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后能补硒吗(移植后能吃硒元素)
一、深山里的抗癌英雄
王老汉六十三,患了癌症进深山
喝山茶来吃野果,巧把硒补使命安。
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癌症患者,跑到大山里野居多年。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活得更加健康,连胃部肿瘤也消失了。这样的奇迹你相信吗?
王剑三,男,63岁,铜陵市狮子山居民,一家修理厂退休工人,1997年2月,检查出胃癌晚期,因老王家境贫寒,老伴没有工作,儿子刚刚成家。他想,自己已老了,不能再给家中增加负担,因此坚决拒绝住院。每天因病郁郁过活的老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医学杂志上得知,癌症并非绝症,关键在于积极心态,老王心想反正免不了一死,在家发愁等死,不如到偏远山区,调整调整心态,过两天清闲日子。
当年4月份,他不顾家人反对,去了当年下放过的石台县珂田乡大山村,这里地处深山,一个230人的古村落就建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脚下,一潭清泉从山腰潺潺流下,养育着全村的老老少少。老王安顿后,整天在山间采食野果,闲时取天然泉水,烧水饮茶自得其乐,平时他还收集一些治癌偏方,上山采药,下山熬药。就这样,一晃就是五年,老王不但没死,后来回城到医院检查,结果癌症细胞竟全部消失。
这一奇迹发生后,立即在当地引起轰动,同时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热切关注。2004年5月,由中国科大绿色科技中心等权威机构组成的专门调查小组检测发现,大山村土壤中硒的含量非常高。该地区属国内第三大富硒区。专家们据此认为,王剑三的康复与他5年来饮食当地富硒的野茶、野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硒与癌密切相关的六点客观事实
第一点:土壤中含硒量越低,居民癌症死亡率越高
Shamberger在1969年研究了美国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常明显地表明土壤中硒含量越低,癌症死亡率越高。
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近年来测定分析了某县结肠癌高发地区16个乡镇的土壤和粮食中的硒含量,结果发现,结肠癌发病率高的乡镇,其土壤和粮食中的硒含量都显著低于发病率低的乡镇。
江西医学院刘延芳等江西省30多个县同步、随机采集土壤样品372份,研究硒、铜等6种微量元素与癌症的关系,其结果是,硒含量与15种癌症的总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浙江省某县土壤中可溶性硒含量显著低于杭州市,而杭州市大肠癌死亡率仅为该县的1/4。不得不使人考虑土壤中含硒量低,可能是该县大肠癌高发的一个危险因素。
我国湖北恩施是高硒区,该地区的癌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全国的—般水平。
……
许多资料证实,土壤中含硒量越低,当地居民癌症死亡率越高。
第二点:摄取硒少的人群,癌症死亡率高
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主席施劳斯(Schrauzelr, 1977),把世界上27个国家人群的硒摄取量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列了一个表,发现在饮食中硒摄取量低的人群,它们的结肠癌等7种癌的死亡率则高,普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乳腺癌死亡率与硒摄取量的关系更为突出。做完了这些统计之后,施劳斯颇有感慨地说,如果美国妇女现在开始多吃点硒,提高自己的血硒水平,在几年之后,全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可望降低。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陈君石等在我国65个县进行了多种营养素与癌症死亡率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认为癌症死亡率是与膳食中的硒摄取量具有相关性的。即硒摄取量越低,食管癌与胃癌的死亡率越高,使血硒水平与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人类通过饮食摄入硒的多少,主要反映到血液中的硒含量(常称血硒水平),从某人的血硒水平可以反映这个人是否处于缺硒状态,因此血硒水平与癌症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第三点:血硒水平低,癌症死亡率高
癌症病人与健康人的血硒水平常有明显差异。一般说来,癌症病人的血硒水平较低,而且降低的程度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奥拉维(Allaway)研究了1959—1961年美国19个城市中35—74岁白种人的血硒水平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是:血硒水平低,则癌症死亡率高。
施劳斯(Schrauzer)从日本、中国台湾、泰国、菲律宾、波多黎各岛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地区收集的血库样本中,血硒含量在0. 26-0. 29微克/克之间。1964—1965年这些国家和地区报道,经年龄调整后(扣除年老等自然死亡数)癌症死亡率每10万人为0.8—8. 5人。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爱尔兰、西德、瑞典、奥地利和挪威收集的血库样品中,硒浓度范围在0.07-0. 20微克/克之间,其乳腺癌死亡率为每10万人高达16. 9-23. 3人,可见血硒浓度高则癌症死亡率低,反则反之。
还有人报道了22个国家的人群血硒含量与乳腺癌、结肠癌的死亡率也呈负相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树玉等,开展了中国8省24个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癌症调整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食管癌、胃癌及肝癌死亡率与血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消化道癌病人血硒水平降低是最为明显的。
第四点:癌症患者的血硒含量低于健康者
许多人将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硒水平进行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癌症患者的血硒含量确实比健康者低。
表1:健康人与癌症患者血硒含量的比较
江苏省某县肝癌高发区,不同发病人群的血硒水平与肝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乳腺癌患者的血硒浓度低于健康对照,也低于良性乳腺病变的妇女。
云南省某矿区肺癌患者的血硒水平低于正常人。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病人血清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测定33例肝癌患者的血清硒含量,显著低于20例健康人。
还有人对比了癌与非癌患者的血浆和血细胞的含硒量,发现胃癌患者的含硒量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
近年把血硒水平与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化,即进行追踪研究,在医学上称之为前瞻性研究。
萨洛蒙(Salonen)在芬兰首先掌握了8113人的血清水平的资料,6年后,其中128人患了癌症,这时在原先的8000多人中,选择在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等都与这些癌症患者相匹配的128名健康人作对照进行比较,发现6年前患者的血清硒含量明显地比健康人低。
萨洛蒙又报道了芬兰的另一个1215人的研究队列,在1977-1984年间,有51例癌症死亡,同样找了51例年龄、性别和吸烟等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死亡者发病前的血清硒含量也明显地比健康人低。
近年,Brooks等(2001)报道,对52名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前后分别采集血样,与96名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血液中的硒浓度较低,会使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增加4到5倍。因此认为血液中硒元素含量较低的人群是前列腺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第五点:癌症患者的发硒含量只及健康人的一半
人的头发表面,有一层硬的难以渗透的角质结构,封住了头发中的化学成份,动物的被毛也是这种情况,就像记录器一样记录下了毛发生长当时生物机体的营养状况。头发中的元素成份反映了当时人体对这些元素的摄取量,使头发成为比较稳定的指示物。因此按严格规定处理过的人发分析,经常用于研究环境中的元素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上海市环保所,分析了人头发中的硒含量,发现癌症病人的头发硒含量还不到正常人的1/2。
苏娥等人测定了子宫颈癌病人的发硒含量,结果是显著低于健康人。
张企兰等人调查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硒含量,也比正常水平低。
辛马亚(Thimaya)把人的血清硒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发硒与疾病的关系分别画成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癌症患者和心脏病患者的发硒和血硒水平都比正常人低。
徐辉碧等(1984),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将硒等8种微量元素组成微量元素谱,识别处理健康人、早期肺癌病人和肺癌病人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可以看出:健康人、早期肺癌病人和肺癌病人的硒元素等含量分区明显,根据这种图谱预报早期肺癌的准确率达86%以上。
第六点:癌组织中的硒含量特别高
同一地区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居住环境相同,食物结构相似,摄入的硒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血液中的硒水平会低呢,他们摄入的硒到何处去了?
魏华臣等发现,肺癌患者的血硒水平下降时,肺硒量却明显上升。肺脏中的硒含量又是很不均匀的,肺癌组织含硒量最高,癌周围的肺组织含硒量居第二位,含硒量最低的是健康的肺组织以及良性病变的肺组织。
万献尧(1992)报道,肺癌组织的硒含量是癌旁肺组织硒含量的4. 3倍;张俊年(1994)报道,大肠癌组织的硒含量是正常肠粘膜硒含量的1.4倍;陈贻华(1994)报道,胃肠癌组织的硒含量是同源非癌胃肠组织硒含量的1. 3倍;另外,恶性胸腹水也是癌性病理产物,李凌(1994)研究的恶性胸腹水的硒含量是良性胸腹水硒含量的12. 2倍。
施瓦特(Schwarty)等报导,乳腺癌组织的含硒量,是正常乳腺组织含硒量的2—6倍。骨肿瘤组织的含硒量是正常组织的9—14倍。
卡拉里力(Caralieri)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人摄入的放射性硒(75Se),发现最后是积聚在颅部、肺部及腹部的恶性肿瘤组织中。
有人曾试用硒作为临床上体内肿痛定位的示踪剂。
三、硒对实验动物的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人们一方面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广泛地调查研究了大量的客观事实,点点滴滴都证明了人类的癌与硒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从动物试验的角度,人为地把硒与癌相联系,再看癌与硒的关系。
实验动物发生癌症,大致有三种途径,即用化学致癌剂诱发动物患癌;将癌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任其扩散而使该动物患癌;以及一些特定的动物能自发性患癌。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无论哪种途径发生的癌,通过补硒都可大幅度降低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例如Thompson(1980)在饲料中添加致癌剂DMBA,95%的实验大鼠发生乳腺癌,鼠平均瘤数2.9个,癌瘤出现的平均潜伏期为50天,在另二个补硒的实验组中,发癌率分别降低为70%和45%,鼠平均瘤数减到1.5和0.9个,发癌潜伏期推后到61和71天。
又如Poriex等(1979)给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但在接种后在腹腔注射亚硒酸钠(1微克硒/克体重),腹水癌的发生率可降低90%。实验结果表明硒抑制了瘤细胞的生长,但对宿主没有明显的毒害。
再如Schrauzer(1978)系统研究了硒对CH纯种雌鼠自发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这种肿瘤由病毒引起,可通过母鼠喂乳儿传给下一代。他观察到带有肿瘤病毒的CH雌鼠的肿瘤发病率高达80-100%。当在饮食中加入适量的硒,肿瘤发病率即急剧降低,30只实验动物仅有3只发病,发病率降到了10%。同时出现肿瘤的潜伏期也延长了,与未补硒的对照组约在出生后4月龄出现肿瘤,而补硒(每克饲料补1微克硒)到18月龄才出现肿瘤。出现肿瘤的鼠数也随补充硒量的增加而减少。
总之,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硒能抑制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移植性肿瘤和自发性肿瘤。
COmbs[1]分析了1949-1986年间的有关硒抑制癌的实验报告,发现较大剂量的硒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的效果:每克饲料中硒含量低于1微克时,肿瘤发生率降低19%;硒含量为1—2微克时,降低42%;2—4微克时,降低45%;4-8微克时,降低41%;高于8微克降低58%。
上述这些肯定而明显的硒的抑癌效果,启发人们去尝试用硒来防治人类的癌症。
四、用硒抗癌见成效
江苏省某县为肝癌高发区,为了全县38万人民的健康,开展了大规模的补硒工作,给粮食喷洒硒肥、生产富硒盐及高硒酵母,使当地人群的血硒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初步结果是,补硒人群的肝癌发病率由1972-1984年的41. 9/10万下降到1985-1988年的30. 4/10万,而未补硒人群则由43. 7/10万增加到51. 4/10万。差异显著。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合作,在中国河南省林县居民中开展了营养预防试验。研究人员对出现食管癌癌前病变上皮重度增生者和普通人群补充维生素和硒。经过5年对近3万多居民进行调查研究,1993年报道的初步结果表明,对已经出现食管癌癌前病变上皮重度增生的人群补充维生素和硒,癌症总死亡率下降了13%,总死亡率减少了9%。
李文广等1992年首次报道了在特定人群中补硒预防肝癌的效果,江苏启东是我国肝癌髙发区,肝癌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有50名肝癌患者,他们从1986年开始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应用硒来预防原发性肝癌。
实验人群通过每天摄入硒200微克,持续两年,结果表明补硒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4年后没有发生肝癌,而不补硒的对照组发生了7例肝癌,肝癌累积发生率为每10万人有1573. 3人患有肝癌。说明补硒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预防肝症效果明显。对肝癌高发家族一级亲属观察两年,补硒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每10万人有175. 36人患上肝癌,未补硒组每10万人有553. 15人患上肝癌。本实验还有补硒能推迟肝癌发病年龄的结果。
李文广在1999年韩国汉城亚洲营养会上又报道:从18000名男性公民中检出2065例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Ag+,肝癌髙危人群)但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分作二组,一组补硒,另组不补硒,前瞻观察二年。结果表明:补硒组血硒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之明显升高,外周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显著降低。特别令人注目的是,补硒组肝癌积累发病率为1708. 63/10万(19/1112),不补硒的对照组为4302. 20/10万(41/953),差异非常明显。从而进一步证实在肝癌高发区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区,补硒可以预防原发性肝癌,补硒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陆瑞芳等(1999)用离休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方法,再次证明硒预防肝癌,硒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硒作用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硒能显著减少肿瘤细胞生长培养液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通过图像分析说明硒主要在DNA合成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在人类肿瘤死亡率中,因胃癌而死亡者居首,苏衍萍等(1999)报道:在研究硒在腺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硒对腺胃的3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影响时发现,当大鼠用一种药剂灌胃而形成腺胃癌的前、后补硒,可使胃癌发生率降低50%。提示硒能抑制大鼠腺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降低大鼠腺胃癌的发生率。
长时期的、大规模的、深入细微的方方面面的研究,都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了硒是一种广泛的抗癌因子。
五、发现硒阻止癌细胞分裂,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国人再获“施瓦茨奖”
硒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广泛的抗癌因子呢?为了找到答案,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深入研究硒在肿瘤组织的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中国医科院著名专家于树玉等人研究了亚硒酸钠对肝癌细胞中环核苷酸(C—AMP)代谢系统的调节作用,发现给人工致癌的小鼠注射亚硒酸钠2小时后,肝癌细胞中的环核苷酸含量为注射前的3. 7倍。环核苷酸是细胞代谢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对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起调控作用:其含量低,细胞分裂则快;其含量高,细胞分裂则慢。硒增加了癌细胞中环核苷酸的含量,也就是说明了硒起到了阻止癌细胞分裂的作用。
于树玉等人还从硒能阻断肿瘤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结合的已糖激酶的活力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氧酵解等方面充分证明了硒能阻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
实验结果还同时表明,无论是阻止癌细胞分裂也好,阻断癌细胞能量供应也好,对正常细胞都是安全的。
于树玉等专家的这些关于“硒预防肝癌研究”的突破性科研成果,使他们荣获了1996年度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授予的“施瓦茨奖”。这是中国人第二次获此殊荣,是中国科学家阐明硒的机理的重大贡献的又一铭志。
六、硒减低化放疗的毒副作用,协同抗癌药物提高疗效
癌症患者通常要接受“化疗”。“化疗”中广泛使用的药物是顺铂(Cisplatin,缩写:Cis-DDP),顺铂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是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顺铂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生物体也有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顺铂的应用。
顺铂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肾毒性(使血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升高、肾小管变性并结构紊乱)、骨髓毒性(使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下降)及胃肠毒性(引起腹泻)。据胡亚军报道,在用顺铂之前1小时同时补硒,可抑制血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升高,减轻肾小管变性和结构紊乱,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下降,减少腹泻次数。说明硒降低了顺铂对肾、骨髓和肠胃的毒性。王强等(1994)给小鼠注射半致死剂量的顺铂,5天后小鼠全部死亡。而经过补硒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说明硒降低了顺铂的致死毒性。
对硒能降低顺铂的毒副作用的机理,人们也作了很多研究。一般认为硒只与顺铂的代谢产物铀相互作用,与顺铂的正常代谢没有关系,因此不影响顺铂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可见,硒既降低了顺铂的毒性,又不降低顺铂的抗癌活性,加之硒自身对肿瘤的增长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顺铂解毒剂。
癌症患者通常还要进行“放疗”。其实质是要经受一些射线的辐射,生物膜(细胞膜、线粒体膜等)是辐射损伤的靶,射线作用产生的自由基能攻击生物膜上的主要成份,使其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以致造成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和破坏。在分子、细胞或整体各个水平的实验,都证明了辐射可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速率增加。补硒能明显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明显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认为硒是一种抗辐射损伤的必需微量元素。
曹弃元等(1994)以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为靶细胞, 观察硒的抗辐射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前补硒或辐射前后都补硒,对体外培养细胞都有保护作用。
樊飞跃等(1996)将一种类巨噬细胞经辐射后,发现细胞特异性吞噬率降低,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上升,表明辐射造成了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膜的损伤。经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硒,使吞噬率回复,过氧化物含量下降说明硒对辐射所致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和膜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刘耳等(1996)用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方法,研究了亚硒酸钠和抗癌药(丝裂霉素和盐酸阿霉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培养液中单独使用浓度为1微克/毫升的亚硒酸钠,不仅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而且可抑制肝癌细胞分泌AFP,抑制率达31%。AFP是公认的细胞去分化指标,AFP分泌减少,反映亚硒酸钠能诱导人肝癌细胞重新分化,使癌细胞向正常方向转化,说明硒自身有抗癌作用。
刘耳等人的实验还表明,实验中所使用的两种抗癌药对人肝癌细胞都有强劲的杀灭作用。特别重要的是当硒分别与这两种抗癌药联合应用时,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都显著高于单独用的效果,差异显著。对AFP分泌量的抑制率相当于二者单独使用时抑制作用的加和。实验结果显示:硒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抑癌和抗癌效应。
由于硒与抗癌药协同增强抗癌能力,因此可以减少抗癌药物的剂量,进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对临床治癌有深远的意义。
据中国科技大学张劲松透露,2004年,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化疗药物(依力替康)联合应用时,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到100%,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的治愈率也可达到40%-80%。愿美国振奋人心的实验结果能使千百万人战胜癌患的希望成为现实。
总上所述,从硒与癌的自然关系;人为地用硒抑制实验动物的诱发癌、移植癌或自发癌;直接用硒防治人类的癌和治癌的理论机制的研究,不难看出硒在人类抗癌搏斗中的显赫作用。
七、硒让晚期癌症病人不再疼痛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时机,或因病变广泛而未能切除肿瘤时,通常要经受剧烈疼痛的折磨。贵德县医院段文瑛院长发现这些病人服用中国农科院研制的天然有机硒“富硒食用菌”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他们的对比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0例患者接受支持治疗,并每日加用有机硒300微克,同时加服维生素E、维生素B,作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支持治疗和加服中药。
疗效的标准是,显效:不用平痛新、杜冷丁等止痛药物,痛感明显缓解,腹胀减轻;有效:疼痛可忍受,有时需加少量止痛药,无效:仍需要止痛药,自觉症状无改善。
结果是,治疗组1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0%,而对照组8例,均无效。硒的止痛效果差异明显。
在这里可简述2个病例。陈正海,男,58岁,农民,胃癌中晚期,住院初期每晚10—12点必须注射止痛针。一周后服用有机硒,每晚10点服1克(含硒200微克),当晚疼痛明显减轻,以后每日白天口服0. 5克,夜间服1克,10天后,疼痛基本消失,加之输血等支持疗法,住院一月后出院,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出院8个月后,因再次胃出血病故。
罗永寿,男,66岁,农民,胃癌肝转移,晚期,疼痛难忍。加服有机硒,每天分三次共摄入有机硒400-500微克,服用当日疼痛减轻,连服10天后,疼痛基本缓解,连服二个月到病故,未再出现明显疼痛。
虽然晚期癌症病人最后都难免一死,但能在他们还在世的时候,免除或减轻痛苦,也是值得庆幸的。
END
传递硒知识、传播硒健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硒健康传到千家万户。
END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加关注、转发朋友圈,
别的朋友们一定会非常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