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预防糖尿病(补硒能预防糖尿病发生吗)

硒宝 12-13 18:08 180次浏览

目前,糖尿病肾病正在逐步取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成为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的第一大诱发因素。欧美发达国家大多如此。

01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与高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吸烟以及高蛋白饮食等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高血糖

血糖增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表现,也是引起肾脏病变的主要原因。持续高血糖可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球动脉硬化,造成肾单位破坏。

高血糖就像一种腐蚀剂,如果浓度过高,就会与血管和脏器的蛋白质发生“糖化反应”,使血管和脏器受到损害。

高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肾脏血液动力学紊乱,促进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升高肾脏毛细血管内压力,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4例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7~14年,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为55%,血压正常者中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仅为13%。高血压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高血压能够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脂质代谢紊乱

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的损伤,加速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最近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可以直接诱发糖尿病肾病,使患者的肾功能逐渐衰退。

吸烟

吸烟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中,烟草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机制。多数研究提示,吸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

其他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相当高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同胞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是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同胞的5倍。(相似的基因和相似的生活习惯增加了风险)

糖尿病肾病预防的关键是控制血糖。

02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1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病毒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需要胰岛素治疗)。

而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外在危险因素,使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糖尿病是内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具体到每个个体,情况非常复杂。但总的看来,是某些先天因素(遗传)在外在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分泌量的不足,或造成“胰岛素抵抗”,使正常分泌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造成血糖升高,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紊乱,出现各类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并可影响寿命。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还有,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

那么肥胖者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呢?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叫做“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

从时间上来看

1978年,0.6%;1980年,0.67%;1986年,0.9%;1994年,2.5%;1998年,3.2%;2007年,9.7%;2010年,11.6%;在过去的 30 年(1980~2010),7 次全国糖尿病调查,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17 倍,糖尿病的患病率已从0.67% 增加到11.6%。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也有所增加,从 1994 年的2.09% 到2010 的 27.2%。

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几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这就是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地区分布来看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一二线城市的发病率高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农村的发病率高于三四线偏远乡村。上海的糖尿病发病率约10%,而最偏远的乡村糖尿病发病率可以低于1%。生活水平的高低和发病率相关性较大。

从饮食结构来看

偏远乡村的饮食结构以谷物和蔬菜为主,相对的油脂摄入较少,而发达地区的饮食结构,谷物占的比重相对减少,肉类,油脂的摄入较多。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和吃糖类多有关。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谷物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类,以前的人,米饭可以吃两大碗,油水吃的少,胖的人少,糖尿病发病率低;现在的人,米饭只能吃一小碗,有的甚至不吃米饭,但肉类,油脂吃的多,胖的人多,糖尿病发病率大大增加。有研究认为: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美国医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诱发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最危险因素不是糖而是脂肪。

根据“谷物保护曲线”理论,提倡在一般情况下食谱中的总热量主要(>5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其他来自足够的蛋白质和低脂肪。

03

如何预防II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的预防:1、饮食控制(管住嘴);2、适当运动(迈开腿);3、适当营养素补充(营养均衡);4、良好的生活习惯。(I型糖尿病用胰岛素)

饮食控制(管住嘴)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用饮食控制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的摄入

饮食控制首先要注意总热量的摄入,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或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5kg。

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在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中,碳水化合物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根据“谷物保护曲线”理论,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2、蛋白质

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蛋白质的代谢异常是糖代谢异常的基础。需要每天摄入适当的优质蛋白,但也不能过量。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0.9g。

3、脂肪

脂肪的过多摄入,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几率,也会促进糖尿病的发展,因此需要适当限制油脂的摄入。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从三餐的分配上,一般建议,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有些专家甚至建议:过午不食。但我不赞同,太饿了,所以晚餐适当少吃即可,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

适当运动(迈开腿)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适当营养素补充(营养均衡)

II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糖代谢紊乱的基础,往往是蛋白质代谢紊乱和营养的不均衡,尤其是代谢性辅酶的缺乏和肝脏代谢能力的下降。

额外补充相对不足的营养素,例如: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同时限制过多的热量和油脂的摄入,减轻肝脏和身体的负担。

例如:每天摄入维生素C100毫克~200毫克+复合维生素B族2粒~4粒+维生素B6一粒(10毫克)。

另外,可以考虑钙尔奇D(600毫克钙)、葡萄糖酸锌片(10毫克锌)和硒酵母片(50微克硒)等各一粒。

可能还有朋友,有下面的疑问:

为什么不用善存片?

善存当然是可以用的。但是其蛋白质、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够,需要额外补充。

B族维生素的来源,主要来自食物中的含量和肠道细菌的分泌。

以米为例:糙米中的维生素含量要比精米高的多。现代人越吃越精,反而促进了营养的不均衡,增加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

加之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了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减少,又降低了肠道维生素B族的生成,使情况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因此,对于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溶性维生素的额外补充是必须的。但也不要过量,细水常流。

吃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不是就不需要吃其他药物了?

当然不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只是辅助,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再者,营养调整的效果,还取决于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独木难支,再好的方案都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益的。虽然有些说法可能有玄学的成分,例如:为什么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

中医认为:晚上的子时(晚上11点到临晨1点)属于肝经,是肝脏解毒的时间。当然,实际上肝脏24小时都在工作,只不过晚上空腹状态,可能肝脏有更多的时间解毒和休息。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身体好。现代人很多做不到,这篇文章仅供有心人参考。

-作者-

清水,资深肾友,透析龄12年,有着丰富的血液透析知识和经验,善于解答患者日常透析中的各种问题,活跃于爱肾肾友群,经常和肾友分享透析经验,为爱肾肾友答疑解惑,深得大家的喜爱。

补硒预防糖尿病(补硒能预防糖尿病发生吗)-硒宝网

补硒预防糖尿病(补硒能预防糖尿病发生吗)-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