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农产品致富(致富农富硒产品有哪些)
编者按
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也将迈入新的征程,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功能型农业渐渐兴起,富硒农产品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食品安全消费主流。
硒作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不但可以维持正常生理代谢,适当补硒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排毒、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是唯一获得“长寿元素”称号的微量元素。功能时代的富硒农产品,不仅有效富集了健康微量营养元素——硒,而且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好的发展前景。
选用安全、可靠的有机硒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这离不开“从田头到餐桌”的富硒全产业链条,尤其离不开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下称资环所),便有这样一支科研队伍,为作物增效富硒升帆,为农民产业增收护航。
紧跟产业需求,注入“硬核”科技
谈到硒的健康摄取,不得不提到硒的含量和分布。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为亿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全世界超过1/5的国家缺硒,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2/3以上的耕地处于缺硒状态,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硒含量不足。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籽粒中硒的平均含量多处于30-70 μg/kg之间,理想值在100 μg/kg以上。中国人日均硒摄入量仅为28-40 μg,远低于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值50 μg。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有3亿人缺硒,有6亿人需要补硒。
含量不够,技术来凑。“对于大多数地区,都需要通过外援手段来提高粮食中硒含的量”,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张木如是说。
据介绍,华南地区酸性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差,施入土壤中的硒作物吸收困难,叶面喷施硒肥虽然有效性高,但是若把握不好喷施浓度及喷施节点,会导致可食部位总硒含量易超标、有机硒占比偏低,容易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此外,叶面喷施硒肥风险性相对较高,需要在专家的精准指导下开展,而土壤施用风险相对较小且较为适合标准化、规模化作物富硒生产。
位于梅州市、惠州市、佛山市等的富硒水稻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田
富硒市场究竟有多广阔?科学家算了一笔账:以每日人体摄入量50μg来计算,假设全由大米来提供,如若摄入的是符合国家富硒米标准上限(硒含量为0.3mg/kg),那么,平均每天每人需要摄入富硒大米约为0.17kg,则人均年消费达61.20kg。
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功能型农产品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例达到1%,2030年可达10%,富硒产品作为功能型农产品的“中坚力量”,具有广阔市场发展潜力。
张木所在的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土壤与肥料研究团队在作物增效富硒研究方面走在广东省的前列。近五年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作物富硒相关科研项目10余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其中2项已授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增效富硒技术及产品也在全省30多家企业及合作社开展产业化示范及应用。
重点关注“有机态硒”,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赋予了农业产业新的时代内涵。
在汕尾市陆丰县,万亩沙滩富硒番薯一览无余,结出的硕果产量高、商品属性佳;在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脉富硒茶叶郁郁葱葱,既是广袤大地的天然画卷,也是山林农户的致富之田;在梅州市梅县、五华县,一大片富硒水稻迎风摇摆,不时吹起一阵阵金黄的稻浪……
汕尾市海丰县富硒茶基地
江门台山市富硒水稻基地
“这里都是沙地栽培,不保水、也不保肥,通过土施硒肥的方式生产富硒番薯是行不通的”,汕尾陆丰县碣石镇万亩番薯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说。如何实现轻简化施肥又能达到增效富硒的效果?省农科院资环所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汕尾市陆丰县沙滩富硒番薯
“如何实现轻简化栽培、怎样减少用工成本,这些都是农业企业及农户比较关心的问题”,张木说,团队多次下到田间开展试验、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终于推出了沙地番薯专用增效富硒肥料。
这款肥料所含的硒在沙土里不易流失,在栽培前施用一次就能满足番薯富硒的需求,而且还能促进作物的生长。
有了富硒技术加持,农产品的经济价值翻了番。“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带来的技术,我是打心底里认可的”,下到乡间,有农户这样对张木说。
左图:作物专用富硒肥料 右图:作物促生富硒肥料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在提升技术支撑时,不但关注总硒含量,而且尤其重视有机硒的占比,并为广东省引入富硒产品认证,进一步规范广东富硒产业发展秩序。目前,已有5家农业企业的产品通过了富硒认证。
富硒产品认证证书样板
“将生态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徐培智所长说。在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环节,团队研发了增效富硒肥配方及配套施用技术,可以简化施肥流程、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生成出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富硒农产品。
富硒产品的食疗功效,富硒市场的开发应用,能够抢占功能性农产品的制高点。
依托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雄厚的技术优势,开创我省首个农产品富硒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模式,为企业及农户提供包含“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富硒产业规划-增效富硒技术应用-产后富硒水平检测-富硒认证”在内的全套产业支撑技术。
在富硒肥料生产加工技术环节,增效富硒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针对不同作物或栽培需求进行多元化处理,生产增效富硒肥料,提供包含“硒肥形态搭配方案→增效技术植入方案→作物专用及产品多元化方案→配套施用技术”在内的产业化技术支撑。
据悉,一是增效富硒技术与化肥生产进行技术融合后投产作物专用富硒肥。例如,开展富硒稻米生产时实现在插秧前一次性施用,即能满足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减少施肥次数、节省施肥劳动力成本,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富硒稻米,实现稻米富硒的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二是增效富硒技术与有机肥进行技术融合后投产富硒有机肥,有机肥加工过程中以低成本有机硒物料为载体,结合特定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出不添加化学物料的富硒有机肥,可轻松实现富硒栽培与有机栽培的同步。
识别真假“富硒”,服务农业产业
“以前选择食材产品通常讲究的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不超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要求会更高,除那些指标之外还越来越看重营养功效,比如人们愿意花多几倍的价钱去购买富硒产品”,张木说。
作为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苹果以及富硒玉米等在市面上层出不穷。
可是,对于富硒产品的真相,许多人却是一头雾水。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叫做富硒食品呢?
富硒产品实际上不富硒、富硒产品硒含量过高、富硒产品有机硒占比偏低……这一系列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作物富硒标准不健全、缺乏相应标准的约束,给市场投机行为留下生存空间。
近日,华南富硒产品认证工作站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广东省农科院举行,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杨少海、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徐培智,招商局检测认证(重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沿飞,重庆金质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广东明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邱贤潮、总经理吴小铭,共同参与揭牌。
华南富硒产品认证工作站签约暨揭牌仪式
杨少海提出,资环所长期致力于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等相关研究工作,在农产品富硒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卓有成效,期望合作三方明确权利义务,建立良好合作机制,为富硒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经富硒认证的产品中,有近90%是通过重庆金质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开展的认证。李沿飞强调,以广东省农科院资环所的技术研发力量做支撑,检测认证行业和富硒产业才能稳健有序的发展。
徐培智所长谈到,华南富硒产品认证工作站的成立,是科研成果与产业化深度结合的新起点,也是产业发展转型跨越的强力引擎。他强调,要公平、公正、规范地开展技术服务及认证工作,引导富硒产业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优质健康的功能食品。
华南富硒产品认证工作站
翻开全国各地富硒产业“目录”,不难看出,有了富硒认证,农产品的“含金量”将更上一层楼。华南富硒产品认证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华南富硒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有力推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富硒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记者】郑玉婷
【统筹】喻淑琴()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