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需微量元素口诀(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口诀)
矿物质
人体组织中含有自然界各种元素,目前在地壳中发现的92种天然元素在人体内几乎都能检测到,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表层元素的组成及膳食摄入量有关。 这些元素除了组成有机化合物的碳、氢、氧、氮外,其余的元素均称为 矿物质 ,亦称 无机盐或灰分 。按照化学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多少,通常将矿物质元素分为 常量元素 和 微量元素 两类。
凡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矿物质称为
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
它包括钙、磷、钠、钾、硫、氯、镁;
凡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称为
微量元素。
1996年WHO组织公布,由FAO/IAEA/WHO组织共同讨论,其中21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组织、参与机体代谢、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矿素质元素,共分为三类。
其中,
铁、铜、锌、硒、铬、碘、钴和钼
被认为是必需微量元素;
锰、硅、镍、硼、钒
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
氟、铅、镉、汞、砷、铝、锡和锂
为具有潜在毒性微量元素,
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
人体矿物质
缺乏与过量的原因
地球环境因素 地壳中矿物质元素的分布不平衡,致使某些地区表层土壤中某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导致人群因长期摄入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亚临床症状甚至疾病。
食物成分及加工因素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损失;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金属机械、管道、容器或食品添加剂品质不纯,含有矿物质杂质,可以污染食品。
人体自身因素 由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导致矿物质缺乏,如厌食、挑食、疾病状态导致食物摄入不足或摄入食物品种单调,使矿物质供给量达不到机体需求量;生理需求增加引起的钙、锌、铁等矿物质缺乏,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阶段对营养素需求的增加导致矿物质的不足。当机体长期排泄功能障碍时有可能造成矿物质在体内蓄积,引起急性或慢性毒性作用。
部分矿物质介绍
铁 铁在自然界的储量比较丰富,但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讲,铁属于微量元素。正常成年男子体内铁含量平均为50mg/kg,女性略少为35mg/kg。铁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和造血过程。缺铁是导致贫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孕妇及乳母。铁缺乏儿童易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成人冷漠呆板。当血红蛋白继续降低,则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眼结膜苍白,有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指甲薄脆、反甲等。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受阻,体力、注意力与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学习能力降低。孕早期贫血可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
铁的丰富来源有芝麻酱、鸭血、鸭肝、猪肝、扁豆、豆腐皮、羊血、蛏子、河蚌、荞麦、黑木耳、紫菜、蘑菇等。 碘 碘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等。
碘的丰富来源有海带、紫菜、鱼虾及贝类食品等,海产品的碘含量高于陆地食物,陆地动物性食物高于植物性食物。 钙 钙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细胞信息传递;血液凝固;调节机体酶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参与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婴幼儿及儿童长期缺钙及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O”形腿、“X”形腿、肋骨串珠、鸡胸等),钙摄入不足者易患龋齿。
钙的丰富来源有奶及奶制品、虾皮、黑芝麻、苜蓿、虾米、河虾、红螺,河蚌、泥鳅、酸枣棘、紫菜、海带、黑木耳、荠菜、苋菜等。 锌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相关,比如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影响及活性的发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促进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发育;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及视觉;参与免疫功能等。缺锌可使免疫力下降并影响发育和智力,可能会导致厌食症、口腔溃疡、夜盲症、原发性男性不育症等。
锌的丰富来源有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蛏干、扇贝)、红色肉类及其内脏,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微量元素检测
项目:锌、铁、钙、铜、镁
方法:火焰光原子吸收光谱法(手指血/静脉血)
仪器:北京博晖
整理:沈吉成
参考资料:营养与食品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