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富硒产品(江津区富硒产品专卖店)
8月25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富硒南川·康养胜地”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通报了南川富硒资源调查检测结果。南川区富硒足硒土地面积占全区面积超过98%。平均含量水平高,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广泛富硒,在全市已发现的富硒土地区域中位居首位。南川区将利用这一优势,全力打造“富硒南川·康养胜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勘处副处长万传毅介绍,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03年,目前已完成全市5.67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占全境68.81%。从2006年开始,重庆市科学有序地部署开展了江津、大足、南川、城口等区县共计4.76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目前已完成调查2.74万平方千米,正在开展调查面积2.02万平方千米。
调查发现一批富硒特色土地资源,富硒土地面积4153平方千米、足硒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千米,富硒足硒土地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61%,其中南川区的富硒足硒土地面积占该区面积超过98%。
2016-2018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南川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开展了“南川区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在1∶5万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富硒土壤专题调查》、《南川方竹笋和大树茶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调查及适宜性研究》和《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建档示范专题》三个专题。项目共采集和分析土壤、植物、水、大气等各类样品18005件,获得61万余项高精度数据,揭示了南川主要农耕区土壤养分丰缺和环境质量状况、土壤元素背景等重要信息。项目成果得到了主管部门和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成果质量获优秀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南川区富硒土地分布广,平均含量水平高,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广泛富硒,在全市已发现的富硒土地区域中位居首位。
据介绍,重庆市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计划在2025年全部完成。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创新开展的“基础调查+应用专题”项目模式将继续推广。通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可以让农业种植更加科学精准,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成杭新研究员对南川富硒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解读。
他说,在南川全域开展的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查明了南川全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环境和肥力质量现状。该项目工作设计合理,样品采集有代表性,数据准确,评价方法科学,所获成果丰硕,在5个方面优势突出,为打造“富硒南川·康养胜地”创造了条件。
南茶梯田。汪新 摄
一是南川区富硒土地分布广,平均含量高。南川区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0.80 mg/kg,以硒含量0.4mg/kg—3.0mg/kg圈定富硒土壤面积135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2%,富硒土壤硒平均含量0.753mg/kg。以硒含量0.175-0.4mg/kg圈定足硒土壤面积121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6.85%,足硒土壤中硒平均含0.275mg/kg。全区富硒、足硒土壤面积占98.85%,土壤硒平均含量0.46mg/kg。富硒土壤面积及土壤硒含量位居重庆市首位,在全国也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南川区富硒土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下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含硒地层,土壤硒元素来源稳定,有利于长期开发利用。
二是南川区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品广泛富硒。根据采集的1949件动植物样调查结果,比照《中国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试行)》(HB001T-2013),粮油类作物整体富硒率高达89.7%,其中水稻、油菜籽、红薯、土豆等富硒率均高于90%。蔬菜类作物整体富硒率为58.6%,其中豌豆尖、青菜、蕨菜、大蒜、藠头、瓢儿白菜、茄子、辣椒等富硒率均高于90%,,胡豆、豇豆和四季豆富硒率达到了100%。畜禽水产类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富硒率100%。
三是金佛山大树茶品质优良。大树茶中Se平均含量0.28mg/kg,Zn平均含量59.84mg/kg,属于富锌、富硒的优质茶。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及儿茶素的含量均较高,含量稳定,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高档茶标准,具备开发优质茶的条件。
四是金佛山方竹笋品优质高。方竹笋中硒平均含量达0.38mg/kg,富硒率达100%;重金属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其它营养成分诸如总糖、蛋白质、单宁、脂肪、淀粉、氨基酸等含量均较高,水分充足,具有“脆嫩化渣”的口感和“鲜美可口”的品味。
新鲜出炉的方竹笋。汪新 摄
五是南川区内水质较好。绝大部分灌溉水样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发现合溪镇广福村、头渡镇方竹村等2处泉水富锶。其它指标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限量指标要求。
南川区政府副区长郑远学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南川区富硒调查结果运用和富硒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地处渝黔、渝湘大通道交汇点,与贵州遵义的道真、正安、桐梓三县接壤,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街道),总人口70万。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南川是一座畅通便捷之城,“九高四铁一机场”交通格局日渐成型,是渝南黔北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南川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全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6℃,全域森林覆盖率超过54%,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6%,是离重庆主城最近、体量最大、生态最好的天然空调和森林氧吧;南川是一座山水旅游之城,旅游资源丰富,金佛山幅员1300平方公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还拥有全国首个喀斯特生态公园山王坪,以及神龙峡、黎香湖等众多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观资源;南川是一座产业兴旺之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工业园区“一园四组团”竞相发展,入园企业近200家,中医药、铝材料、页岩气、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南川还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拥有全国唯一成建制专业从事中药材栽培的科研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以及重庆唯一的市级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目前,正加快培育中医药“种、加、销、医、养、研”全产业链。
南茶梯田。汪新 摄
近年来,南川区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开展了全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调查发现南川区是重庆市已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区县中富硒足硒土壤面积最大、占比最高的区县,甚至在全国各区(市)县中也是名列前茅。
南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产业发展,乘着国家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东风,正在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川把发展壮大富硒产业作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康养胜地”,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近年来,南川持续以“3+1”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突出抓好富硒种植、养殖业发展。目前发展中药材35万亩、茶叶11万亩、方竹笋23万亩、绿色精品稻米7万亩。着力做大基地、做强加工、做优品牌、做靓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二)富硒农产品品牌打造持续发力。南川以“金佛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积极扶持壮大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富硒农副产品。截至目前,南川区现有农业品牌共计129个,产量22.7万吨;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产量17.14万吨,名牌农产品5个,区域公用品牌3个。调查发现德隆镇大树茶、头渡镇方竹笋富硒率达100%,近年通过“双晒”和央视“魅力中国城”等宣传推介南川富硒农产品,“南川米”“金佛山方竹笋”“南川古树茶”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富硒生态康养产业方兴未艾。南川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南川四季宜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新冠病毒都找不到”的福地净土,数百平方公里海拔在800-1200米的区域或傍山、或滨湖、或绕林,既能避暑纳凉,又可四季度假常住,是“4+3”健康生活首选目的地。南川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富硒产业观光旅游,着力开发富硒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富硒旅游商品、餐饮等相关产业,促进产业互动和良性循环。
富硒农产品产业在给南川带来极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升级调整,较好地支撑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目标。
南川区下一步规划富硒产业发展将围绕“富硒南川·康养胜地”, 结合康养产业、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建设南川区特色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圈定优先开发利用富(足)硒土约250平方公里,选择性开发利用富(足)硒土约600平方公里,分类打造、分时推进,逐步见效,着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打造富硒农产品天然核心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富硒土地分布面积大且集中、富硒农作物种类多、区位优势明显等多项指标,结合现有农业规划,圈定白沙-大观区块、石墙-楠竹山区块、神童区块、南平区块、山王坪区块、大有区块、德隆-合溪区块、兴隆-南城街道区块等8块富硒程度高,且利于开发、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总面积约250 km2),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发展“南川米”“南川古树茶”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富硒农产品核心区。
(二)建设富硒农产品发展辐射区。圈定南川城区、三泉-东城街道区块、水江-中桥区块、金山-头渡区块、庆元-古花区块、合溪区块、木凉-河图-鸣玉区块、峰岩-骑龙区块、太平场-乾丰区块等9块(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选择开发利用的富(足)硒土地,结合“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进行绿色食品产地开发,加快发展富硒产业,着力发展“金佛山中药材”“金佛山方竹笋”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富硒农产品发展辐射区。
(三)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分类推进。一是坚持小单元、高品质、有特色的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技术推广等方式,抓好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建设,硒资源分布区域重点乡镇打造一个以上示范基地。二是组建富硒农产品推广中心,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发,为富硒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指导与服务。三是全面开展基地检测认证,对富硒大米、果蔬、畜禽、茶叶、方竹笋等规模基地及其产品进行硒含量检测认证,让富硒产品“源头可溯、程序可查”。四是探索制定一批行业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把小基地的富硒特色农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构建“3+2+X”的富硒农产品体系,即重点发展粮油、畜禽、蔬菜和茶叶、方竹笋富硒农产品,以及各乡镇(街道)扶贫主导产业中的富(足)硒农产品。
(四)强势开展营销推广,做响名气。将“绿色牌”“生态牌”与“富硒牌”有效结合,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创新营销体制,面向沿海地区、缺硒地区、高端收入群体开展重点营销。结合“金佛山珍”品牌打造,开设富硒农产品专营门店或专柜,依托大型网销平台,开设富硒产品网络旗舰店。开展富硒产业专场招商活动,定期举办推介会,引进一批有资金、有渠道、有标准的大企业来开发我区富硒资源,提高南川富硒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发布会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多家市级媒体记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