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补硒标准(补甲状腺标准硒是多少)
极低硒(
83
11.93
0.1724
低硒(0.05~0.2)
517
74.28
中硒(0.2~0.4)
46
6.61
高硒(0.4~3.0)
47
6.75
极高硒(>3.0)
0.29
2、安康市水样、植物样硒含量检测结果
安康市十县(区)水资源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全市水体硒含量丰富。调查检测数据表明,全市泉水、溪水中硒含量变幅在0-0.141mg/L,平均值为0.0019mg/L,最高值为0.141mg/L(紫阳县斑桃镇端垭村)。境内多个矿泉水达到国家富硒矿泉水硒含量下限0.010mg/L以上,是有待开发的特色宝贵富硒矿泉水水源。
安康市十县(区)植物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全市主要粮食硒含量平均值在0.1381-0.5106mg/kg之间,硒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玉米、大米、小麦。紫阳县玉米硒含量最高值达到24.9078mg/kg;主要小杂粮硒含量平均值在0.0093-2.2702mg/kg之间;主要蔬菜硒含量平均值在0.0074-0.8835mg/kg之间;干果类硒含量在0.0027-5.2061mg/kg之间,其中以牛肝菌硒含量平均值最高,最高值达到5.2061mg/kg。茶叶硒含量平均值在0.0419-1.8393mg/kg之间;肉类硒含量平均值在0.0185-0.3821mg/kg之间;全市各种药材普遍含有硒元素,检测表明中药材中硒含量平均值变幅在0.0111-0.4018mg/kg之间,尤以豆腐柴、桑叶、益母草、绞股蓝、黄姜、天麻等含量为高,是亟待开发的特色中药材资源。
3、安康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
(1)安康市十县(区)土壤硒含量比较。安康市耕作土样表土硒含量在0.006~36.6854mg/kg范围内,平均硒含量0.5677mg/kg,其中中硒(0.2~0.4mg/kg)占24.4%,高硒(0.4~3.0mg/kg)占27.5%,极高硒(>3.0mg/kg)占2.3%,中硒以上土壤样本占到总样本数的54.2%。从统计数据来看,土壤硒含量最高的是紫阳县,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9612mg/kg,紫阳县双安镇的廖家河村土壤样本的硒含量最高值达到36.6854mg/kg,土壤硒含量最低的是宁陕县,平均值为0.1724mg/kg,宁陕县86%的土壤属于低硒和极低硒区。安康市十县(区)土壤硒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平利县、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白河县、旬阳县、宁陕县。
(2)安康市十县(区)土壤硒含量分布规律。从安康市土壤硒含量分布图可以看出。安康市土壤硒含量分布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土壤硒含量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二是在南部以石泉县城关镇为起点由西向东经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到镇坪县形成一个高硒分布带;三是在北部以宁陕县金川镇为起点由西向东经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旬阳县到白河县形成一个呈蜂窝状的高硒分布带;四是在南部高硒带中,石泉县后柳镇,汉阴县平梁镇,汉滨区牛蹄镇、洪山镇,紫阳县双安镇,岚皋县佐龙镇,平利县城关镇和镇坪县城关镇等土壤硒含量达到极高硒水平,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其基本与地下煤分布一致。
(3)安康市土壤硒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大。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非常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
安康富硒资源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富硒面积大。全市十个县区不同程度处于富硒的生态环境之中,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能形成大的规模。二是富硒地层厚。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米,硒资源丰富,开发富硒食品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富硒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不含有毒元素。同时,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其他一些富硒区往往有汞、铅等有毒重金属的伴生和超标。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曾为紫阳富硒茶题词-“开发紫阳富硒茶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以紫阳为中心的地区,被有关专家一致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这是大自然赋予安康人民的一笔独特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安康富硒、外部缺硒、硒很重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硒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做大做强富硒食品产业,对于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机遇
2008年,我市将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2009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在2009年7月召开的全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时任市长方玮峰在讲话中提出:“倾力打造‘中国硒谷’品牌,加速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把我市建成为全国知名的富硒食品之都”。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富硒食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一)安康富硒食品产业步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富硒食品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安康硒资源研发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我国在硒研究的某些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早在1978年由中科院牵头攻关的硒与人类克山病及动物缺硒病研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一等奖,与原子弹、氢弹荣获同等级奖励。我市紫阳硒资源研究开发几乎与国家同步,1980年,紫阳县首次向国内外公布了硒资源的发现和含硒水平,紫阳富硒研究成果同年获得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金奖。第八届国际硒会议收录中国专家论文6篇,其中涉及紫阳硒资源研究的文章3篇,这些科学研究成果客观上对我市硒资源开发和富硒产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市富硒食品研究开发逐步深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解决了一批影响富硒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培育壮大了一批富硒优势特色产业和科技型企业。以富硒矿泉水、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魔芋、富硒食用菌为代表的一批产品群体逐步由小规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开发富硒新产品54个、获得国家专利59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8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成果1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2项。经市科技局积极争取,“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被列为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地方重大专项,获得省科技厅91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该项目主要围绕全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全面系统开展富硒资源普查详查、富硒食品开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富硒食品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制订、富硒食品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富硒食品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5个课题研究,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出台了《安康市“十二五”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和建立了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方向、思路和工作机制。各县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行原则,把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汉滨、紫阳为中心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区;以紫阳、平利为中心的富硒茶生产区;以月河川道为中心的富硒粮油、畜禽类生产区;以平利县为中心的富硒绞股蓝生产区;以汉江沿岸为中心的富硒林果类生产区;安康高新区被确定为“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富硒食品基地达到430余万亩,其中富硒粮油基地100万亩、设施蔬菜(果)基地6万亩、标准化茶园30万亩、魔芋种植基地20万亩、烤烟基地16万亩、干鲜果基地18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5万亩;已建成畜牧规模养殖大场大户1.6万个(户),年出栏商品猪250万头、肉类总产25万吨;发展网箱养鱼2.5万口,养殖大鲵11万尾,水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亿袋、鲜品产量达到10万吨。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镇坪腊肉、白河木瓜、宁陕食用菌等一批富硒产品生产基地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
3、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市现有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97家),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5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有14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农产品、2个有机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紫阳富硒茶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富硒魔芋系列产品在全国同类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近年来,我市富硒粮油产品、畜禽产品、干鲜果、绞股蓝、木瓜、食用菌等加工企业发展迅速,阳晨牧业、秦东魔芋、硒源油脂、盘龙茶叶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壮大,雨润集团公司、中煤集团公司、润田集团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开发的富硒食品、富硒矿泉水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汉阴县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一批富硒产品加工园区快速建设。
4、富硒产品研发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拥有富硒产品专业技术研发人员12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74人;科技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2人;有农技推广应用技术干部65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368人。建立了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富硒产品硒含量分析检测实验室、富硒产品加工实验室、富硒产品开发中试基地等科技研发平台。全市有4000多名科技人员常驻企业和基地开展富硒产品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或者领办、创办富硒产业经济实体;组建了安康市富硒稻米、紫阳县富硒茶、平利县绞股蓝、宁陕县食用菌等10余家科技专家大院,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帮助我市进行富硒产品研发,助推富硒产业快速发展。今年9月,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同时将组建国家级实验站和博士后流动站,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5、“中国硒谷”品牌建设初显成效。组织参加各种招商引资和外宣活动,推介、宣传安康市的富硒资源、优势、产品和项目。我市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陕西安康富硒茶文化周。活动期间,举办了富硒茶与人类健康专题讲座,吸引了千余名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聆听,发放《中国硒谷美好安康》宣传读本200册,使更多的北京市民认识安康富硒茶及丰富的茶文化。在北京石景山区注册成立了安康富硒食品专营店,安康富硒食品顺利进入北京市场。第十六届“西洽会”上,我市突出“中国硒谷美好安康”主题,重点推介打造中国富硒食品之都,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和平利县现代有机富硒农业示范区等4个富硒食品项目成功签约。紫阳县隆重召开了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大会。石泉后柳、紫阳向阳、岚皋四季、平利长安等富硒镇已成为地方旅游热点。“中国硒谷”正在成为安康地域品牌、城市名片,先后吸引了青海海东地区、我省汉中市、重庆江津区等地市前来考察学习。2012年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94.35亿元,增长59%,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均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二)机遇与挑战
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拥有健康是人们的永恒追求。安康水源、土壤富含硒元素,通过植物、动物的自然循环形成的天然富硒食品,完全符合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硒元素独特生理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保健品市场的成熟扩大,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决心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问题,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建设关天、成渝、北部湾和西三角经济区,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跃升期,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支持我市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安康高新开发区、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安康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安康富硒食品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加快发展的机遇。
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仍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解决。全社会富硒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理念、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中国硒谷”品牌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种养食用产品富硒化、商品化、产业化潜力亟待挖掘;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大的富硒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富硒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机制尚未形成。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发展新挑战,适应发展新要求,奋力实现富硒食品产业跨越发展。
三、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措施
加快富硒产业发展,是我市确保一江清水和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型产业的战略举措,对于解决安康市的“三农”问题、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目前我市富硒产品还处于新产品开发少、产业技术集成度不高的低层次研发阶段,富硒产业还处于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的培育发展阶段,生产经营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和消费者对硒的作用认识不断深入,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育,以及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形成,我市富硒食品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路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建设富硒食品产业基地,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产品,倾力打造“中国硒谷、美好安康”品牌,加速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实现富硒食品产业的跨越发展。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骨干产品品牌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格局,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培育形成10个年产值过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个富硒知名品牌、10项富硒食品标准、30项富硒食品科技成果、50件富硒食品专利,把安康打造成为中国富硒食品产业的重要基地。
1、推进富硒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各级各类项目及资金的倾斜支持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重点扶持20户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食品加工企业率先做大做强。支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组织开展企业发展指导和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主动与大集团、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龙头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在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从传统产业领域转向高科技产业领域,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积极发挥富硒食品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富硒食品行业联合发展,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保障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健康发展。
2、加快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富硒茶业、粮油、魔芋、食用菌、畜禽、果蔬六大基地。加快建设以月河川道为重点的500万头绿色瘦肉型生猪基地,大力开发富硒畜产品。扩大富硒粮油、高产密植富硒茶、富硒魔芋、绞股蓝和富硒干鲜果品种植基地规模,做好富硒无公害、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基地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开发富硒食用菌、五谷杂粮、蔬菜、大蒜等产品,打造“中国富硒食品产业基地”。
3、支持富硒产品研发创新。以秦巴硒菇、硒蛋白多糖、富硒茶饮品、富硒矿泉水、富硒保健食品开发为重点,加强富硒功能产品、绿色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富硒肥料关键性技术攻关和生产工艺研究,积极开展富硒高端营养保健品开发研究以及对富硒食品和一般食品的差异和功效研究。抢抓科技部、铁道部联合包抓秦巴片区等机遇,争取中省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从科技项目、成果、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生产技术培训、科技中介服务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支持建设富硒食品产业园,通过园区集中实施科技攻关、产业示范、技术辐射,推进安康富硒食品产业高水平、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4、进一步开展硒资源详查工作。深入开展土壤、水体、粮油作物、畜禽、蔬菜、水果等资源中硒含量的调查,进一步完善富硒资源档案,精细化富硒资源分布图,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详实的基础数据。同时,积极起步开展硒矿勘探,为富硒产业深入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和科学依据。
5、建立完善富硒食品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产业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提高富硒食品产业和企业加工标准化水平,构建起全市富硒食品产业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在不断使我市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科学化的基础上,逐步争取使我市地方标准上升为省标准,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标准。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扶持富硒新产品和新技术申请专利,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6、加强富硒产品对外合作与宣传推介。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交流。引导富硒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法律咨询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与沟通,形成富硒食品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中国硒谷”网站作用,组织富硒食品企业上网,建立企业专栏和县区工作专栏,开展富硒资源与富硒食品的宣传、推介与营销。积极与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介“中国硒谷、美好安康”地域品牌,使之成为安康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