藤茶、油茶、植物香料、中药材(白术)等富硒农产品,养殖重点发展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来凤县特色产业基地突破30万亩,咸丰县仅茶叶种植面积就有16万亩。农产品加工逐步跟进,茶叶、果蔬、薯类、畜产品、药材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能力。两县自然环境资源优美、农业资源别具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环境,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和山区城镇产业的新支柱。

(二)加工带动作用凸显。两县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个,主要从事茶叶(藤茶)、生猪、土鸡、优质红薯、蔬菜等生产、加工、流通。据分析,咸丰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约18亿元,来凤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家,涌现了一些产值过亿的加工企业,加工带动作用明显。咸丰县仅茶叶加工就辐射带动16万亩茶叶生产和全县近一半农户,来凤县仅从事凤头姜加工的企业就辐射带动3万亩原料生产和1万多农户。其中来凤县安普罗食品公司、来凤县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亿元,产值5000万元以上达到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14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湖北圣浩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农民土地800亩用于种植高附件值的白茶,并带动周边约8000亩土地种植白茶,农民每亩茶园收入平均在8000元,今年春茶更是每亩茶园收入达到12000元,帮助钟塘村大多数农民实现了精准脱贫。

(三)品牌建设取得进展。两县不断用品牌化理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扩大、传播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的市场影响力,吸引人气进来,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发挥特色的人文、地理、自然优势,培育、打造地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咸丰以“唐崖土司城”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培育“唐崖”系列地域公共品牌,拥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来凤“三品认证”标志产品达到24个,“凤头生姜”“金丝桐油”“来凤藤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唐崖河”与“堰塘”大米、“蓝河红衣米花生”“克肥克魔芋”“凤头生姜”“唐崖雨”“圣浩”等茶叶、“金祈藤茶”“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特色农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探索。两县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旅游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富硒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休闲旅游模式,带动10万户、40万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咸丰县也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农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休闲农业面积达2万亩,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0余个,从业人数5万余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已建成坪坝营、黄金洞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230余家,共接待游客142.9万人次,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4亿元,同比增长了21.2%。来凤县三胡乡以黄柏村、石桥村古寨、古文化为载体,以藤茶、杨梅产业为依托,重点打造了杨梅古寨,已成为周边县市乡村生态观光自驾游重要目的地。

(五)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随着恩两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民依靠产业发展不断脱贫,农民在自家院子里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返乡创业。例如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张家坝小组的土家族村民杨建中,家里有11口人,2个儿子在外打工,3年前自家2亩多土地种植水稻,亩产约800斤,收入仅3000多元,在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下把种植水稻改为种植白茶,管理十分方便,茶园收入达到1.5万元,收茶时两个儿子回家收茶,清明节后白茶采收完,接着出去打工,家里吃的菜都是自己院中土地种植,并养了3头黑猪,生活过得很幸福。再如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村民吴桂杰就是看到家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好,专门返乡回来办农家乐,现在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邓益中也是这样的情况,返乡办农家乐后,去年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过去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农家乐办得好,一跃脱贫迈向小康,现在不仅他自己返乡,而且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叫了回来。据分析,农民种上1-2亩茶叶、凤头姜、魔芋等特色农产品或养上3-5头土猪,通过加工转化增值,一个农户一年就可以增加万元左右收入;如果办上一个农家乐,年收入至少超过10万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两县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产业融合取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比较薄弱。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目前藤茶、生姜、魔芋、洋芋、红薯、杨梅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条件建设滞后。茶叶、姜糖、魔芋粉、红薯粉等仅加工成初级制品进行销售。如咸丰县克肥克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魔芋制品4000吨,产品仅为魔芋精粉、丝结、素食、豆腐粉等,品种较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如来凤县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生姜3000吨,其经营的“凤头姜”是湖北省名牌产品,仅有腌制、姜糖、姜茶等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少,急需开展含片、胶囊、脆片等加工技术。

2.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因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品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产品知名度低。优质富硒产品只能贴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互联网+、信息化、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和产品终端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特色产品的流通。

3.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咸丰县五谷坪莼菜专业合作社采取“三包”方式发展莼菜基地,绿嘉侬公司和汇龙食品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红心猕猴桃和紫薯基地等,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真正能让农民脱贫致富的服务型、保护型关系不多,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

4.融资难,抵押难,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加工企业支持非常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由于缺乏资金,加工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来凤县唯一一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安普罗有限公司设计屠宰能力为年屠宰30万头生猪,而实际每年仅屠宰15万头。

5.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两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甚至有的企业就是“一个门市部(一间房),一枚公章,一张营业执照,两个职员(夫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大都是营销策划靠老方法、寻找市场靠拉关系,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问题。

(二)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沽源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业)-硒宝网

1.产业发展档次有待提升。由于发展起步晚,休闲农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功能拓展不足,仅能满足游客的餐饮需求,在住宿、体验、康养、农产品礼品化开发等方面还没有深入拓展。来凤县三胡乡的杨梅古寨是2012年由两个行政村合并开发,属于县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比较好的特色镇。尽管如此,目前古寨里还没有一家能够提供住宿服务的农家乐,服务配套设施急需换挡升级。

2.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有待提升。乡村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的交通、住宿、餐饮、接待服务、娱乐设施等基础性资金投入较大,一些实力较小的企业和当地农户无法承担巨额资金投入,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水平较低。例如,进村道路狭窄或没有硬化,更没有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极大限制了游客的接待能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足。两县有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咸丰县的唐崖土司城遗址还在2015年7月份刚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这种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却没有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在几个土家族聚集村里,农家乐发展日益红火,但除了吊脚楼外,很少看到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符号。例如来凤县石桥村是一个土家古村落,具有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族南剧,但在村里,却只有一个破落的南剧古戏台,缺失了活态的文化内容。

4.宣传推介力度有待加强。调研中可以看到,两县打造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例如咸丰的麻柳溪、来凤的杨梅古寨,在周边县市有一定认知度,但影响力有限,客源半径较小。杨梅古寨的村民介绍,平时客户基本都是周边县城的,再远的很少。宣传推介不足,导致客源不足,好的产品不能被外界广泛认知,发展缓慢。

三、需求对接情况

沽源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业)-硒宝网

(一)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需求

两县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脱贫信心十足,向调研组提出了扶持需求,一是结合当地资源,把茶叶加工设备设施纳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补助范围。二是杨梅、桃子、生姜等特色果蔬产业发展迅猛,兴建各类冷藏保鲜烘干设施能力增强,需求十分紧迫。三是帮助打造高端品牌,依靠品牌效应,实现品牌开发和产品开发互利双赢。四是提供科技支持,帮助对接国内先进科技研发成果,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对从事特色农产品产业人员给予系统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知识,促进脱贫致富。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需求

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都有很高的热情,也立足自身不足提出扶持需求,主要有:一是帮助进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和指导,寻找适合发展特色产品;二是要求扶持建设完善道路、接待中心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三是要求帮助培训管理经营人才,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四是要求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品牌培育中给予适当倾斜。

四、对策建议

沽源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业)-硒宝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提出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十三五”末,恩施州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靠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进行精准脱贫极为关键。结合具体调研情况和两县实际情况,我们对两县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立足两县特色资源,统筹规划发展思路,引导农民按照主导产业布局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精准脱贫。加大对适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区村镇级规划的扶持力度。邀请相关专家,结合当地政府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确定区域性适宜发展的主要产业,依托产业特色,深度挖掘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二)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试点示范、“百县千乡万村”等项目,加大优化整合,形成组合拳,支持两县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以及进村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三)加强科技对接和人才培训交流。通过邀请科技专家、营销专家到当地讲课培训、提供外出考察交流机会等形式,对当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积极邀请当地企业参加全国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双百”对接活动,帮助加工企业对接优势科研单位,提高产品开发水平。根据来凤县三胡乡杨梅产业发展提出的需求,调研组已经落实杨梅种植、加工、保鲜及营销专家赴来凤给予技术帮扶对接。

(四)加大宣传推介扶持力度。发挥全国性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平台的作用,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对优质特色加工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恩施富硒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品牌认定上给予恩施州适当倾斜。同时,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主题宣传等相关工作中,加大对恩施州的宣传支持,增加社会知名度,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调研组:李增杰、姜倩、曹宇、段玉权)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