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产品介绍)

硒宝 12-18 18:04 151次浏览

2018年7月25日,南方黑芝麻集团执行总裁刘辉、集团董事兼硒食品事业部总经理李文杰莅临世界硒都——恩施进行硒资源考察,盛硒股份董事长秦治国热情的接待了两位贵宾。

土家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产品介绍)-硒宝网

从2015年年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赖学佳连续两年的建议都与富硒食品产业相关。不一样的是,2015年的建议是从重视规划与支持硒食品产业的发展角度出发,2016年的建议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从供给侧改革劳动力、土地、资金、创新机制四要素出发,如何做大做强富硒食品产业。几十年来始终站在食品生产研发一线的赖学佳,对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较深的思考:富硒食品产业要走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竞争,而非同质化。通过差异化需求,打开新销路——这实际上就是在解决农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赖学佳说,从我国富硒品牌的数量、产品类别来看,这一产业像处于襁褓中的婴儿,如何呵护它,做大做强值得深思。

土家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产品介绍)-硒宝网

全国人大代表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赖学佳

从供给侧改革四要素入手

政企联合做大做强富硒食品产业

我国富硒食品产业2015年已达到200亿元,从2006年到现在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我国目前生产富硒食品的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且产品以初级农副产品居多,品质良莠不齐,缺少产品附加值,阻碍了富硒食品行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要求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当前富硒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防癌功效促硒食品产业发展

2015年10月,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每一分钟,全国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有5人死于癌症,防癌抗癌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补硒防癌”逐渐被公众认知和接受,富硒食品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热潮。据国家统计局所属国家市场调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2010-2015年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深度研究与预测分析报告》统计,2006年我国富硒农产品行业工业总产值为82.1亿元,到2011年达到138.5亿元,每年以9.3%—13.1%的速度递增,2015年达到200亿元。

缺乏品牌意识阻碍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富硒食品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据统计,目前全国生产硒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多家。全国已约有21个县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拥有富硒大米品牌约达25个;富硒果品品牌15个以上;富硒蔬菜及深加工产品品牌100多个;富硒茶品牌19个;富硒药品、保健品及食品品牌达60多个。已有硒产品开发专利300多项,其中15项专利获得国际授权。

尽管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分析后发现,该产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我国目前生产富硒食品的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且产品以初级农副产品居多,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产品附加值低。这都阻碍了富硒食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四大要素入手破解产业瓶颈

针对富硒食品产业出现的问题,应重视和扶持我国富硒食品产业发展,促进富硒食品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农副产品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具体来说就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建议政府在劳动力、土地、资金、创新机制等方面,给予富硒食品产业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里面重要的要素是土地,特别是对于富硒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富硒土地,富硒区在我国是相对稀缺的区域。建议对富硒食品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土地政策。同时,新产业的研究开发、种植方面都离不开政策和资金,也需要经济支持。农产品原料基地需要在富硒区里建设基地和产业园。因此,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方面也应得到政府支持。

政企联合共同推动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做大做强富硒食品产业的有效保障。目前,在政府、企业联合共同做大富硒食品产业方面,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荆门已进行了初步探索。今年2月,南方黑芝麻集团与湖北荆门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硒食品产业,通过资源整合,开发多样性富硒产品,主打富硒、长寿、生态品牌,形成富硒大米、富硒豆制品、富硒果蔬种植与加工等全产业链,这对于打造富硒食品产业龙头品牌,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富硒产业各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健康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除对产业政策上的优惠扶持之外,政府在培育大众对富硒食品健康价值的认知、增强富硒食品产业品牌建设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社会认知和品牌文化层面建设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些硒食品的高端品牌,引领市场消费。好的产品需要宣传,需要有一个各方面的保障。品牌建设就是给消费者对产品更高的认同感。目前,市场上的富硒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农副产品粗加工产品阶段,需要提升深加工水平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就需要品牌建设,需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

加强富硒食品的科学宣传也十分重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消费者怎么甄别硒食品需要更多指引。从国家层面,指导消费者从合理、安全食用硒食品方面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发展生态循环大农业势在必行

富硒功能性农产品亟待标准化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产品产量虽逐年上升,但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国家每年给予农业大量补贴,农药、化肥仍然超出国际标准,土地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推动生态循环大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生态循环大农业的愿景就是天清、地灵、人善。如今,安徽天方茶业已经走上生态循环经济的道路,发展富硒有机茶园,开发抹茶及抹茶食品;采用立体种植,发展茶旅游经济。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发展会员,推出认领一亩茶山活动,形成更大的农业与市场循环经济,逐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

协调发展

推动生态循环大农业

生态农业要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优化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协调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监督等制度,促进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做好农业资源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节能降耗、保持环境。二是要制定规划,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大农业的内容列入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经济评价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确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分阶段分计划实施。三是要制度建设,有章可循。

抢抓机遇

制定富硒功能农产品标

功能农业,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供给测改革的一个示范先例。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功能农产品,它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功能农业是我国拥有领先优势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方向。据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在农业中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达到50%以上。

功能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即农产品中所含硒、锌等矿物质的定量可控。我国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和广西八马等多地为天然富硒区。在功能农业中,富硒农业应该说是最早开展的,然而,由于天然土壤硒含量的分布高度不均匀,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也不均匀。因此,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虽然起步早,但因不能标准化已经几起几落。

目前,天然富硒地区的功能农业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富硒技术企业众多,但专业化技术品牌极度缺乏;富硒区大小企业鱼龙混杂,缺乏诚信和品质监管;富硒区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定位。

为抢抓我国在功能农业科技和产业上的领先机遇,做好富硒农产品资源和品牌开发,尽快制定富硒功能农产品标准。

加大对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示范支持力度 富硒功能农业是一个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极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兴战略领域,建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并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支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建议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将富硒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重点支持培育,对于标准化研究与示范给予立项支持。

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制定标准 建议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制定富硒功能农产品标准,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科学补硒认知亟待普及

大众缺乏科学补硒的意识,关键在于对硒缺乏认知,而这个教育的过程十分漫长,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信力。国内富硒食品生产企业盛硒德源健康产业集团多年来致力推动硒产业的发展。该集团总裁储震表示,推进硒产业发展,需要社会对硒产业的认同与支持。

社会缺乏对硒产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目前,已有部分富硒地区政府对硒产业有较为前沿的认知,如湖北(含世界硒都湖北恩施)、广西、陕西等地区,已编写较为完善的硒产业发展规划。但很多地方的大众消费者,仍然对硒产业缺乏理解,核心根源在于大众对硒之于人体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会以质疑的眼光看待硒产业的推广。此外,硒产业的社会教育仍然有待完善。中国地域辽阔,很多产品的认知需要发展过程,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宣传有较大的限制,大众对好的产品,难以建立充分的认知,而社会层面的科普教育又相对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整合科研 农业资源

完善硒产业链

硒产业的推动者之一,盛硒德源健康产业集团取得的进展是多维度的,实现补硒产品的技术升级,集团所研发的活性植物硒蛋白技术,相较于传统产品,实现了安全、高效、低毒,尤其是吸收率方面,表现优秀。不仅如此,植物硒蛋白原料也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了人工化规模种植,种植及萃取过程已申报相关专利,极大降低了终端用户的补硒成本,让补硒事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近两年我国大力推动科学补硒事业的发展,2014年起,由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主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协、恩施市科协、恩施市旅游协会、恩施盛硒德源健康产业集团等8家单位协办的“科学补硒·健康生活”公益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展开,该活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100个以上的城市,举办1000场科学补硒公益宣传活动。盛硒德源健康产业集团是唯一一个高科技背景的功能补硒方案提供者,2015年累计投入资源已达3400万元。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超过500人规模的科普会议120场,直接影响人群达8万人;500人以下规模科普会议2200场,影响人次24万。

值得指出的是,在推动硒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带动了硒产业链的完善。目前,已经完成了上万亩种植基地的建设规划。在研发环节,与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恩施农科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在营销环节,也已建立了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的销售与物流网络,保障了补硒事业的顺利展开。

在推动中国补硒事业发展过程中,凭借世界硒都湖北恩施独特的硒资源,通过将科技研发、硒都旅游、富硒农业等进行系列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恩施地方经济的发展。2015年,促成了1.5万人次前往恩施旅游,拉动了旅游经济。

补硒认识普及度仍待提高

硒产业政策及标准亟待完善

中国有72%的地区低硒或缺硒,9亿人低硒或缺硒,但是只有不到1%的人认识到硒对健康的作用,大众还没有充分了解到补硒对健康的重要性。

硒产业政策及标准亟待完善。当补硒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硒产业科研投入大量增加,这也导致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断增长,新形态的富硒产品(如植物有机硒等)层出不穷,但行业标准相对滞后,目前保健食品批文仅有亚硒酸钠、硒酵母两大主要成分,更新型的硒形态如植物有机硒等需要尽快建立标准并鼓励纳入保健食品批文的允许范畴,以便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可以考虑与富硒产业相结合的方式,以商带农,即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优惠了供给侧的优化企业,还造福了上游的农民,一举多得。此外,对于硒产业的高科技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于硒产业推广的标杆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这样有利于提升科技硒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开放保健医疗政策,将科学补硒纳入医疗健康体系。长期以来,保健医疗一直游离在公众医疗福利体系之外。科学补硒可以有效预防缺硒相关的疾病,这一点受到国际医学界的一致认可。将科学补硒纳入保健医疗,对于富硒产业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造福更多的家庭。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