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母猪补硒(母猪补硒有什么好处)

硒宝 12-07 10:05 145次浏览

【摘要】:硒是哺乳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富硒猪肉也是人类饮食最重要的硒源,但有关猪肉的富硒生物强化尚缺乏系统研究,且规模化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何在发展富硒生猪养殖业的同时实现硒资源的循环和预防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究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外源硒(富硒玉米和酵母硒)对不同饲喂阶段育肥猪生长性能、各组织硒富集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富硒/非富硒两循环农业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旨在为富硒循环生猪养殖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减排建议及参考依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比较了添加不同用量(0.3 mg/kg和0.5 mg/kg)的不同种类硒源在对不同饲喂时间(45天和90天)育肥猪生长性能、各组织硒富集及分配的影响,发现不同硒源处理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各组织中的硒含量,且其与施用硒的量和猪的生长时间呈正比。与外源硒的种类无关,高量富硒组饲喂90天后,硒在育肥猪各器官中的富集呈现出肾脏>肝脏>肺部>心脏>胃部>肌肉的规律,各器官之间差异显著,而硒在育肥猪不同肌肉部位的富集无显著差异,比较均匀。

因此,富硒玉米能作为生产富硒猪肉的良好硒源,推荐富硒地区利用当地的天然富硒玉米将育肥猪饲料中的硒含量调整至0.5 mg/kg,培养90天至出栏,来生产富硒猪肉。2.明确了富硒循环农业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污染阶段以及主要污染物。八类主要环境影响类别中,全球变暖、臭氧物质形成、淡水富营养化、人类致癌毒性、人类非致癌毒性和化石资源短缺的最大贡献均来自于饲料作物生产阶段,贡献率在53%~76%,而细颗粒物形成和陆地酸化的最大影响阶段则是粪污处理,贡献率分别为51%和61%。全球变暖、臭氧物质形成、细颗粒物形成、陆地酸化、淡水富营养化、人类致癌与非致癌毒性的最大贡献物质分别是CO_2、NO_X、NH_3、NH_3、P、Cr~(6+)和Zn,化石资源耗竭的源头是石油、原油的开采和使用。建议在实际中应该从能源生产、化肥生产使用、清粪方式等方面对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优化。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从经济角度考虑,富硒循环农业系统单位经济收益对环境的压力小于非富硒循环农业系统。构筑物使用寿命由30年降低至10年时,构筑物建材生产对人类非致癌毒性、臭氧物质形成的贡献率达到了19%和10%。产污系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系统细颗粒物形成、陆地酸化、淡水富营养化、人类非致癌毒性的环境影响潜值,影响范围分别为-47%~17%、-56%~20%、-12%~117%、-3%~28%。

沼气利用方式由直接燃烧改为全部做燃气,可使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19%;沼渣利用方式由简易堆放改为替代化肥田间施用,对系统各环境影响类型的影响在-22%~1332%之间。沼渣肥料化利用需控制好向农田中输入Zn的含量。综上所述,饲料添加富硒玉米能显著提高育肥猪各组织中的硒含量,是猪肉硒生物强化的良好硒源。饲料作物生产及粪污处理是制约富硒循环农业系统发展的关键环境影响阶段,在生产中应对这两阶段的污染物排放予以严格管控。当考虑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值时,富硒循环农业系统每获得单位经济收益造成的环境影响低于非富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