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

硒宝 11-30 18:07 155次浏览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博士生、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薛平平

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城市居民对粮油产品的恐慌性抢购与囤积一时打破了市场供需关系,粮油产品的安全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的研究发现,当前主要成品粮油行业供给能力充足,全国居民成品粮油需求可得到充分供给,部分省市的需求缺口可通过周边省区调度弥补。虽然我国粮油产能分布有区域差异,但产能集中区可通过区位资源优势辐射周边供给。疫情给粮油加工企业造成了原粮原油收购、产品生产停工、物流运输不畅等困难的同时,也为研究开发营养健康粮油产品、推动粮油加工产业升级新机遇。在后疫情时期,政府应精准助力粮油加工产业复工复产、创新粮油产品的流通方式,粮油加工企业也应适应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新的产业增长点。

一、我国粮油产品生产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粮油加工业成为国民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行业。我国粮油加工行业品类众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具有较大差异性,直接关系着各区域粮油产品的供需情势,也影响着各区域的粮食安全保障。

(一)我国粮油产品供给规模充足

2016年以来,我国成品粮油加工业发展持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其中2018年我国成品粮油总产量达到18776.3万吨(分为成品粮产量15696.1万吨和精炼食用植物油产量3080.2万吨),比2016年增加146.5万吨,成品粮油供给量较为稳定[1]。以居民主体消费的大米和食用植物油行业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1.我国大米加工产业产品供给充足

大米加工业是我国成品粮油加工最主要行业之一,具有数量多、产能大、分布广等典型特征,当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数量及加工能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如表1所示,2016-2018年,我国大米加工企业数量呈现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趋势,大米加工企业数量从8634个增加到9827个且增幅为13.82%。虽然2018年的大米加工企业数量略低于2017年的大米加工企业数量,但2018年大米加工企业产能总量却高于2017年年的大米加工企业产能总量且较于2016年增加了23.37%。表明大米加工企业数量的小幅波动并不会影响其行业总产能规模的上升,而大米加工业产能规模的逐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行业供给能力的不断增强。

进一步研究发现,2016-2018年大米加工企业产量皆远低于对应年份的企业产能总量,且2018年大米加工企业产量较于2016年增加了10.54%,同样低于同一样本期间的大米加工企业产能增幅。产量远低于产能的大米加工行业实际表明其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也更加说明我国的大米加工能力很强。另外,2016-2018年大米应急加工企业产能规模同样处于不断扩张状态,且其每年产能规模都是同一年大米产量的两倍之多,可在较高程度上满足大米市场的紧急需求。所以,当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虽整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其供给形势良好。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2.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能充分

不同于大米加工业的发展规模,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企业数量、产量等数值皆远低于大米加工企业(见表2)。

2016-201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呈现稳中有升的状态,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从1296个增加到1591个且增幅为22.76%。与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的变化趋势不同,2016-201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油脂精炼产能总量处于逐步增加状态,且增幅为38.06%。

研究发现,2016-201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精炼油产量虽变化不大,但同一年份间企业产能与产量间距离却逐渐扩大,由2016年的1666.8万吨差距上升至3681.8万吨。这说明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的油脂精炼过剩产能逐渐增多,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油脂精炼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另外,2016-2018年精炼食用植物油应急加工企业产能规模同样处于不断扩张状态,但其每年产能规模都低于同一年精炼油产量,完全满足食用植物油市场的紧急需求有一定缺口。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精炼油产量虽无大幅增长,但其产能规模的逐步扩大也能一定程度表明行业供给稳定。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由于无法获得具体的精炼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所以企业数量指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数量,其余三列数据则分别属于精炼食用植物油的产能、产量及应急加工企业产能。

(二)我国粮油加工产业产能布局合理

1.我国大米加工产业产能布局互补性强

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虽位列世界第一,但其在不同区域会有分布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分地区的大米充分供给。鉴于近三年内全国大米加工企业的产能分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以2018年大米加工企业的产能分布为例进行相关展示(见图1)。

研究发现,黑龙江省为全国大米加工企业产能分布最广的区域,占全国总产能的18.9%,湖北省与安徽省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三位,且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14.6%、11.9%,江西省、江苏省及湖南省位列全国前六位中的后三位,前六省的大米加工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1.3%。

可看出大米加工产能的集中区域属于我国稻谷主产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北等区域,大米加工产能集中区域可在较高程度上实现自我供给满足的同时,还能通过地理优势以现代物流配送、营销网络等平台辐射周边省域的大米供给。所以,充足的产品加工能力及健全的配送渠道、供应网络可以使我国大米的供给实现区域互补。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2.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销布局合理

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产能会在不同区域有分布差异,但其产能分布并未同大米加工企业一样过于集中。为详细介绍各主要区域的油脂精炼产能分布状况,以2018年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油脂精炼产能分布为例进行相关展示(见图2)。

研究发现,江苏省为全国油脂精炼产能分布最广的区域,占全国总产能的14.5%,湖南省与山东省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三位,且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14.2%、10.2%,前六省的油脂精炼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0.2%。

由此,可看出油脂精炼产能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港口地区,可依托水运资源优势有力带动行业持续发展,且辐射周边省域的食用植物油市场供给。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二、我国粮油产品消费需求总体平稳

突发事件情况下,城市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过度采购和囤积是一个心理恐慌自然表象,可能暂时冲击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但待到消费者心理平缓后,这一现象就会消失。此次疫情发生后,部分城市存在抢购囤积现象,但很快消失,因为我国的粮油产品供给充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需求的总体平稳性也没有改变。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在于其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安全,而在特殊情况下更在于消费需求安全。在我国成品粮油供给稳中有增的形势下,居民对成品粮油的需求量是否能得到满足是确保国民粮食安全基本保障的关键问题。

1.我国居民成品粮油需求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2016年以来,全国居民成品粮油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见表3),即使排除人口总数影响(人口总数实际处于逐年上升状态),全国居民人均成品粮油消费量也处于逐步下降状态。2016-2018年人均成品粮油消费量由132千克降至125.2千克,降幅为5.15%,这可能是受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影响,居民因对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需求的增加,减少对成品粮油的消费需求。鉴于2017-2019年《我国统计年鉴》中居民成品粮消费量的统计指标为谷物消费量,并未涉及大米、面粉等具体品种的消费量统计,本研究只能按照《我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将居民成品粮油消费量划分为谷物消费量和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进行计算整理(见表3)。经过对全国居民成品粮油消费总量与全国成品粮油总产量比较可发现,2016-2018年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均低于同期精炼油总产量,其中供给盈余最大值为2016年的1848.5万吨,表明当前食用植物油市场供给量可以满足居民对其消费需求量。

然而,2016-2018年居民谷物消费总量均出现略高于同期成品粮总产量的现象,其中需求缺口最大值为2016年的1173万吨(2018年的需求缺口已降至829.7万吨),但这并不代表当前成品粮市场供给量无法满足居民对其消费需求量。因为本文无法将众多小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乡镇作坊都纳入统计范围,所以成品粮总产量数据会偏小于实际,而且像大米加工企业高达5万多吨的产能规模无疑是市场充足供给的有力保障。

所以,在当前全国居民成品粮油消费量不断下降的趋势下,粮油加工业的成品粮油产量、产能愈加满足居民对成品粮油的消费需求量,粮油加工业能起到居民粮食安全基本保障作用。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2.我国不同区域成品粮油需求具有互补性

不同区域的成品粮油生产规模会存在差异,不同省份的成品粮油消费需求规模也会因省内常住人口数、居民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等不同而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区域内粮油产品的供需失衡是一种常态。根据2019年《我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2018年居民谷物消费量、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四川省、河南省及山东省。

具体分析表明,谷物消费规模前四省中的广东省与四川省出现省内生产供给小于消费需求,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四省中四川省与河南省出现省内产量小于需求量。其中,谷物消费缺口最大的为四川省822.56万吨,食用植物油消费缺口最大的也为四川省27.08万吨,较小的需求缺口可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弥补,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国家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系统内划拨解决。因此,在我国粮油加工业可充足供给全国居民成品粮油需求量的总体形势下,部分省市可借助无形的市场化手段和有形的政府调控手段弥补区域间的供给需求失衡,实现全国范围办成品粮油的供需平衡。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粮油产业有效保障了社会需求

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居家隔离”成为各地居民防疫主要方式,此时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物资保障变得尤其重要。在疫情严峻时期,部分地区因市民集中抢购导致短期粮油产品短缺,诸多粮油加工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复工复产,严格的交通管制又增加了物流成本,但我国粮油产品生产行业有力的保障居民的正常消费需求。

1、新冠肺炎疫情下粮油产业保障了供给规模

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根据各区域疫情程度本研究将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划分为疫情区、次疫情区及其他区(基于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的疫情实时数据)[2]。疫情区内,湖北疫情最为严重,[3]所以省内粮油加工企业复工、交通物流等相应的条件限制也最为严苛,这些都不利于当地粮油市场供应的长期保障。相对而言,疫情程度较弱地区(如江苏、贵州等地)的粮油加工企业能在短期内复工生产、有力维持当地粮油市场运行平稳。因此,湖北居民的日常成品粮油供应保障成为了疫情下全国居民粮食安全保障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此,以湖北省为例,结合该省正常时期下成品粮油供需情况,分析了疫情下居民成品粮油供应保障问题。

从图3、图4可知,湖北作为主产区,2016-2018年其成品粮(油)产量皆高于同一年份的成品粮(油)消费量,[4]表明正常时期下湖北可以实现省内成品粮油自给自足,而且其过高的成品粮油产能可视作为省内粮油市场充足供应的坚实后备力量,所以正常时期下湖北居民的成品粮油供需是可平衡的。

理论上说,面对突发的疫情、节庆期间的粮油储备、超市等门店库存的限制、省内粮油加工企业复工难、物流运输成本高、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困难,都会给疫情下的湖北居民带来了粮食安全保障危机。

但事实上,疫情下湖北居民成品粮油的供应保障依然坚实。按照2019年《我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湖北居民每天谷物消费量和食用油消费量分别为1.63万吨和0.16万吨,依照2018年湖北成品粮油产量及消费量的差额计算,现有成品粮油的产量盈余可分别供居民谷物消费近335天、食用油消费近152天,所以疫情下湖北省内成品粮油供应可在短期内充足。

为充分保证粮源供应,武汉市已积极从江苏、安徽、江西、黑龙江等区域调入大米2100吨、食用油3340吨(截至2020年2月10日)。[5]湖北省内粮油加工企业在满足复工条件后积极投入成品粮油生产中,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已有151家粮油加工企业恢复开工生产。[6]另外,社会救助也在支援湖北的粮油供应,例如东方集团向湖北医疗机构捐赠的1000吨大米正在陆续到位。[7]所以,通过自我储备、外部调运、生产自救、外部援助等方式,疫情期间湖北居民的成品粮油供应数量能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其他疫情程度远弱于湖北的区域,可以推断:疫情下各地粮油加工企业积极响应复工生产、区域间粮油产品调度协助等应对措施会保证各地粮油市场的平稳运行,会充分满足居民的成品粮油需求量。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2.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粮油产品供应保证了质优价平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成品粮油的需求的质量也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对优质米、改性糙米及营养强化米等不同质量等级大米等多层次需求。在食用油方面,对茶籽油、牡丹籽油、梾木果油等新型健康木本食用油需求增加。

疫情发生后,粮油加工产业不仅满足了居民消费规模,还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全国各地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粮油市场经营的监管,粮油加工企业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质量安全监测,保障了各地粮油市场供给质量安全。例如,广东蕉岭农企严控捐赠大米质量,为湖北捐赠了经过稻米加工行业最高标准甄选、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富硒大米,为确保疫情下粮食质量安全贡献一份力量。[8]

疫情期间,粮油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同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图5展示了 (2020.02.02-2020.02.14)期间全国主要成品粮油的批发行情,从中可发现,三种粮油产品的价格在疫情期处于平稳状态,这表明疫情下居民对成品粮油的消费能得到价格稳定保障。

具体上来说,大米的批发价格在(02.02-02.07)间经历微弱上涨后又出现微弱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大米作为最主要的主食,会因疫情下短期需求上涨而出现价格上升,而后随着全国各地大米加工企业逐渐开始复工生产、大米市场供应逐渐增多时再逐步恢复原有价格水平。

面粉的批发价格则是先小幅下降后再出现波动中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春节前企业的面粉库存因疫情期间物流不畅而出现短期积压,造成样连续几日的价格轻微下浮现象。一级大豆油的批发价格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价格浮动范围都很小。

总体来说,随着全国更多粮油加工企业的开工复产,疫情下全国成品粮油市场价格将持续保持平稳态势,居民的粮食安全也将得到更加有效保障。

富硒大米 陕西(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数据来源:根据布瑞克农业数据库整理。受数据限制,大米、面粉的批发市场行情缺失2月9日数据,一级大豆油(散装)批发市场行情缺失2月8日和2月9日数据。

四、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我国粮油加工企业为居民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但疫情对粮油加工企业也带来许多影响。

1.原粮原油收购受到较大冲击

为有效防控疫情传播,诸多粮食种植户都足不出户(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尽管一些疫情程度较轻区域的农户选择适时适度务农,但总体上仍然会影响粮食的春播和夏收进程。

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许多地区因交通严格管制而无法准备充足的生产资料,不利于区域的粮食生产。例如整个湖北省农户因封村封路,无法及时外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将会影响夏粮产出。

对粮油加工企业而言,夏粮产量会直接影响其原粮收购数量、成本。上游原粮的减产易导致企业原粮收购数量减少、收购成本上升,再加上加工行业内“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等现象,粮油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缩窄,会导致诸多小规模加工企业因无粮可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2.普通大众化粮油产品销售遭遇困难

疫情发生后,我国旅游业和餐饮业受到极大影响,近期(甚至疫情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外出游玩和就餐的人员大幅减少,必然会影响对普通成品粮油产品的需求量。虽然居民在家的粮油产品消费量会有所提升,但总体上粮油产品的消费量会有一定下降。

另外,普通粮油产品的出口也会出现一定困难,且不会在短时期内消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上,我国粮油加工产品本就因无明显价格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等而缺乏竞争力,现疫情的发生更是增加了产品出口的阻力,主要粮油产品贸易竞争国将借防止疫情之名阻挠对我国特别是湖北省的粮油产品进口。粮油产品的销售困难会降低企业销售收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进一步生产经营。

3.造成新一轮粮油加工产业产能过剩

疫情期间,为保证粮油市场的充足供应,符合条件的粮油加工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由于各地疫情与复工复产条件的差异,为后疫情时期的产能过剩埋下了伏笔。在疫情严重地区,可短期复工的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很少,所以可短期复工的企业会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扩大产能以保证粮油应急加工,造成疫情后产品供给过剩。在疫情程度较轻的地区,可快速复工的粮油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为保证当地粮油市场供应平稳、对疫情严重地区进行供应支援,也会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内新一轮产能过剩危机将会影响行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

虽然疫情对粮油加工行业带来的一定的挑战,但同样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为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拓展了空间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消费者开始注重营养均衡和合理膳食。近几年来,居民的膳食结构中逐步加入了绿豆、燕麦及荞麦等绿色杂粮食品,这类杂粮食品因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而为大多居民所喜爱。发芽糙米、蒸谷米等适度加工的全谷物产品因富含膳食纤维而已成为当下食品消费潮流,所以,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消费意识正日益提升。当前的疫情促使居民对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的关注和需求在短期内迅速增多,可预见营养健康粮油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同时,开发生产营养健康的粮油成品会给粮油加工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结构多元化,提高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2.推动粮油加工行业整体产业升级

我国粮油加工行业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产业的规模效应低,品牌产品占比少,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疫情发生后,快速复工生产的粮油加工企业多为大中规模型,属于区域品牌、龙头企业范畴,应急加工生产能力强。但小规模、缺乏品牌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企业可能会因疫情下复工复产难、产品运输限制等因素无法继续生存、被迫退出市场。所以,这场疫情危机会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加快产品技术改造升级等手段以稳固市场地位及影响力,也会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以保障售后服务。另外,此次疫情引发了居民对饮食健康安全问题的关注,会呼吁市场提供更完备的食品溯源体系,这会推动粮油加工企业落实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

五、后疫情时期促进我国粮油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1.精准助力粮油加工产业复工复产

疫情影响下,企业员工返工难、上游原粮收购难、资金周转难等多种因素影响粮油加工产业的发展。为帮助更多粮油加工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应在科学评估疫情发展的形势下,对符合复工条件的粮油加工企业提供相应支持。一是在员工返工方面。地方政府可按区域内企业申报需求而有序组织区域外的员工返岗,保证员工按时就位。二是在原粮收购方面。一方面,帮助区域内企业向周边区域发出原粮应急购买通告,提供信息服务和物流便利。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疫情程度和农作物播种时节,选择网上销售、送粮种进村或统一购种育苗的方式促进当地春耕,以保证夏粮产量及稳定粮油加工企业的粮源收购成本、数量;三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可以根据企业运营实际减免税收、为企业提供贴息信贷等方式,保证其平稳度过生产困难。

2.构建产销一体的粮油产品流通模式

对于疫情下粮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政府可加强相关粮油产品产销信息的发布,在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有效产销衔接,亦可帮助企业筛选出一批信誉好的超市、商场等线下门店进行定点销售,帮助中小规模企业打通产品销路。在粮油产品出口方面,为给出口产品提供价格优势支持,可给出口企业按出口实际量给予适度的出口税收减免优惠。另外,支持粮油加工企业与主产区或主销区合作建设现代仓储物流设施,降低粮油产品的流通成本。

3.多元化探索粮油加工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一轮产能过剩危机、居民对营养健康产品的需求激增及粮油产品高质量标准要求等都在促使着粮油加工企业淘汰低端重复产能、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因此,粮油加工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型的营养均衡、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以满足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可研制新型酶制剂、丙酮、聚赖氨酸等产品以开发粮油加工非食用产品新领域,以促进企业新旧产能转换,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强化粮油品牌建设,开展旗下粮油产品的品质评价及推介活动,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好、信誉好的品牌产品需求,提升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完善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粮油产品在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全方位信息管理,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保障水平及市场地位。

注:

[1]数据来源于2016-2018年《粮食行业统计资料》。成品粮油主要包括大米、小麦粉、其他成品粮及食用植物油。另考虑居民饮食生活习惯及对粮油产品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本文在整理计算大米、食用植物油产量时,将含二次加工的大米产量、精炼食用植物油产量作为标准。

[2]按照疫情程度的省市区域划分:疫情区有湖北、广东、河南及浙江(各地区的累计确诊人数都已超过1000人);次疫情区有湖南、安徽、江西、江苏、重庆、山东、四川、黑龙江、北京、上海、河北、福建、广西、陕西、云南、海南、贵州、山西、天津、辽宁(各地区的累计确诊人数在100-999间);其他地区有甘肃、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各地区的累计确诊人数在0-99间)。

[3]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湖北省的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破3万(约占全国确诊人数的75%),远超确诊人数排第二的广东省(1219人)。

[4]若再加入未入统企业的成品粮油产量,湖北省内成品粮油的供给盈余将更多。

[5]信息源:《武汉超五成粮食企业复工复产,每天提供粮食约600吨》()。

[6]信息源:《湖北省151家粮油加工企业复产保供,应急供应链条打通》()。

[7]信息源:《东方集团拟向湖北医疗机构捐赠1000吨大米,首批200吨已到位》()。

[8]信息源:《蕉岭农企捐赠蕉岭大米等6吨富硒农产品》()。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