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富硒农产品(宜春富硒产品)
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富硒米
长寿之乡广西宜州
今年,祥贝乡大莫村“富硒米”喜获丰收,村民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稻谷也陆续晾晒装袋亟待出售,但订单收购的公司没有接到订单,销售成了村民的一大难题。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面临滞销,该乡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助力“富硒米”销售。
为了解决销售难题,该乡党委政府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联系各后盾单位,向各单位工会发出助农倡议书,得到各后盾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积极联系广西扶贫产品供应商—河池宜州隶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收购”模式,确保稳定的销售渠道。因大莫村“富硒米”绿色无公害、米香浓郁、香糯柔软,受到广大居民喜爱。目前,河池宜州隶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收购群众稻谷10吨,销售“富硒米”7吨左右,每户农户增收1500-2000元。
据了解,该乡党委政府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大莫村“富硒米”销售渠道窄等问题,该乡将持续加大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大莫村“富硒米”的知名度,使农民的“收获”变成“收益”,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长寿之乡贵州铜鼓
清晨,高桥乡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街上只有依稀几个行人,集镇周围的鸡鸣鸟叫此起彼伏。早上6点,高桥村村民吴其伟骑上摩托车,准时出发,沿着平坦的水泥马路,从集镇赶往高桥村米粉加工厂上班。
“我在外地打零工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妻子在村里带孩子,全家人的开支都靠我一个人。”吴其伟回忆道,“前两年,得益于政府的易地搬迁政策,我们告别以前的破旧房子,搬进了乡里的安置小区,村里办起米粉加工厂后,父亲和我妻子跟我一样,都在厂里上班,家庭收入翻了好几倍。”
早年间,高桥村的村民靠山吃山,大多数在山里从事伐木工作。封山育林后,村民收入锐减。和吴其伟一样,很多村民走出大山,离开村庄,前往外地务工。
去年10月,高桥村与江西德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新建了一栋面积达42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米粉加工。企业通过租赁村集体的厂房,只需投入机器设备就可进行生产。目前,这家企业日产米粉6吨,吸纳了高桥村及周边村庄32名村民就业,员工平均每月工资3000元。“企业+村集体”的形式,让村民有更多的机会在家门口就业。
不仅如此,高桥村还筹资130万元,在厂房的屋顶建设了32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今年1至8月,已发电16万千瓦时,预计年收入达到10万元。
村旁的金沙河潺潺流淌,走过河上的小桥,是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稻田。“原来自己种的稻谷卖不出去,现在村里的合作社统一选种,统一收购,不愁卖了。”今年62岁的村民王志峰在自家的田边高兴地说。2018年,高桥村成立了绿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了富硒水稻340亩,还购置了收割机、风干机和碾米机。从水稻选种、技术指导和收购等方面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高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村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我们要把村里的富硒米和米粉加工产业结合起来,发展高端绿色食品,擦亮自己的‘高桥星’品牌,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高桥村党支部书记王雄说。
长寿之乡广西东兰
兰木乡位于东兰县西南部,东与武篆镇接壤,南与巴马县平峒乡毗邻,西与凤山县袍里乡交界,北与泗孟乡、东兰镇相连,是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县与中国长寿之乡东兰县和凤山县长寿金三角中心区域。这里区位优势而独特,全乡三分土七分山,定桃村、纳核村、同仕村等四面高山耸立,中间有一片4300多亩良田,土壤富硒,是东兰的“稻米之花”,该乡素有“好吃不过兰木米”之美称。
近年来,兰木乡立足自然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着力打造特色的富硒米农业种植,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兰木乡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红色文化、创意科技相融合,绘成一幅美丽的稻田艺术画,用乡村振兴的舞台向建党百年献礼,共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兰木乡的水稻不仅好看好吃,也是兰木乡迈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广西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室里,工人们分工协作,有序地将墨米装袋、称量真空包装、印上生产日期。
合作社社长黄金龙说,我们的社员都是周边的群众,发展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种植水稻也有盼头,让全国人民也能吃上兰木米。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销量达到1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7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
除了兰木米,兰木乡还有一大土特产——红薯粉,它是人们过年过节桌上必备的佳肴之一。如今,红薯粉已成为定桃、弄占、弄辉、弄中、央佑等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据了解,东兰县嘉嘉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6月兴建,占地面积7亩,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该加工厂按照流水式生产线建设,实现从原材料的清洗、成浆、蒸煮、烘干、切割至成型包装全程自动化、机械化及红薯粉生产量产化,平均产粉量3吨/每天,最高可达5吨/每天,预计实现年产值800万元。
兰木乡依托自身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兰木米品牌为特色,以稻田艺术画为吸引点,以特色乡村为支撑,通过打造稻田景观休闲区、稻田文化体验区实现了融合旅游功能业态、增强市场吸引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带动农民增收。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到访,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