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米产品详情(富硒米品牌排行榜)

硒宝 12-17 18:06 179次浏览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保护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解除重金属毒害和预防癌变等功效,被世界营养专家誉为“生命的神奇元素”。硒之所以被全球关注,是因为硒能给人类带来健康、幸福和美丽。人若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等40多种疾病,因而硒是生命的“保护神”。硒是河池长寿之乡的“灵气”,也是揭开寿乡的科学“谜底”,它是奠定河池长寿养生、长寿文化、长寿经济的天然基础。在河池离不开硒,避开之谈不上长寿、谈不上养生、更谈不上文化。开发富硒食品,发展富硒农业,可加快我市农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也是实现河池现代农业向特色、特质、特效目标迈进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路径和办法。河池发展富硒农业,大有硒望,但关键在人。

一、河池富硒农业开发的优势

1、天然土壤富硒。全市11个县(市、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砂页岩、石灰岩、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土质多为粘壤,pH值在5.6-8.1之间,土壤中硒的补充持续性强,易被作物吸收。据2013-2014年我市329个样品调查,全市11个县(市、区)土壤都含硒,多数乡村土壤富硒,其中达富硒土壤指标(0.4mg/kg以上)的占样品总数的58.6%。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采样化验,土壤硒含量在0.28~1.77mg/kg之间,其中达到富硒标准的占67.9%,是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天然富硒地区。在河池,开发富硒食品,天然禀赋,大有可为。

2、作物普遍含硒。据抽样检测,在全市境内栽培的水稻、玉米、红薯、蔬菜、黄豆、水果、甘蔗等17种作物中均含有硒,占检测样品的100%。其中有部分作物品种天然达到国家富硒标准。如东兰墨米(0.37~0.65mg/kg)、巴马火麻(0.23~0.51mg/kg)、凤山香粳(0.22~0.36mg/kg)、南丹优质稻(0.18~0.32mg/kg)、天峨珍珠李(0.07~0.09mg/kg)、环江红心香柚(0.05~0.08mg/kg)等,较多的天然富硒作物品种为开发富硒特色农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种质资源。

富硒米产品详情(富硒米品牌排行榜)-硒宝网

3、生态气候优越。我市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9.5℃,大部分地区无严冬。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447~163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70~1690毫米,无霜期316天。生态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粮食、蔬菜、水果等多种作物生长。

4、富硒技术成熟。经过2012年以来在南丹、东兰、巴马、凤山、天峨等县的试验示范,我市农业部门已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富硒稻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油、富硒酒类等12种生产关键技术。目前已成功打造出东兰富硒墨米、东兰富硒香粳、东兰富硒墨米酒;巴马富硒火麻茶、巴马富硒火麻粉;凤山富硒百乐香粳;南丹“中科群源”富硒调理米、富硒山茶油;天峨富硒珍珠李;环江富硒红心香柚等特色产品,为我市富硒农业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河池富硒农业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池富硒农业从2012年开始在南丹县六寨镇示范。2013年以来,在市、县农业部门的推动下,东兰、巴马、凤山、天峨、金城江、环江等县(区)已组织示范推广,至2014年已建立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示范基地18个,示范面积8580亩,富硒农产品产量达0.31万吨,总产值3987.6万元。参与富硒产业开发的加工企业有8个、专业合作社有16个。从开发时间、示范面积、产品数量和品牌打造上看,目前全区领先。2014年10月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现场会在我市东兰县召开,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但相对于国内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湖南桃源等地区而言,我市的富硒农业开发起步较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起步较晚,认知度低。湖北恩施市早在1987年已正式开发,现形成了富硒茶等十大产业,富硒产业年产值达27亿元,拥有“中国第一高硒区”、“中国硒都”之美誉;江西丰城市于2006年发现富硒资源,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富硒发展快、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贵州开阳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称,富硒大米等走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面对国内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富硒产业和产品,我市富硒资源发现较晚,因而产业开发在时间上迟了一步,集中表现为地域性与产品知名度不高,企业规模与品牌影响力不大,在全国大市场缺乏明显的辨别标志和一定的市场认知度。

2、产品层级低,促销手段单一。从我市现有产品体系看,产品仅仅是种植类,如大米、水果、油料等,缺乏深度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较低。富硒养殖业产品很少。此外,企业、基地在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上,缺乏有影响、有创意的市场促销方法,很大程度地依靠农业部门的鼓动与呼吁。

3、加工能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目前我市从事富硒产品加工的企业有9家,如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东兰墨米酒厂、东兰长寿保健食品厂、东兰绿色食品厂、巴马华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巴马巴硒农业开发公司、巴马神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科技实力不强,高精产品开发不足、盈利能力较低,特色品牌不多、影响力有限,企业加工带动力弱,在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等方面实力不强。

4、政府扶持力小,宣传有待提升。目前,我市富硒农业仅仅在自治区农业部门层面有一定的扶持项目,在市、县两级政府还缺少专项投入,开发资金明显不足,示范规模较小。此外,对富硒农产品的认识从多数政府官员到农村百姓还是空白,只停留在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上,对硒知识的普及、富硒技术和富硒资源开发意义等宣传还缺乏社会共识,政府与媒体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三、我市富硒农业开发的对策建议

富硒米产品详情(富硒米品牌排行榜)-硒宝网

发展河池富硒农业,应围绕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开发、打造品牌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大打“寿乡生态富硒特色品牌”,把我市富硒产业做特、做优、做强。

1、全面开展富硒资源调查。目前我市西北部6县已展开调查,东南部县份调查较少,全市富硒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摸清。开发富硒农业,必须要立足我市本地资源优势,首先摸清富硒土壤资源分布与富硒动植物种类,做到心中有底。只有利用本地土壤富硒、作物富硒、动物富硒资源优势,富硒农产品开发才具有寿乡影响力、农村号召力、发展生命力。

2、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的基础上,把本地最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开发条件的并适宜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做好面积规划与品种布局。一是抓大放小。不求全,而求大,不开“百货店”、而做“专卖店”。可借鉴陕西紫阳打造茶叶基地时舍弃“一村一品”、“一家一业”而采用“一镇一品”的做法,提升开发规模水平,为产业壮大建立基础。二是扶强做优。坚持“因乡适宜、集中连片、节约用地、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原则,在规划水稻、玉米、蔬菜、水果、油茶、肉牛、家禽等重点富硒产业时,要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五大产业:①富硒稻米。河池富硒稻米开发已有3年历史,目前初具规模,种植效益较高,产品易贮易管,可建成稳定型的生态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如种植50万亩面积,年产量可达25万吨,成为原产值过15亿元的支柱产业。②富硒杂粮。以寿乡“五谷基地”为龙头,引导山区农民扩种墨米、黑芝麻、黑黄豆、黑饭豆、紫糯玉米等“黑五类”特色保健杂粮,打造寿乡优质、特色杂粮出口基地。③富硒特果。以特为先,重点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优质水果品种,如天峨的珍珠李、南丹的黄腊李和猕猴桃、罗城的毛葡萄、环江的红心香柚等,以优质占领市场。④富硒特菜。围绕菜蓝子基地建设,重点开发优质瓜菜与桑枝食用菌、木耳、云耳等特色菜品,丰富高端市场供应。⑤富硒特油。以山茶油、菜籽油、火麻油、葵籽油、花生油为重点,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富硒食用油,为餐桌安全用油提供保障。以上各产业要与当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整合创建,互相推进,共促发展。

3、引导企业与农民规模开发。市、县政府要鼓励“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以富硒基地为依托,以公司为纽带,以农民为保障,整合产、加、销各方资源,联合推动富硒农产品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一是扩基地。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当地农民入股的多元投资机制,加强产业基地交通、灌溉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二是壮加工。富硒加工企业是富硒产业发展的先头驱动力。各县要培育一批富硒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激发产业开发的带动力,发挥企业在基地、产品与市场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市场开拓,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精心包装本地优势项目,引进科研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办大企业、好企业,为富硒产业找对“婆家”,获得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三是开发新产品。富硒产品要从低层次向高档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元型、由原材料经销向深度加工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为拳头打造核心竞争力。对连片开发、实现规模效益、带动效果明显的公司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市、县政府每年要进行一次公开表彰奖励,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富硒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4、开展富硒产品认定。产品认定是富硒农产品的质量标志,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资质保证。在指导农民生产、企业深度加工与包装设计的同时,每年组织1-2次富硒产品认定与督查,以维护我市寿乡特色富硒农产品的市场信誉。

5、实施品牌战略。要走高端开发路线,实施寿乡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大手笔、高密度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我市“以硒为贵”、“以硒养生”“以硒旅游”。一是富硒县域品牌。全市要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富硒之乡、长寿河池”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辨识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出河池“金色名片”。如制定印有河池寿乡字样的标识,统一张贴境内的富硒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以县域名义冠名大型活动等。二是企业品牌。培植和做强企业主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群,放大企业“富硒光环”。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力度,积极牵线搭桥,以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三是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度开发,联合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成长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一要与其他富硒地区的深入比较研究,凸显我市特色。二要制定富硒技术标准和标签使用规范。凡是未经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产品出售。对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纪录不良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长远开发。三要建立起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环保、安全监管。

6、创新宣传,扩大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富硒产品网站等开展“认识硒价值、发展硒产品、促进人健康”等知识宣传,广辟“认硒之路”。利用农产品推介会、影视专题片、超市上专柜等方式,全力推介河池富硒系列产品,实现升级消费。要结合养生文化、长寿文化、饮食文化等开展硒文化宣传,如举办全硒宴、长寿之乡旅行等多种主题活动,彰显我市硒文化魅力。加强与恩施等地合作,共同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实现抱团发展。

7、组织专业营销队伍。营销可以促进生产,也可以拉动市场消费,是实现富硒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产品收获季节,每年开展2-3次的促销活动。通过市场促销,实现产品迈出国门,出口创汇,带动河池富硒特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