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铁偏低(微量铁元素偏低的危害)
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仅以u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或许。而当人体对微量元素(即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缺乏症状。本文提出的五种微量元素是目前重视率比较高的几种。
一、维生素A
说到维生素A,先说一个维生素AD剂,即常说的鱼肝油。近几年,妈妈们对维生素A服用过量会导致中毒的这个说法越来越推崇,在多家媒体报道以及各种各样的商业竞争下所产生的文案影响下,人们对选择维生素A或者维生素AD剂产生了某种恐慌。该如何正确服用呢?大家都知道,只有长期、过量地服用才会引起中毒,因此,每日按量服用,基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是否每个婴童都需要补充维生素A剂呢?最为准确的办法是,带孩子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测试,如果各微量元素并没有不足,那就不需要额外补充。所以,给孩子补这补那的,基本都是为了安抚家长而已。
话题转回,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视觉、上皮细胞完整、调节糖蛋白合成和细胞分化。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毛囊角化等皮肤黏膜改变,以及角膜软化、出现夜盲等眼部症状。同时,维生素A还与铁代谢有关,儿童维生素A缺乏会干扰肝脏储存铁利用,造成儿童贫血。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维生素A缺乏?
儿童维生素A的来源是多样的。包括动物肝脏、奶制品、鸡蛋等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以及黄色或曾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各种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强化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品也提供部分维生素A。因此,只要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这些食物,鉴于孩子的正常吸收量,应当是不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
若有出现下面的情况的,则考虑需要确认维生素A是否缺乏。当发现孩子的暗适应能力下降、皮肤干燥、眼部病变(包括干眼症、角膜软化和夜盲症),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在确诊后,严格按照医生的开方进行治疗,不要擅自增量或减量。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因为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结果是直接导致缺钙。这个不需要多说什么,严格按照剂量,每天400单位(市面上一粒胶囊)的剂量,让孩子服用直至16岁,甚至更大。
三、钙
人体对钙的吸收,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吸收的好,有的人吸收的差。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观看现象的准确率其实并不高。比如,枕秃、睡觉磨牙等。最直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带孩子上医院去做微量元素检查。是否缺钙,一看便知。
目前,儿童缺钙的主要原因是对钙的吸收不好,并不是缺少对含钙食物的摄入,而通常情况下是偏多的。对于儿童来说,一天500毫升牛奶(等于两盒常温牛奶)已经可以满足一天对钙的摄入,更别提家长精心为孩子们准备各种营养餐,只不过是吸收的差异而已。因此,如何提高儿童对钙的吸收率,是一个关键。而这个关键就是每天定量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有的人说维生素D不是激素吗?是的,它是激素,但是这个激素是有益的,它就像是一个闹钟,提醒人体内造应该对钙质进行吸收了。如果因为人体差异,本身对钙的吸收不好,而体内又没有这么一种时刻提醒的激素,那么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缺钙,而缺钙的严重性,不提,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了。另外要提醒的一点是家长们千万轻易不要给孩子补充钙的补充剂,如果确定了孩子一天的对钙的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但不能过量)补充,过量补充钙质,会干扰人体对铁、锌的吸收,从而造成铁、锌的缺乏。另外,过量钙摄入还可导致便秘、浮肿、多汗、厌食、恶心等症状。
所以,要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需要一天两杯奶+合理的营养餐+维生素D+适量的水果。
四、铁
微量元素铁,直接和贫血挂钩。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贫血,需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现孩子明显精力不足、嗜睡、疲累,有意识地自述头昏、无力等,家长应怀疑孩子是否贫血。
缺铁引起的贫血是可逆的,可以通过药剂补充铁,也可以通过食疗。目前含铁多的食物有:肝脏、动物血、牛肉、瘦肉等【大于】鱼类、蛋类【大于】新鲜绿叶蔬菜。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可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五、锌
微量元素锌,是人体内必需的元素,几乎参与人体内所有的代谢过程。锌的缺乏或不足时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经心里发育异常等。比较直观的现象是,孩子变得不爱吃饭,体型日渐消瘦。
给孩子补锌同样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药剂,一个是通过食物。富含锌的食物有:海产品和动物内脏含锌量教高,包括牡蛎、瘦肉、猪肝、鱼类、蛋黄等,而其他的如水果、蔬菜类的含锌量相对较低。如果选择通过药剂补锌,注意一点,不要补过量了。
如下是微量元素的每日摄入量建议表,家长们可以根据表格内的数据,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制定一套即营养又科学的饮食习惯。额外补充的微量元素类的,每日摄入量也尽量不要超过表格所建议的量。
希望此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咿呀育儿园】做一个正经的科学育儿普及公号。感谢大家阅读!如有异议请指出,必当严谨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