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补硒的标准(国家补硒标准)
小麦是作物之首,食品之王,为禾本科草本植物小麦的种子。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自古小麦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已经由吃得饱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转变。以小麦为原料的面食是我国的主粮,以富硒小麦为原料的面食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今我国小麦种植现状
1、农药超量使用有农残超标的风险。大量使用农药已经导致药害严重、防治效果差,不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更有农药残留超标的危险。
2、化肥大量使用影响小麦品质。大量使用化肥已经造成小麦产量遇到天花板,同时也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形成了大量使用化肥,提升产量,土壤板结,减产、品质降低,使用更多化肥的恶性循环。
3、普通小麦种植效益偏低。这些年种植小麦效益一直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硒的重要作用
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和“人类健康的保护神”,享有“第一长寿元素、防癌抗癌之王、保胃战士、明亮使者、乙肝天敌、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第21种氨基酸、糖尿病的福音”等美誉。研究表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高血压、白内障、免疫低下、关节炎、衰老、不孕不育、克山病、儿童智力低下、老年痴呆等40多种疾病与缺硒直接相关,另有200多种疾病间接相关。
在地壳中,硒的含量仅为一亿分之一。我国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硒不能由机体自身产生,必须通过外界摄取。人体中硒主要通过饮食摄入。
根据我国13省份普查显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36μg,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日补充60-250μg的标准。在我国黑龙江克山县发现的许多地方病,尤其克山病,就是缺硒造成的,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通过补硒基本解决了大部分以克山病为代表的缺硒地方病。
197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15种每日必须摄入的膳食营养素之一。成人每日应摄入60—250微克。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硒作为抑癌剂,允许在含硒食品、药品包装上注明硒的抑癌作用,明示:“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和“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作用”。
我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强调:我们要像补碘一样抓补硒。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也在2004年曾经批示,要开发硒资源,造福人民群众。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09年提出,要打造富硒湖南,推进全民补硒。
为什么富硒小麦
1、改善营养价值和口感。研究表明:富硒小麦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干物质、18种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普通小麦,人体必须而又不能合成的各种氨基酸都明显高于其他小麦。
2、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试验表明,使用富硒技术后,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延长小麦的保存期。硒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4、提升为功能性农产品。富硒小麦由于富含硒元素,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其价值大大提升,由普通农产品上升为功能型农产品。富硒小麦的价格和产量均高于普通小麦,能够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如何发展富硒小麦产业
1、是利用天然富硒土壤发展富硒农业。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壤的硒含量范围为0.01-2.0 mg/kg,一般土壤含量为0.4 mg/kg以下,超过0.4 mg/kg即定义为硒土壤。我国为严重缺硒地区,一方面能够利用天然富硒土壤生产达到富硒标准的小麦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天然富硒地区,由于土壤硒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也需要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用现代富硒技术,生产含量达标稳定的富硒小麦。
2、是在缺硒地区发展富硒小麦。我国的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为缺硒地区,需要依托富硒技术发展富硒小麦。这些年,山东希健集团和许多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一起,在山东、内蒙等地方建设了一大批富硒小麦示范项目与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