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富硒产品(江津区富硒产品专卖店)
共建成10大类富硒农产品开发基地、1个深加工园区、10个富硒生态农业点,培育20家骨干龙头企业,预计今年年产值33亿元以上……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江津初步建立起集生产、加工、销售、监管为一体的富硒产业链,走上了一条“硒”望之路。
权威发布—
土壤富含硒,中高硒土壤占比达90.21%
2012年6月,江津成为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在全国27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中,江津独具三个“全国之最”:全国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全区共有百岁老人122人,占全市的10.7%,是全市百岁老人最多的区县。
为何江津的长寿老人如此广布?与其他长寿地区相比,又呈现怎样的特点?经中科院地化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广泛深入调查发现,江津的长寿密码,除环境宜居、心态平和、习惯良好等因素外,还与土壤和食品中的富硒息息相关。
“江津全区90.21%土壤硒含量中硒以上,是一座打造富硒产业的巨矿。”201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级莫彬彬博士在发布江津区硒资源调查结论时认为,江津区土壤硒含量适中,分布合理,极高硒和极低硒土壤极少,适合于生产富硒农产品。
“调查历时一年多,调查范围覆盖江津区29个镇街3200平方公里,整个普查提取各类样本8312个,包括当地土壤、农产品等。”莫彬彬博士介绍,海量的样本保证了整个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调查数据显示,江津区中硒及高硒土壤占比为90.21%,江津土壤硒含量为0.0493至3.112毫克/千克之间,平均含量0.3187毫克/千克,远高于世界土壤硒平均含量0.2毫克/千克。按照高硒(>0.4 mg)、中硒(0.20 mg—0.40 mg)、低硒(
土壤硒含量适中,分布合理,极高硒和极低硒土壤极少,适合于生产富硒农产品。这样的土壤出产的农产品硒含量适中,长期食用既可以补充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硒,又不会导致硒中毒。
这一项科学的论证,无疑为江津发展富硒产业打下了基础,“富硒之地”名符其实,成为江津的一张金字招牌。
“三大优势”—
做强富硒产业,共享发展成果
江津人不独享“健康资源”,要将富硒产业进行重点打造,让更多的人吃到江津的富硒农产品,让“长寿经济”惠及更多的市民!
江津区按照“城市发展新区战略支点、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功能定位、“争做城市发展新区‘领头羊’”总要求,深入实施“一五七六”发展思路,立足富硒土壤资源,发挥“三大优势”,加快富硒产业培育,将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共享发展成果。
首先是区位优势。江津紧连都市功能拓展区,处于城市发展新区前沿,全区有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在二环周边,与西彭、高新区、白市驿、大学城等主城组团连成一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腹地、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人口承载能力,发展富硒产业的区位好、空间大。
其次,江津具有种养优势。江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硒资源分布均衡,种植、养殖富硒产品条件较好,利用率较高。截至6月,江津区引进富硒农产品种养殖、深加工及食品类项目23个,协议引资15亿元,初步形成了产业开发积聚和规模。
此外,江津还具有产业优势。江津连续十多年被评为重庆工业十强区县,江津自身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山东鲁花、重粮集团等企业入驻,全面提升了农产品深加工能力。随着全市最大的渝惠双福国际农贸城建成投用,农产品销售网络也大幅拓宽。
科学布局
“全区一盘棋”各环节联动发展
2013年底开始,富硒产业全面发力。
首先,江津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5名区领导任副组长、20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江津区富硒产业工作领导小组。
其次,区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并整合3000多万元农业项目资金作为富硒产业专项资金。
由此,富硒产业形成“全区一盘棋”的格局,推进了富硒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监管等各环节的联动发展。
在生产上,根据全区硒资源区域分布和农产品富硒含量分布,就富硒产业发展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集中成片发展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富硒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猕猴桃、橄榄等富硒特色产业。
在加工上,白沙工业园设立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重庆骄王花椒、重庆北顺食品、江小白酒业等多家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另外,引导区内的中粮集团、重粮集团、益海嘉里、山东鲁花等大型企业加强与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要求,重点抓好富硒花椒、茶叶等鲜活农产品精深加工,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比如重粮集团“寿硒源”富硒大米,经加工筛选后最高已经卖到每公斤近60元。
在销售上,依托西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津双福农贸城,建设面积1200余平方米的富硒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旅对接,富硒产品进超市。目前已在重庆主城和江津城区建成富硒农产品展示窗口和专卖店30余个。
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成功注册了重庆富硒网、江津硒货淘宝旗舰店等,大力发展直销农业和订单农业,花椒、茶叶等近20种富硒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为了做好监管,江津依托重庆市农科院,成立“重庆富硒食品研发中心”,对江津区富硒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进行升级,获得了市质监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和市农委颁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CATL),对富硒农产品生产监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环保。
截至目前,江津区陆续有1000种产品通过检测,其中涵盖粮油类、畜禽类、土壤、水产品等各种类型。在检验过程中,水产品及蛋类认证率100%,畜禽产品认证率高达98%,茶叶类也有80%。
品牌战略
引领富硒产业“全面开花”
江津富硒产业初显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力实施品牌推动战略,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使各种资源向富硒产业集聚,形成了加快富硒产业发展的合力。
首先,江津区利用“中国长寿之乡”授牌、中科院地化所公布江津富硒资源调查结果、西部农交会等机遇,在区内外大力宣传富硒产业,在人口聚居地、交通要道等设计灯箱、车身和户外广告,有力提升了江津富硒产品的知名度。
其次,以展会为平台,江津区组织企业参加“重庆品牌全国行”、“川滇黔渝毗邻市特色产品展销会”、“渝交会”等展会,展示富硒农产品良好形象,推动富硒农产品走出去。
另外,江津区还联合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坚持向品牌要效益。截至目前,全区已授权10余个企业近20个产品使用江津区富硒农产品标志。全区已认定认证富硒绿色食品72个,无公害农产品250个,认定无公害产地59个;培育了“江津硒”“江津硒茗”、“江津硒针”3个公共品牌、富硒农产品特色品牌30个;认定地理标志2个(江津茶叶、江津大米)。
这些措施使江津富硒产品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如重粮集团江津分公司生产的富硒大米,零售价由过去每斤2元多提高到现在8元左右,最高已达30元;贾嗣富硒生态鱼由过去每斤6元提高到现在12元左右;石门李家村的富硒冬豆由过去每斤3元提高到现在6元左右……
拳头产品
助力富硒产业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江津区立足富硒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加工开发、市场营销和新型经营组织培育,初步形成了富硒茶、富硒米、富硒蛋等一批效益高、销路畅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江津富硒产业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陕西安康有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不过在江津也可以生产出这样的矿泉水,据检测,含硒水平超过了安康的富硒矿泉水。
这种水是位于现代农业园区的重庆珍硒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去年8月,该公司在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钻井250米深,经权威机构检测,井水的含硒水平超过了安康市的富硒矿泉水标准,其它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国标范围以内,符合瓶装饮用水的国家要求标准。
目前,该公司已基本完成一期瓶装饮用水生产基地投资,建成1000多平方的生产厂房,生产设备也已安装调试完毕,今年就可将富硒水推进我市各大市场。
“珍硒水”在江津的富硒产品发展中不是一个个例。自打出富硒品牌后,富硒茶成了客商看好的重点产品,现已培育出了“康崃硒”、“猫山鹰舌芽”、“重庆瓮红”、“玉泉芽”、“四面笔芽”、“猫山银翠”、“巴国乳芽”等多个富硒茶叶品牌,并逐步走向市内外市场。
先锋、永兴、嘉平、吴滩、李市等镇街,富硒鸡蛋产业已颇具规模。李市镇大桥村的周鸿采取微信营销方式,将鸡蛋卖到了上海、厦门等地,每个鸡蛋售价3至4元,她在山上养殖的400多只母鸡,每天可带来近千元收入。
……
截至今年6月,江津依托富硒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果品、畜禽、水产七大富硒标准化产业基地,已建成28万余亩的富硒种植基地、2.6万亩的富硒水产基地,已培育“福音”“康崍硒”“石蟆硒”等富硒品牌30余个,预计今年产值超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