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都农副产品(农产品硒含量标准)

硒宝 11-24 10:07 136次浏览

恩施市黄连溪村香花岭无公害茶园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园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请单位:恩施市科学技术协会申报类别:绿色有机茶标准化栽培与加工技术实施地点:恩施市黄连溪村香花岭申报时间:2008年10月21日项目实施村基本状况:黄连溪村位于恩施市南部,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硒资源含量丰富,森林植被覆盖率为71.8%,生态优良,具备茶叶生长的理想条件。距恩施市区23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790户,3008人,耕地面积2469.4亩。茶叶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产茶历史悠久,世代以茶为生。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芭蕉自古出好茶,芭蕉从来出名茶”。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发祥于芭蕉黄连溪。目前,该村无性系良种茶园已突破2640亩,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2家,上年人均纯收入高达3100元,其中茶叶收入占90项目主要科普示范辐射作用:是普及无公害茶的种植、管理等技术,让广大农民认识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让农民从思想上打消顾虑,大胆实施从历史的手工制作小市场向大市场瞄准;二是协助引进扩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营销网络,让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恩施玉露”走出山门直至走出国门。

三是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和科普示范现场会,从管理、更新上做文章,让茶农适应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四是组织茶叶协会会员相互交流,提出疑难,共同研究解决;五是在项目建设区推广普及无公害茶实用技术的同时,还以此为契机发动周边乡镇新的产业发展,利用基地幅射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最终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通过实施该项目,辐射带动了2个县(恩施、宣恩)、3个乡镇(芭蕉、盛家坝、椒园)、21个村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芭蕉侗族乡茶叶总面积达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叶5.8万亩,年产量6.24万担,总产值1.65亿元,已有5万亩茶园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验收为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区,2006年2月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金星玉毫”十大名茶、茶叶十大名乡名(镇)称号;2001年10月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2003年2月湖北省茶叶学会授予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乡称号;2003年以来,多次被州、市政府授予茶叶产业化建设先进单位。预期效果: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底,建设无公害茶园200亩。项目投资25万元,一次性投入并完成。项目建成后年产无公害茶15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培训茶农6000人次,项目区内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和产业链是:通过实施该项目,促进并带动我市“恩施玉露”的发展与壮大,推广“恩施玉露”的新技术,增加茶农收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管理模式及“猪—沼—茶”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生态模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学生村官:运营方式:合作制项目辐射地区:21个村聘请省级专家:3(人)聘请本地专家和技术人员:13(人)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园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实施村基本情况简介芭蕉侗族乡地处中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芭蕉集镇距州城19公里,是湖北省十二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总人口63397人。境内居住着侗族、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65.9%。209国道和恩咸县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硒资源含量丰富,森林植被覆盖率为71.8%,生态优良,具备茶叶生长的理想条件。

硒都农副产品(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硒宝网

茶叶产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芭蕉产茶历史悠久,世代以茶为生。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芭蕉自古出好茶,芭蕉从来出名茶”。湖北省历史十大名茶——恩施玉露发祥于芭蕉黄连溪。全乡2007年茶叶总产量6.24万担,年产值1.65亿元,亩产值3173元,人均茶叶纯收入3100元。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茶质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特提出建设有机茶基地项目的要求。“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的实施地点黄连溪村香花岭位于芭蕉集镇东北4公里处,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790户,3008人,劳力1640个,耕地面积2469.4亩,茶叶面积4400亩,人平茶园1.46亩,茶叶产量316.5吨,其中红茶110吨,绿茶206.5吨,生猪存栏1500头,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44.7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979.08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00元,人平茶叶收入2790.00元。该村重点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出了群众公认、积极肯干、工作能力强的领头人。完善了“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有活动阵地,有科普活动的实际内容,在乡政府茶叶协会的指导下,根据季节变化的要求,指导有关茶叶生产,有一套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一支能发挥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

硒都农副产品(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硒宝网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的原则对全村茶叶生产基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坚持高标准建园、高水平管理,实行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并建起了从市茶办、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到农户的“三位一体”技术服务体系,实行茶叶技术员包组、包茶场的责任制,从园地规划、整地、放线、开沟到茶树栽植、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并按照“一级负责一级,一级培训一级”的原则,采取召开现场会、院子会、举办科技讲座等形式,让全村农户家家都有种茶的“明白人”,解决茶农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村茶叶发展总面积达到4400亩(含非耕地茶园),人平1.46亩,其中无性系优质良种茶园2640亩,占茶叶面积的60%。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村实现茶叶年收入1万元以上农户有729户,收入3万元以上农户有41户,收入5万元以上农户有20户。全村拥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2家,其中名优茶厂2家,特别是通过成立以香花岭茶业专业合作社,努力打造“恩施玉露”茶叶品牌,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经营茶叶产业,全村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和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农业机械化、产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该村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普遍较高。

硒都农副产品(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硒宝网

通过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教育在农家”、“清洁家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参与管理决策的作用,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以来改造老茶园200亩;完成了7公里的村级经济循环路;建成了2个蓄水池,解决了三尖龙、黄连溪1300余人的饮水困难;全村按照“七个一”的标准改造民居120户,硬化农户院坝1000余平方米,硬化户间路1200米,新建沼气池200口,80.6%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达到了有线电视、通信、网络全覆盖,农户用电率100%,农户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现全村上下形成了民主、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三、项目内容介绍无公害茶园科普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面积为200亩,建设期限为一年半时间,即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费预计投资25万元。该项目建设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施“湖北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立足芭蕉侗族乡的特色优势茶叶产业,推广无公害茶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并带动全乡7万亩茶园基地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5万茶农对高新技术的培训,促进茶农增收致富。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园资源 芭蕉山青水秀,境内无工业污染源。

硒都农副产品(农产品硒含量标准)-硒宝网

2006年被国家质监总局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区,侗族风情寨已经开园、硒都茶城正在紧张建设。芭蕉又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茶园面积、产量、精茶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一。建设无公害示范茶园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有成功的先导经验可以借鉴 芭蕉是全国起步最早进行绿色食品茶开发的乡,通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恩施玉露”、“金星玉毫”“芭蕉富硒茶”已获全国茶类AAA级绿色食品证书,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恩施市茶业协会、恩施职院、湖北民院等相关专家于2007年4月完成了恩施玉露现代工艺攻关,获湖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成功研制出恩施玉露现代工艺质。这些均为建设无公害茶叶基地提供了样板示范。 3、有可靠的技术服务体系保证 本项目实施单位——恩施市芭蕉香花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健全的技术服务网络,现有农艺师和茶技干部12人,乡、村两级茶叶科技服务网络齐全,有乡专职茶技员5人,村级兼职茶技员8人,已获取QS认证,能够胜任无公害茶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工作。 五、项目科普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普及无公害茶的种植、管理等技术,让广大农民认识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让农民从思想上打消顾虑,大胆实施从历史的手工制作小市场向大市场瞄准;二是协助引进扩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营销网络,让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恩施玉露”走出山门直至走出国门。

三是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和科普示范现场会,从管理、更新上做文章,让茶农适应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四是组织茶叶协会会员相互交流,提出疑难,共同研究解决;五是在项目建设区推广普及无公害茶实用技术的同时,还以此为契机发动周边乡镇新的产业发展,利用基地幅射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最终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通过实施该项目,辐射带动了2个县(恩施、宣恩)、3个乡镇(芭蕉、盛家坝、椒园)、21个村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芭蕉侗族乡茶叶总面积达7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叶5.8万亩,年产量6.24万担,总产值1.65亿元,已有5万亩茶园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验收为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区,2006年2月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金星玉毫”十大名茶、茶叶十大名乡名(镇)称号;2001年10月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2003年2月湖北省茶叶学会授予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乡称号;2003年以来,多次被州、市政府授予茶叶产业化建设先进单位。 六、项目实施预期目标、效果和产业链 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底,建设无公害茶园200亩。项目投资25万元,一次性投入并完成。项目建成后年产无公害茶15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培训茶农6000人次,项目区内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 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和产业链是:通过实施该项目,促进并带动我市“恩施玉露”的发展与壮大,推广“恩施玉露”的新技术,增加茶农收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管理模式及“猪—沼—茶”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生态模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七、项目投资及资金管理使用概况 本项目经预算需资金25万元,其中: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1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经费5万元;自筹经费10万元。具体支出如下: 1、采取台刈、半台刈、深修剪、轻修剪等措施改造茶园200亩需2万元。 2、采取深挖盖草、窖草、增施饼肥、农家肥和茶园专用肥措施改良茶园土壤200亩需5万元。 3、用于农业、生物、机械及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并在重点茶区建立茶树病虫预测预报点需2万元。 4、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和科技推广需1万元。 八、项目管理措施、办法及科普长效机制的建设思路 (一)依托资源建基地。一是围绕产业抓规划。芭蕉侗族乡人民政府将黄连溪村作为无公害茶科普示范基地发展,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全乡打造“恩施玉露”这张名片来带动全市乃至全州茶叶产业的发展;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抓硬件。2008年,规划设计了2009年修通黄连溪至三尖龙和三尖龙至和睦坝的经济断头路和致富桥;改扩建村委会办公楼;组建一支农村科普宣传队,狠抓无公害茶的技术普及与推广,进一步抓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